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报开辟黄南州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中共黄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 年1 月21 日中共黄南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第A12版:开辟黄南州十三五发展新天地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 01 月 31 日 星期日   11

中共黄南州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2016 年1 月21 日中共黄南州委十一届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上接10 版) 今后五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要在已确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

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m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全面落

实我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生态保护与建设取

得重大进展,环境质量不断改善。资源循环

利用体系初步建立,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控

制在合理区间。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建立健

全,绿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m

——全州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的

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进一步提高,经济保

持中高速增长。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和城

乡居民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与全省水平的相对

差距有所缩小。财政金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进

一步优化,投资效益和企业效益明显上升,消费

对经济的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以电力、文化

旅游、生态水、农畜产品加工、民族特色手工业

等为内容的特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信息化发

展水平大幅提升,服务业比重进一步加大,转型

升级取得重大突破。电子商务、“互联网+”、信

息化等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培育并有力支撑其他

产业发展,非公经济快速成长,经济发展由规模

数量向创新驱动不断迈进。m

——基础设施和城镇建设取得新突破。各

县县城及城乡(镇)基础设施进一步提标升级,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水平

和品位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建设扎实推进,河

南县完成“多规合一”试点,同仁县撤县建市工

作扎实推进,以新兴城市、中心城镇、重点城镇、

美丽乡村为基本架构的城镇体系基本构建。贯

穿全境的高速路建成并发挥重要作用,四县通

用机场、黄南机场、西成铁路黄南过境段启动建

设,现代化立体交通体系框架初步形成。m

——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

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西部地区平均水平。教

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群众收入稳定增

加,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并充分

就业,社保提标扩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养老

保障水平、免费教育覆盖面、住房改善程度等民

生工作继续扎实推进。提前一年实现国家现

行标准下农牧区贫困人口整体稳定脱贫。m

——公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

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广泛弘扬,各民

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更

加牢固。政务、商务、社会、司法公信等社会信

用体系建设不断加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

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时代新风进一步弘扬,公共

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

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m

——社会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依法治

州取得积极成效,全社会法治意识和法治方

式普遍树立。平安黄南建设和“平安细胞”创

建扎实推进,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

制不断完善,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及时反映和

协调,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正能量得

到有效集聚传播。“三基”建设显著加强,寺院

管理规范有序,公共安全管理进一步强化,社

会治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走在全省前列。m

——改革开放成果不断巩固发展。政府

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牧区改

革、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果,

并形成一些特色和亮点。多方面、宽领域的

对口支援和交流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

全,青甘川交界地区区域合作机制进一步建

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初步形成,把黄南打造

成青海省向南部、向四省交界地区开放的重

要支点。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积极进展。

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入,

司法公信力显著提高。m

生态是黄南的立州之本。必须把生态建

设和环境保护放到统领政治、经济、文化各项

事业和社会建设全过程的位置来抓,努力构

建美丽黄南。m

三、坚持生态优先,筑牢生态安全屏障m

生态是黄南的立州之本。必须把生态建

设和环境保护放到统领政治、经济、文化各项

事业和社会建设全过程的位置来抓,努力构

建美丽黄南。m

(一)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牢固树立金山

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的理念,坚持树立绿色政

绩观和绿色生产观,严格遵守主体功能区划,

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和

生态道德,提高绿色发展指标比重,促进生活

方式绿色化,经济绿色化。扎实推进河南、泽

库国家级湿地公园、草原公园建设工作。m

(二)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项目。坚持保

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加快推进三江源生态保

护与建设二期、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三

北防护林等重大生态工程,推进荒漠化、小流域

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严格落实水资源

“三条红线”制度,推进涵养区、源头区等水源地

的保护与整治,搞好四县及乡镇河(沟)道治理

工程,实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程和监控系统

建设,提高江河水质,确保用水安全。强化各县

主体功能定位的责任,整体推进管理机构、管护

队伍、监测体系和科研基地建设。m

(三)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整治。重

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加大

各种工业、城镇、农村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控和

治理。实施地下管网改造工程、海绵城市建

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推进绿地、公园建

设。实施节能减排示范工程,提高工业、建

筑、交通等领域节能和综合利用水平。积极

推广新型能源和可再生资源。实行最严格的

生态保护政策。m

(四)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落实

主体功能区制度,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健

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科学划定生态保

护红线。加快建立以天然森林、草原、湿地、

水资源为主要内容的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建

立生态文明评价和考核制度,实行领导干部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m

四、推动创新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m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以

