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阿什加,男,蒙古族,60 岁,中共党员。1985 年任河南县南旗村村委会主任,1999 年当选村党支部书记。生前是省州级人大代表,曾获黄南州“十佳农牧民”、十星级文明标兵户、“我身边好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突出贡献奖以及青海省劳动模范、“农牧民劳务输出带头人”、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南旗村获州级文明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先进村镇等多项荣誉。
优干宁镇南旗村散落在河南县城西部一片宁静祥和的草原腹地,地处三江源保护区,平均海拔3500米,高寒缺氧、交通不便。勤劳智慧、乐于思考的蒙古汉子阿什加就出生在这里。
这位生于斯长于斯,一心为民的好支书与辽阔美丽的河曲草原,与养育了他的南旗村结下了剪不断的情缘。然而,今年3月19日,一场突发的心肌梗塞无情的夺去了老支书阿什加的生命,留给南旗儿女无尽的感伤和思念。
逝者如斯夫,生命最后一刻的他用尽全身力气留下了:要选好下一届村两委班子的话语。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成为永远活在群众心中的不朽丰碑。
敬业——心系群众,脚踏实地谋发展m
由于家境贫寒,阿什加和大多数牧民的孩
子一样,早早辍学在家帮父母放牧,挑起了生活
的重担。在党组织的关怀和培养下,勤于学习、
乐于助人的阿什加很快成长为南旗村的带头
人。1985 年阿什加当选南旗村村委会主任,
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9年当选为村党支
部书记。m
长期以来,草原上的牧民们过着逐草而牧、
逐水而居的生活,思想观念滞后,上世纪八、九
十年代,水、电、路、定居点、畜棚等基础设施相
对落后,无水无电是村里的常事。南旗村辖4 个牧业合作社,257户1211人,要使这样一个人
口居多的牧区村庄走上富裕之路,可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m
衡量一个干部工作的好坏,首先要看群众
是否满意。阿什加的心始终与群众同频跳动,
因为他笃信“多给群众办点实事比什么都重
要”。m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时任村委会主任的阿
什加心急如焚。但他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
位。于是,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认真总结、分
析,走村串帐,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宣讲投资建
设草原的好处,带头落实草原配套建设,提出以
草定畜,改良畜种,优化畜群结构,壮大集体经
济,促进牧业增效、牧民增收的发展思路。阿什
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带动着群众。m
凡是对牧区发展、对牧民生产生活有利的
新生事物,他都会身体力行,他甘愿做探路石,
为群众承担所有的风险,积极争取资金,实施以
定居点、暖棚、网围栏、畜草基地等为重点的草
原建设项目,水、电、路、教育文化、通讯等同步
发展成为阿什加的心愿。几年功夫,南旗村建
成连片定居点11处,高标准生活用房30栋,全
村通水、通电,率先在全县实现道路硬化。随
后,村里配置了垃圾箱,全面禁止使用一次性塑
料制品,不断净化和优化人居环境,为推进城乡
一体化建设树立了榜样。2001年7月,河南县
委、县政府授予南旗村县级文明村荣誉称号,
2002年河南县委授予南旗村党支部先进党支
部荣誉,同年获得州级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
号,当年南旗村被州委组织部确定为黄南州牧
区党建示范点。m
从此,牧民群众从睡地铺转为睡床,从低矮
的帐篷搬到宽敞明亮的定居房,其中凝聚了多
少阿什加的热情和奉献精神,牧民们多年的梦
想终于成为现实。m
时刻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做好群众的贴
心人,当好地方发展的带头人就是阿什加为之
努力的不懈动力。m
在之后的几年里,阿什加与村两委班子积
极争取联合国粮农组织实施的畜牧业风险管理
项目,成立南旗村牧业协会。2005年,该村被
省政府确定为社会主义新牧区建设试点村。仅
2009年,在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中,20户困
难户新建了住房。争取资金485万元,为180户
解决通电问题;投资76.2万元,实现村道硬化;
投资180万元,修建简易公路45公里;投资389 万元,建成人畜饮水管道1处,打水井5眼;争取
国家投资139.9万元,群众自筹39.8万元,建成
60至120平方米两用暖棚113栋,积极引导牧
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开展春夏暖棚种植蔬菜,
牛羊秋冬育肥试点工作,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同时,群众自筹资金58.25万元,国家补助17.5 万元,建成高标准生活用房30栋。牧民逐步走
上富裕文明之路,电视机、电冰箱、摩托车、小汽
车已逐渐进入寻常牧民家。2013年南旗村再
次获得省级文明村荣誉称号。m
实干——孜孜以求甘做孺子牛m
