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理论研究 中华传统文化中黄南地方文化的特殊担当和贡献

第A9版:理论研究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 年 12 月 20 日 星期日   08

中华传统文化中黄南地方文化的特殊担当和贡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关键在于推动地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因此,保护、传承和发展黄南地区文化遗产、宗教、民俗、传统技艺、民间歌舞、历史名人、服饰、饮食等众多文化品类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对促进黄南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使黄南地方文化为繁荣中华传统文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地方文化遗产

黄南地区博大精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对丰富中华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黄南州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涉及十二大类。其中,热贡艺术和黄南藏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6项,热贡艺术、黄南藏戏、土族“於菟”、石雕(泽库和日寺石刻)、热贡“六月会”、同仁刻板印刷技艺;列入省级非遗项目11项;列入州级非遗项目84项。

第二,物质文化遗产。黄南州物质文化遗产类型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及文物古迹。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座,即同仁,也是青海省唯一的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村1处;历史街区1处;传统村落19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2处,共有地上地下不可移动文物点409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处。古遗址244处,古建筑100处,古墓葬27处,石窟寺及石刻4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7座(处),其他7处。

二、宗教文化

黄南地区主要有两大宗教,这两大宗教对加强黄南地区各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做出了较大贡献。

第一,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因其僧侣统称喇嘛,“喇嘛”系藏语,意为至高无上,故旧时曾称喇嘛教。早在十一世纪,藏传佛教宁玛派僧人已在同仁地区活动。清朝独尊格鲁派,其他教派相继改宗格鲁派,隆务寺和德钦寺成为宗主寺院,同仁、泽库地区逐渐形成了以隆务寺为中心的政教合一制度。随着藏传佛教在黄南地区的传播与盛兴,黄南地区92座(处)藏传佛教寺院,逐步形成了环隆务寺的一地一寺、一村一庙、一家一佛殿的壮观景象。藏传佛教教派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格鲁派。

第二,伊斯兰教。13世纪初,黄南地区曾有“探马赤军”驻防,伊斯兰教随之传入。明代有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蒙古民族和内地的回民屯垦,留居这一地区。六世夏日仓活佛主持隆务寺时,招揽来的商人和工匠中有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黄南地区的伊斯兰教教派有老教和新教两派。目前,黄南州伊斯兰教协会有3个(州级1个、县级2个)。清真寺17座。

三、民俗文化

黄南地方民俗文化精彩纷呈,其中“六月会”、“於菟”等民俗活动,对丰富中华民俗文化做出了贡献。

第一,“六月会”。藏语称“周卦勒柔”,是流传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境内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习俗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十六“六月会”正式开始。主要活动有,祭神、上口钎、上背钎、跳舞、爬龙杆、打龙鼓,最后是法师“开山”。其中最具特色的是“上口钎”、“上背钎”和“开山”,是一种古朴奇特的祭天方式,充分表现了藏族人民勤劳、朴实、智慧和勇敢的品格。“六月会”舞蹈分为三种类型,舞神、舞龙、舞军,场面恢宏壮观,舞姿潇洒粗犷,各村轮流举办,节日盛况空前。

第二,年都乎“於菟”舞。於菟系古汉语,意为老虎。於菟舞是同仁县年都乎村的楚风古舞,是古代楚风祭祀傩舞的继承和发展。每年农历十一月初五至初七,举行祖先留下的传统习俗。仪程包括:请神、祭神、赞神、拜神的敬神仪式,祭祀傩舞於菟。“垫步吸腿跳”是整个於菟舞的主干动作,意义是“驱魔逐邪,祈求平安”,是远古时期万物有灵的宗教文化观念在民俗中的遗存。

四、传统技艺文化

黄南传统技艺以其精湛的技艺、独特的风格,对提高中华传统技艺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唐卡 。系藏语“卷轴画”的音译。早期热贡唐卡吸收尼泊尔、西藏和汉画的营养,逐步形成热贡特色的画种。明清之际,唐卡已发展成熟,形成自己光彩夺目的独特风格。热贡唐卡艺术包括彩绘唐卡、堆绣唐卡、刺绣唐卡、织锦唐卡和珍珠唐卡艺术等。

第二,壁画。壁画就是专指绘于寺院建筑内外墙壁上的大型绘画作品。壁画所表现的内容主要是佛传故事,佛本生故事,菩萨、金刚、罗汉、历代佛教大师及其本生传,以及藏传佛教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等。绘制手法属工笔重彩,在藏传佛教艺术中独树一帜。

第三,堆绣 。堆绣是用绸缎制作的一种唐卡,其工艺程序有两种:一是将民间刺绣工艺与填充浮雕相结合的软浮雕;二是在缝纫的基础上延伸和发展,用软面料剪制成形,用粘贴的方法进行组合拼接,表现出平整规则的浮雕效果。同仁堆绣堪称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

第四,雕塑。雕塑,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雕刻类,主要有石雕、木雕、砖雕、宝石雕等;二是铸塑类,主要有泥塑、油塑、面塑、石膏塑、锻铸等。其中石雕艺术以泽库和日石刻为最。五、民间歌舞文化

