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化专刊 藏域雪莲花

第A5版:文化专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 05 月 22 日 星期日   05

藏域雪莲花

——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五十年工作综述

图为藏剧团承担演出任务

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活跃着一支藏戏艺术的创演队伍,五十年来,这个剧团以推陈出新和创编表演民族藏戏为己任,在国内戏剧舞台赢得了较好的声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一支盛开在藏域的雪莲花,成为国内藏区一家知名的文艺团体。

这就是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

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的前身为黄南州文工队,成立于1965年6月,1998年10月经青海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青海省藏剧团,为一个实体两块牌子,现有以藏族为主,包括回、撒拉、蒙古、土、汉等民族在内的演职人员55 人。剧团下属成立于2014年5月的圣雪莲藏戏传习中心聘有演职人员14人。

建团以来,在州委、州政府以及州文化部门和历届团领导的带领下,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始终坚持文艺的“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撒播精神文明火种。在长期的演出实践中,剧团根据文化市场和广大群众的需求,结合民族地区演艺的特点,确定了“以藏剧为主兼营歌舞”的发展道路。按照“藏戏搞传承、歌舞闯市场”的思路,五十年来先后为观众奉献了一大批优秀的藏戏、曲艺、歌舞艺术精品,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繁荣了藏族文化艺术事业,推动了民族地区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50年来,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以坚持保护、传承和发扬黄南藏戏与歌舞事业为宗旨,以“三年打基础,五年打品牌,十年创全省一流剧团”为发展目标,创演了一大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作品。

70年代初,剧团第一次尝试创作演出歌剧《大黄山下》,没想到一炮打响,该剧被评为1972年青海省文艺调演优秀节目,极大地鼓舞了剧团的工作人员,对剧团以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为后来藏剧团陆续推出的几台大型藏戏奠定了基础。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复燃了热贡大地,也激活了热贡藏戏,黄南州文工团从演出民族歌舞向藏戏与歌舞并重的方向发展。1981 年,剧团著名编导、剧作家多杰太和华本加对流行于热贡的传统剧目进行了改编,推出大型神话藏戏《诺桑王子》,这是古老的安多藏戏第一次被搬上青海的戏剧舞台,为中国民族戏剧史添补了辉煌的一页。1982年,大型神话藏戏《意乐仙女》像一颗艺术卫星横空出世,意乐仙女的优美歌声,从隆务河岸一路回响到北京、济南、上海、深圳、南昌和香港等地,成千上万的各族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热贡藏戏令人痴迷的艺术魅力。

在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藏剧团又相继推出了四部优秀的藏戏节目,例如1987年推出了由多杰太任编剧导演的大型神话藏戏《苏吉尼玛》,1990年推出了多杰太、高鹏任编剧的大型历史剧《藏王的使者》,1993年推出了华本加、高鹏任编剧的大型现代藏戏《金色的黎明》,2003年推出了多杰太任编剧导演的大型现代藏戏《纳桑贡玛的悲歌》。以上这六部大型精品藏戏分别获得了各种类型的国家级奖励。

从排演第一部藏戏开始,剧团就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继承、挖掘、整理和创新安多藏戏上,在继承安多藏戏的传统唱腔、音乐、表演形式的同时,还注重从藏族民间说唱、民歌音调中汲取营养以丰富藏戏唱腔,在从藏族民间舞蹈、寺院法舞、民间壁画、寺院雕塑中提炼藏戏身段和表现方法等方面做了许多尝试。比如在过去旧的表演形式上加强了编导的功能;在音乐上深挖民歌潜力,乐队中加入管弦乐的伴奏;舞美方面则在不改变风格的基础上使其剧场化、现代化等等。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和追求,逐步形成了现在这种比较成熟的、具有浓郁安多地方风格、语言特点、音乐特色、乡土气息的安多藏戏,剧团也在一次次排演藏戏的摸索和实践中走向成熟。以上六部优秀藏戏作品在20 世纪改革开放的年代出现,其意义是巨大而现实的。改革开放的伟大思潮,激活了热贡藏戏,使其焕发出了勃勃生机。它代表了藏戏艺术的发展方向,谱写了当代藏戏发展史上辉煌的一页,成为青藏高原藏戏系列的一面旗帜。