“阿什加是个有想法的干部,是个爱学习的
人,更是个永远听党的话又明事理的人。他同
情村里日子过的不好的人,甘愿为大家卖力干
活,对村里每户人家的情况都是了如指掌”。这
也许就是南旗的村民对老支书阿什加最高的评
价,也是他之所以受到群众爱戴的真正原因。
从小在草原上长大的阿什加,从不曾忘记
这片养育他的热土,虽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勤奋
的他始终没有放弃过学习。记者无法忘记
2013年与阿什加的第一次见面。“毛主席解放
了我们,共产党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习总书
记对我们老百姓好,我们要坚决听党的话,永远
跟着共产党走……”这样的话出自一位其貌不
扬,看上去没有多少文化的基层带头人之口,说
实话,令记者有些诧异。m
在后来的几次接触中,阿什加的言行彻底
改变了记者起初的诧异,也为之生发敬畏之情。m
阿什加认为,现在社会发展的越来越好,学
习文化知识显得更为重要。这些年,他放下手
中的羊鞭拿起书和笔,收集了许多有关党和国
家方针政策的资料,其中不乏有关牧区经济社
会发展的书籍和文件。阿什加喜欢看历史性和
戏剧性书籍,也喜欢党章、毛泽东邓小平的理论
书籍,不断学习提高自身文化素质。30年里,
阿什加仅读书笔记就写了厚厚的10多本,从书
中学到了智慧和勇气,也更加坚定了他的理想
信念。m
采访中,记者看到,各类书籍、文件、通知、
计算器,翻开的、合着的记事本,写完了的、没有
写完的片段……阿什加的爱车俨然一间小小的
书房,更像一间流动着的办公室,内脏虽小,内
容丰富。显然,这位可敬的支书把爱车完全当
做了工作室。m
一本翻译成藏文的《入党誓词》、《党员必须
履行的8项义务》、《党员享有的8项权利》、《党
支部关于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规定》、《关于财
务政务公开的制度》、《关于党员起到5个模范
带头作用的规定》规整地放置在村活动室的阅
览桌上。活动室东西两侧的墙上,分别是南旗
村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基”建设专
栏,墙壁上悬挂着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类奖状、奖
牌64面,每一面都讲述着南旗村的辉煌,印证
着阿什加一生奉献的足迹,记载着南旗村党支
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征途上的奋斗
历程。m
支部书记办公室静静的守候在活动室的一
侧,显得有些孤寂。办公桌上还零零散散的放
置着翻开的文件、书籍、记事本等物件,听村委
会主任昂旦闹日说,这是书记阿什加的办公桌,
这些都是他的读书笔记,也有他认真记录的要
办理的事项和村委会开会时的记录。尽管的确
看不懂上面写了些什么,但能够从工整的藏文
字迹看出老支书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认真负责
的态度。记者从一旁暗红色书柜里还看到了一
些,甚至可以说是一大摞历年的记事本,大的、
小的、薄的、厚的,形式各异,却摆放整齐,真是
难以想象可敬的支书阿什加到底还有多少这样
的记事本?m
律己——一生勤俭好施却心愿未了m
采访中记者见到了与阿什加一起生活近
40年的老伴——公保措。善良的妻子一直是
阿什加生活的贤内助,工作的坚强后盾。“阿什
加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家里的事安
排操心的实在是少,但他也是为了村里着想,哎
……”m
斯人已去,令同仁责天不公,珠泪沾襟;人
寰猝离,问家中顶梁尽失,老幼谁依?公保措静
静的坐着,默念着手中的佛珠,大概是在为天域
另一边的老伴默默祈祷吧。m
小女儿旦正措也许是继承了阿什加的吃苦
耐劳和阿妈的贤惠能干,进出厨房、端茶倒水、
做饭洗衣、收拾家务,没有过多的言语,始终只
看到她忙碌的身影,在记者看来这位39岁的蒙
古族姑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劳作,是对阿
爸最有力的支持。她的无言,真诚中透着善良;
真诚,勤劳中透着朴实。m
大女婿阿布旦和二女婿才布旦告诉记者,
阿爸阿什加生活简朴,从不讲究吃穿,酸奶和奶
茶就是他最好的伙食。对他们也比较严格,总
是教育他们要搞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团结,在生
活上要朴素一些,不要乱花钱,尽量把钱用在需
要帮助的人身上,或者捐给比他们更困难的
群众。m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
阿什加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为此,阿什加
带领村两委班子先后筹措资金办教学点,资助
贫困孩子上学,并积极争取联点帮扶单位的支
持,设立贫困学生助学金,多年来全村适龄儿童
入学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在校生巩固率达
100%,成人脱盲率达95%。m
南旗村妇代会主任加周说,一直以来,阿什
加始终忙着村里的事,对待村里的贫困户就像
自己的亲人一样,忙完这家忙那家,根本没有时
间照顾家里的事情,不仅如此,还经常把家当做
接待室,村里开会,商议重大事项,包括村里来
人都是在自己家里招待,这个家既是会议室、办
公室又是接待办和娱乐室,时间长了,大家也自
然而然把这里当成了聚会的场所,信息的获
取站。m
今年62 岁的加周说到这里已是泣不成
声。“阿什加经常说这辈子就是吃了没有文化的
亏,不但自己没有文化,而且还耽误了三个孩子