黄南地区的民间音乐、舞蹈、藏戏文化,对丰富中华少数民族精神文明做出了贡献。

第一、音乐。(1)乐器文化:龙头琴、笛子、唢呐、大号、羊皮鼓、龙鼓。其他乐器还有钹、锣、三弦、四弦胡琴、骨号等。(2)歌咏文化:歌咏形式有独唱、合唱、对歌等多种。民间歌曲,大致上可分为“鲁”(或称“勒”)和“拉伊”(山歌)两大类。

第二,歌舞。黄南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主要有:(1)龙鼓舞。藏语称“拉什则”,意为神舞,是流传于同仁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舞蹈,同仁地区约有30多个村庄流行这种神舞,以隆务镇四合吉村最为出名。(2)军舞。藏语称为“莫合则”。该舞一般由六、七组至十三组舞蹈组成,以郭麻日村为最。(3)龙舞。藏语称为“鲁什则”,意即龙舞。主要流行于同仁县吾屯、浪加一带,生殖求子是龙舞的核心。

六、历史文化名人

自治州人才济济,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第一,更顿群培。同仁县双朋西乡人。更顿群培在西藏和印度的历史、语言、宗教、考古、地理、医学等领域都高深的学术造诣,代表作有《白史》、《欲经》、《格西扎曲藏文词典》(合著)、《藏语教程》、《智游佛国漫记》、《梵文宝典》、《龙树中论奥义疏》等,是现代藏学的开创者。

第二,端智仁青。同仁县夏卜浪村人。1309 年敕建格丹佛法夏琼寺。宗喀巴大师7岁时,父母亲将他送到法王端智仁青处,将宗喀巴大师一直培养到16岁,为弘扬藏传佛教做出了贡献。

第三,夏吾才让。同仁县吾屯村人。18岁跟随中国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到甘肃敦煌作画2年,30岁左右就以高超的彩绘技艺闻名藏区。其作品《释迦牟尼生平图》、《观音菩萨画像》、《无量光佛画像》、《八马财神》等,誉为“中国民族艺术的瑰宝”、“青藏高原上的奇葩”,为热贡艺术发展做出突破性贡献。

第四,夏嘎巴。青海省同仁县双朋西乡人。曾在米拉日巴修行居住过的山洞中修炼。著有《夏嘎巴自传》、《奇幻集》、《道歌集》等20余函,后人辑成《夏嘎巴全集》。是一位著名的藏族民间文学家,其著作吸收了大量的民间故事、神话、寓言、谚语等,通俗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第五,朱仲禄。1922年生于青海省同仁县,老一辈河湟花儿歌唱艺术家,人称“花儿王”。朱仲禄为青海花儿理论研究和演唱方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七、服饰文化

黄南地区少数民族服饰,对构成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服饰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藏族服饰。黄南地区藏袍是用羊皮、羔皮、毛纺褐子、氆氇、布或毛料缝制。颜色以褐色为主,亦有用黑色、蓝色等,视所好而定。佩饰种类较多可谓琳琅满目,尤其是妇女,在 节 日 多 以 华 丽 的 饰 物 点 缀藏袍。

第二,蒙古族服饰。河南蒙旗的衣服普遍腰宽领高,袖子宽而长,赛尔龙、柯生乡的妇女服装尚保留着蒙古女装的小翻领,马蹄袖的式样,部分男性还穿着“苏乎兰木”(蒙古靴子),在甘青藏区享有盛名。

第三,土族服饰。同仁土族妇女的传统头饰“跑斗”,是以“贯珠束发”为总特征,显示出对土族传统服饰的继承和发展。

第四,回族、撒拉族服饰。男性多戴白色或青色平顶小圆帽。女性盖头颜色随年龄增长而变化,少女及少妇为绿色,已婚中年妇女则为黑色,老年妇女多戴白色。

八、饮食文化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族饮食代表一方文化,黄南地方特色的民族风味饮食筑就了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体系。

第一,藏族风味饮食。藏族特色饮食主要有(1)“措麻”藏语音译,意为包子。馅有纯肉、纯菜、肉菜混合、油糖、油盐等。(2)烧馍,是黄南地区藏族、土族喜爱的主食。(3)“尼糊”,藏语,当地汉语称搅团。白面、豆面、荞面都可做原料,佐以蒜泥、辣油、醋等,还有凉后切块烩煮的。(4)“糌粑”,藏语,当地汉语称炒面。(5)“手抓”,是藏族群众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6)肠子,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和面肠。

第二,蒙古族风味饮食。蒙古族特色饮食是以奶、肉、米、面、糖、红枣、酥油为原料的食品,如“谢玛尔”、“特勒”、“次托麻”、“星”、“蕨木者”、“夏巴里”等。

第三,回族、撒拉族风味饮食。黄南地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撒拉族特色饮食是“清真老八盘”。一般有酸辣里脊、三烧儿、蘑菇炒肉片、清炖牛肉、酥合丸、醪糟汤、糊羊肉、烧湟鱼八种,酥合丸可以与酿米互相代替,清 炖 牛 肉 可 以 与 袈 裟 肉 互 相代替。

黄南地方文化是黄南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综合,是各民族传统文化水乳交融的历史产物,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已成为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黄南各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这种异彩纷呈、形式多样的民族传统文化还将长此以往地继续下去,并成为世界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作者系中共黄南州委党校高级讲师)

编辑:李生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