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报开辟黄南州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巨克中同志关于《中共黄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 中共黄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 年1 月21 日中共黄南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A11版:开辟黄南州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 01 月 31 日 星期日   10

中共黄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 年1 月21 日中共黄南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2016年至2020年),是我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和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十三五”规划,对于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的生活,进一步夯实黄南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黄南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就制定黄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加快发展战略机遇期,主动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形势

(一)“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十二五”时期是我州前进历程中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州委、州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州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勠力前行,不断解决影响黄南科学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突出问题,保持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综合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由“十一五”末的43.68亿元增长为73亿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8.7亿元,超出计划目标8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由“十一五”末的1.2亿元增长到3亿元。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文化旅游业、有机畜牧业、种植养殖业、水产养殖业、民族特色手工业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我州被列入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核心区,被确定为全省四大现代农牧业示范园区之一。生态环境得到新改善。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及二期工程和林业生态建设等生态工程,落实节能减排各项政策措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均控制在省定指标以内。基础设施得到新发展。交通、水利、能源、信息化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竣工投产或开工建设,项目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县城建设管理有了新提升,四县总规、控规和村镇体系规划修编完成,高原美丽城镇、美丽乡村(社区)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福祉得到新提高。扶贫攻坚扎实有效,减少贫困人口6.76万人,累计输出农牧区剩余劳力15万人(次)以上;建设农村“两房”、城镇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7.07万套(户),城镇化率达到31%;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计生工作等进一步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深化改革取得新成绩。行政审批、医药卫生、户籍制度、财税金融、农牧区综合改革等各项综合改革工作稳步推进,部分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社会稳定局面呈现新气象。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创建、平安法治黄南建设、精神文明创建、“法律七进”等活动,探索和建立了社会稳定状态下低成本维稳的一系列措施,推动维稳工作进入新常态,实现了省委对黄南工作的底线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开创新局面。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基”建设、“三严三实”和党风廉政建设等活动,基层基础进一步夯实,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进一步形成,党在藏区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经过五年的快速发展,“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胜利完成,我们已站在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新的历史起点上。

(二)“十三五”时期我州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宏观经济由高速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阶段,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仍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十三五”时期,国家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新高度,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持续加大对藏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和对口支援力度,加快推进“新四化”融合发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黄南州的发展和稳定,实施青甘川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国家和省上各种政策红利叠加释放,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或启动实施,这些必将给我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创造新的空间和前所未有的重要机遇。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我州在发展和维护稳定工作中面临的严重挑战和存在的诸多问题,发展上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与全国、全省的发展差距仍在拉大。主要表现在:基础设施底子薄,县城及乡镇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及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薄弱、覆盖面偏低;生态环境脆弱敏感,生态产业体系尚未形成,实现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传统优势产业结构层次不高,改革动力和市场竞争力不强,新型产业发展不足,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任务艰巨;区域、城乡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统筹发展的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就业渠道狭窄,群众增收困难,改善民生任务繁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精准扶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市场化进程缓慢,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不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到位,创新驱动能力不足;社会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形势严峻复杂,社会文明程度和依法治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基层基础薄弱,少数党员干部引领群众脱贫致富和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着力破解。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州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发展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挑战。我们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发展变化的基本特征,保持定力,敢于担当,奋勇拼搏,齐心协力把黄南发展好、建设好。

(三)“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及省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全省藏区工作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和省委“实现一个同步、奋力建设三区、打造一个高地”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州情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紧扣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以生态保护优先理念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任务,以加强民族教育提智、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改善民生福祉为根本,以发展有机畜牧业、设施农牧业、特色文化旅游业为龙头,以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为动力,以强化“三基”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和提升社会治理能力为保障,统筹推进全州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五个黄南”建设进程,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黄南建设得更加和谐美丽。

“十三五”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推动我州经济社会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必须把握和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理念,以生态文明建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力度,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大力促进生态经济发展,构建有机、低碳、循环的产业体系,推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

——坚持创新驱动。必须把握当前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把创新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创新带动结构调整、引领文化旅游、有机畜牧业、设施农牧业、绿色产业升级,全面提高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和谐稳定。必须坚持把维护国家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着眼点和着力点,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入推进依法治州,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开创发展协调、法治保障、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坚持民生改善。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供给能力,进一步加快整体脱贫步伐,使各族人民更公平地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民生普惠。

——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改革红利弥补区位劣势,以更加开放包容的思想意识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省改革开放大潮当中,力争建立合作、联动发展的长效机制,形成区域间、行业间交流合作,实现区域、行业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坚持法治保障。坚持把法治作为各项事业发展的可靠保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大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和法治社会,切实用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政治保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强化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确保全州改革发展稳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二、坚定发展目标和要求,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一个同步,筑牢两大屏障,开创三个新局面。

实现一个同步:把握中央提出的标准和要求,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构筑两大屏障:切实履行保障三江源生态安全的重大责任,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构筑生态安全屏障;切实履行保障藏区长治久安的重大使命,夯实基层基础,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构筑稳定安全屏障。

开创三个新局面: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强化文化旅游基础建设,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在建设国家热贡生态文化保护实验区上开创新局面;坚持发展循环经济理念,严格有机生产标准,加强园区建设,强化品牌建设,加快市场开拓步伐,在建设国家有机畜牧业发展示范区上开创新局面;加快发展、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建设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区上开创新局面。

(下转11版)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