的前程。”没有让自己的三个孩子进学校念书是
阿什加这一生最大的遗憾。m
2008 年春节,一场罕见的大雪使南旗村
200余户近1000余名群众和2万多头只(匹)牲
畜受灾,牧民的房屋、牲畜等受到不同程度的损
失。为减少雪灾造成的损失,阿什加奔走于每
户受灾牧户家中了解情况,和大家一起想办法、
商对策,组织群众抗灾自救,并多次向上级党委
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在大家的共同努力
下,一车车畜草料及时运到,一笔笔救灾款落实
到户,一批批救灾物资及时发放到群众手中,
110多万公斤饲草料和4万余元救灾款按时发
放给重灾户,实现了大灾面前无大害。
舍小家,顾大家,阿什加就是这样一位一心
一意为群众服务的孺子牛。m
忠诚——30年基层工作无私坚守m
说起阿什加,与他一起共事了8年的村委
会主任昂旦闹日感慨颇深,阿什加人缘特别好,
没有一点架子,作为一名基层领导干部,他有坚
定的理想信念,几乎把工作当做了他生命的全
部,他是个对组织无比忠诚的人,是真正的共产
党员。m
村里的会计热旦说,在工作中阿什加要求
我要做到账目清楚和公开,让大家都明白钱花
在哪里了,教育党员尤其支部成员廉洁自律、勤
政廉政。他经常对我们说,在廉洁自律的制度
面前,不管是谁,包括我在内,只要违反了,一视
同仁,该罚的一定要罚、该处理的一定要处理。
对于群众的事一定不能马虎,群众有苦难,我们
就要全力帮助。阿什加做了一个党员应该做的
事,他是一个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人。m
党员干部须把真干作为本分,把实干作为
责任,把苦干作为追求,担当精神在阿什加身上
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村民索多告诉记者,自
己生了重病后,无钱医治,是阿爸阿什加为他付
了3500元的医药费;49岁的昂杰家里出事后阿
什加及时为其送上2万元现金,解决了他家的
燃眉之急;村民扎西出了车祸,也是支书阿什加
为他付的1万元治疗费用;村民俄果肝脏肿瘤,
久治不愈,向支书借钱,旧账还不上,新账不断,
可阿什加却对他说,还不上就不要还了……m
诸如此类的事不胜枚举。m
“阿什加书记的个人修养是我们河南县人
学习的榜样。他对人真诚,对党忠诚,对群众负
责,民族包容团结,是组织可信赖可依靠之
人”。河南县县委书记韩华给予了阿什加最朴
实最真诚的评价。m
“阿什加同志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党员干部,
以自己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党、对组织的无限
忠诚,支撑着他几十年如一日的为民情怀,在最
基层的平凡岗位上谱写了荣誉与自我完美结合
的华丽乐章,是善学善做的优秀共产党员。他
的精神永存,值得所有的党员干部敬仰和学
习”。河南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许显录如是说。m
心甘情愿吃苦奉献,弘扬基层党员干部本
色,无愧典范;情系群众事业,传承南旗精神风
采,堪称楷模。m
阿什加,一位时刻心系群众,为民谋利的老
支书,用自己满腔的热血守望着养育他的这片
热土,用自己几十年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
产党员坚定的理想信念,向广大共产党员展现
了一个鞠躬尽瘁、无私奉献的基层共产党员的
光辉形象,成为河曲草原上一面永远高扬的
旗帜。m
2006年,阿什加获得全省农牧民劳务输出
带头人,南旗村获黄南州第三次民族团结进步
先进集体,2009年获得全省劳动模范称号,同
年南旗村获得“第四届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
村镇”荣誉称号,2011年被青海省委授予优秀
共产党员荣誉称号,同年南旗村获得“全国文明
村镇”,2012至2013年阿什加当选为我省十一
届、十二届党代表,2015年州委州政府授予南
旗村“黄南州文明村”荣誉称号。m
记者感言:很多年前就知道河南县南旗村这个名字,而与南旗村的初识却是在2013年草原春意懵懂的季节。也就是在这个季节和以后周而复始的去往中,我试着吟唱南旗村那美丽、神秘、真实、朴实而悠扬的乡村变奏曲。这首意蕴悠长的变奏曲演奏出南旗人不可磨灭的生活勇气和力量,铸就“坚定信念,吃苦耐劳,团结奋进,厚德载物”的南旗精神,炼就了党支部书记阿什加永远跟党走的执着信念。
在与阿什加生前的交往中,在采访阿什加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我一次次的感动着他曾经的所为。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几十年如一日。“入党为了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下什么”是阿什加用尽毕生精力为广大党员干部、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乃至党员领导干部讲授的深刻人生课题。
阿什加的榜样力量,既在于他一心为民的感人事迹,更在于他的一贯表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本质坚守,他的崇高品格与“三严三实”的要求高度统一。我们要学习他的先进事迹和宝贵精神品格。全州党员干部要以阿什加为标杆不断“看齐”,以其为镜缩小差距,促进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编辑:陈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