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

核心位置,着力解决我州创新环境欠佳、创新

发展支撑能力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科技和经

济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

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加快汇聚起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m

(一)加快科技和产业创新。促进科技与

我州有机畜牧业、良种繁育、文化旅游业、生

态水产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和

引导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进技术、管理、业态及

模式创新,加速产品换代升级和产业结构调

整,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要通

过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

民生等政策措施,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切实解决供需不足的问题。m

(二)加快金融创新。努力发展绿色信贷

金融,进一步扩大金融对“三农”发展、精准扶贫

等领域的推动作用,提高金融服务能力。不断

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创新金融产品,切实加大金

融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力度。推进农信社改制,

促进非银行机构发展,大力支持金融中介机构,

促进地方融资平台和信用体系建设。m

(三)加快互联网应用创新。加快有机畜

牧业、特色民族加工业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建设。积极扶持电商企业发展,推动电子商

务向农村牧区应用普及。实施“互联网+”行

动计划,搭建“互联网+”开放共享平台,全面

提升有机畜牧业、热贡文化旅游业、生态水产

业、民族特色加工业、现代农业、蒙藏医药等

产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进产业

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支持基

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m

(四)加快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创新。坚持

党管人才的原则,以增强创新能力为导向,启

动实施“创新人才百人计划”,着力解决经济

社会发展急需人才和智力短板问题,通过自

身培养和对外引进,重点在科技创新、产业发

展、金融发展、项目管理、企业管理等领域,汇

聚领军人才,给予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建立健

全领军人才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鼓励企

业、学校、医院等通过项目招标和科研合作等

形式吸纳领军人才。m

五、注重统筹协调,促进区域城乡均衡发展m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统筹、物质文明精神

文明并重,协调政策、项目和资金,解决区域

城乡发展差距大、新型城镇化水平低、社会文

明程度不高等问题,促进“新四化”同步发展。m

(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牢牢抓住国家

加快中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的机遇,着力实施

“一城两带”同步的区域协调战略。“一城”,即同

仁县依托国家产业文化示范基地、国家热贡文

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和特色农牧业等,加强地下、地上基础设施和公

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撤县建市步伐,增强对周

边地区的辐射和带动,打造秀丽的山水生态组

合式文化旅游新兴城市。“两带”,即黄河谷地经

济带和草原生态经济带。尖扎县依托区位优

势,打造马克唐、坎布拉、康杨为重点的黄河走

廊旅游经济区,建成黄河上游地区宜居宜游灵

秀的特色县城。泽库、河南两县依托独特的蒙

藏民族文化和草原生态资源,实现有机畜牧业、

生态水产业、草原旅游业、蒙藏药等绿色产业统

一谋划、共同打造,实现一体化发展,建设成为

高原美丽县城。m

(二)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立足发展现

状,结合未来城镇发展趋势,进一步提升城镇规

划、建设管理水平和综合服务功能,科学谋划城

市“成长坐标”,构建新兴城市、中心城镇、重点

城镇、特色乡镇、美丽乡村的城镇体系。继续加

大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入,稳步推

进保障性住房和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农牧

区住房建设力度,加强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进

一步强化基础设施城乡联网共享,建成覆盖城

乡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

快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m

(三)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

展。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

民,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

育,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开展

反分裂斗争宣传教育。加快建设基层综合性

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进图书馆、文化

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抓好民族

优秀作品的创作生产,加大热贡艺术、黄南藏

戏等非遗重点项目保护。发展民族体育事

业,推动全民健身,促进健康黄南建设。积极

发展广播影视事业,抓好新闻宣传,培育积极

向上的网络文化,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牢牢把

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m

六、推进蓝色发展,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产业体系m

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绿色循

环低碳为主攻方向,着力解决我州产业结构

不合理、优势产业发展相对缓慢、新兴产业发

展动力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定

位,突出工作重点,加快打造和培育我州特色

优势产业,实现经济提质增效,夯实富民强州

的基础。m

(一)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紧紧

围绕区位优势和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建设,

依托高速公路、铁路、机场建设,进一步加大

坎布拉、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主要景

区、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加快泽库、

河南“黄河上游大草原”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

设步伐,完善要素集成配套,打造精品旅游线

路,开发特色文化旅游产品,着力打造黄南州

“百里旅游画廊”,加快推进文化黄南建设,积

极融入到“大九寨”、“大香格里拉”等为重点

的“国际旅游目的地”。m

(二)大力发展有机畜牧业。牢固树立全

州“一盘棋”的思想,各项建设整体规划、统一布

局,实现连片打造、整体发展。加快草场承包经

营权流转,落实以草定畜计划,建立完善可追溯

体系和监管体系。对暖棚、围栏等基础设施进

行提标升级,确保草地、水源、空气等环境条件

符合国家有机标准。不断扩大园区生产规模,

形成以河南、泽库有机畜牧业示范园区为中心,

辐射带动全州的种、养、加、销为一体的有机农

畜产品产业链。泽库、河南两县建设三江源智

慧畜牧业示范基地。继续支持和扶持一批本

地区关联性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发展,培

育、发展畜牧经纪人队伍,推动经济合作组织从

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进电子商

务进企业,提高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

场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引导和鼓励加工企业

进行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商标注册等,创建黄

南州有机食品文化和品牌。鼓励支持企业加

强与各类专业市场的合作,开拓国内外市场。m

(三)培育和发展生态水产业。把天然饮

用水作为我州的绿色产业、特色优势产业重

点培育和扶持,围绕“市场中高端、产品中高

位”营销定位,优先做好产品和品牌营销体系

工作,配套开发系列产品,加强产业支撑体系

建设,将瀞度水产业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高

端矿泉水品牌。同时在各县水资源普查的基

础上,以瀞度生态水为同类品质,开发中高端

产品,力争将我州生态水产业培育发展成我

州经济的重要增长点。m

(四)发展壮大传统特色产业。统筹各类

优势资源和综合条件,进一步扶持和发展传统

特色产业,积极培育新型业态。特色手工业。

充分挖掘热贡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价值内涵,把

文化价值融入到产品中去,重点发展唐卡、堆

绣、石刻、藏毯、民族服饰、旅游纪念品等系列特

色民族手工业。设施农牧业。狠抓同仁、尖扎

“菜篮子”工程,重点发展以果蔬、粮油种植、畜

禽养殖等为主的高产设施种养业。稳步推进

光伏农业的发展。水产养殖业。依托黄河尖

扎段已建成大中型水电站库区等有利资源,适

度发展冷水鱼、大闸蟹、对虾等水产品养殖产

业。饲草业。坚持立草为业,草畜联动,保证草

畜平衡,大力发展有机饲草产业,建成泽库县有

机草产业示范园。同时,充分利用同仁、尖扎两

县光热、水资源和农民种植技术优势,发展饲草

种植、加工产业,与黄南南部两县加快形成农牧

互补的循环经济体系。药材产业。大力推进

中藏药材规范化种植,积极发展蒙藏制药产业

和生产项目,促进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

经济优势。m

(五)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把加快

服务业发展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战略支

点,高起点谋划全州现代服务业布局,着力增

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贡献率。积

极发展现代物流、融资租赁、科技服务、商贸

服务、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

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推进全民健

身、健康养老、文体娱乐、旅游休闲等产业发

展。依托黄南机场、高铁站和通用机场建设,

在保安镇、马克唐镇建设现代物流园区。m

七、推动开放发展,积极拓展对外合作发展新空间m

紧紧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实

施青甘川三省交界地区平安与振兴工程等重

大历史机遇,坚持对外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

合,着力解决我州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经济外

向度低、区域合作层次不高等问题,积极顺应

经济发展趋势,完善对外开放新布局,构建对

外开放新体制,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m

(一)深度融入四省藏区发展建设。积极

参与开展四省藏区区域合作发展研究和规划,加

强在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面合作,推

进各领域的一体化进程,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

展。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加快旅游外联通道建

设,共同开发精品旅游线路,打造旅游品牌,积极

融入“国际旅游目的地”。加强畜牧业产业发展

一体化合作,共同打造高原生态畜牧业品牌,增

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推进重大项目协商推进和

长效管理机制,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框架下,

共同策划和实施一批跨区域融合发展的重大项

目。在涉及民生的重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

域,积极突破传统的行政区划,加强基础设施和

能源合作,解决区域天然气引进、电网覆盖、水资

源开发、断头路等方面的问题,实现跨区域互联

互通。加强民族团结进步、社会治理和人才建设

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民间团体、行业

协会、专业组织之间的交流和合作。m(下转12版)m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