2001 年,藏剧团推出了由多杰太、格志多杰、仁青加策划的大型雪域风情歌舞《香巴拉的祝愿》,这台晚会从地域文化切入,用今人的视角对传统歌舞进行审视和改编,使得雪域民族的本土艺术、民俗、宗教、歌舞、戏剧、曲艺等特有的文化资源重现舞台。晚会把思想情感、艺术风采、创新手法、民族风味巧妙地融为一体,成为了能够真正代表藏族灿烂文化的精品力作。节目先后在省内以及甘肃、澳门、湖北等地演出200余场。

2006年,由多杰太、仁青加任导演的大型现代藏戏《格桑花开的时候》正式推出。《格桑花开的时候》描述了解放前黄河上游的措蓉部落和嘎蓉部落为了争夺纳桑贡玛丰美的草山,兄弟火拼,骨肉相残的故事,揭露和批判了草山纠纷带给人们的危害,体现了只有安宁和睦才能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主题。这是青海省藏剧团成功上演六台大型藏戏之后的又一部精品力作,目前已经演出60余场。

2008年,藏剧团推出由团长仁青加任编剧、总导演、艺术总监的大型民族风情歌舞剧《热贡神韵》。《热贡神韵》分为《序》、《画魂》、《舞祭》、《乡歌》、《鼓韵》、《石经》及《祝福》》七个部分,这部歌舞剧从地域文化切入,用现代人的视角对热贡民间的本土艺术当作特有的文化资源予以改编,对原生态的舞蹈、曲艺、藏戏、宗教音乐等进行提炼和加工,以热贡六月会、於菟、宗教法舞等民间民俗文化作为创作背景,用全新的理念打造了一种既熟悉又新颖的视听艺术效果。整台节目融自然景观、民间习俗、宗教仪式、地域文化等为一体,艺术地再现了高原人民勤劳勇敢、开拓创新的精神面貌,体现出热贡地区与众不同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2012年1 月,《热贡神韵》从全国三千多部参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剧目中脱颖而出,被文化部选定为2010-2011 年度全国38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之一,实现了我省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史上零的突破,这使得热贡歌舞及藏戏表演又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50年来,藏剧团拥有一群以著名艺术家多杰太为代表的民族艺术表演人才,剧团荟萃了各民族的艺术精品,培养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实力雄厚的戏剧家、歌唱家、舞蹈家、演奏家和词、曲作家及编导。

如果说藏剧团是一艘行驶在隆务河上的艺术之舟,那么在剧团立下了汗马功劳、创编了六部大型藏戏的三位剧作家多杰太、华本加、高鹏,就是它的三位轮机手,这六个优秀剧本就是他们分工创作、精诚团结的见证。多杰太和华本加都是喝隆务河水长大的农家子弟,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两人先后进入州文工队从事舞蹈和器乐伴奏工作,80年代初,文工团转型排演藏戏节目,两位艺术尖子脱颖而出,充分展示了他们在戏剧方面的艺术才华,成为当代艺术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重量级藏族剧作家。同时,藏剧团还培养了一批在音乐、舞美、舞蹈等方面的演艺人才,没有他们的努力和奉献精神,就没有藏剧团今天取得的辉煌成果。汉族剧作家高鹏、舞台美术大师吕建民等人也为藏剧团的发展做出了无私的奉献。

现任团长仁青加1987年进入黄南州文工团工作,20多年来在热贡等地随民间藏戏队伍学习传统藏戏表演方式,搜集和整理古藏戏台本、古谱、音乐、唱腔等传承工作,系统地学习和继承了安多藏戏的表演程式、唱腔、调式、击乐古谱等内容。他参与到新时期藏戏发展与改革工作,与老一代藏戏专家合作研究和探索现代藏戏的出路,成为保护和继承发展藏戏“南木特”剧种的国家级传承人,在探索和创新藏戏现代戏的演出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传统藏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在这数年间,藏剧团还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比如曲周太、拉吉玛、仁青卓玛、洛桑朋措、格日、格志多杰、万玛才让、光辉、李毛加、洛哇、南拉太、增太吉、卡毛才让等,他们以精湛的技艺、嘹亮的歌声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征服了广大观众,成为了热贡地区人民心目中的明星,而更多的年轻的新一代演员,正在陆续走进这个团结互助、其乐融融的艺术大家庭。

50年来,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的演职人员带着他们辛勤排练出来的藏戏和舞蹈节目,足迹踏遍全国各地,甚至远赴美国、日本、泰国、尼泊尔及港澳台地区演出和开展文化交流活动,把盛产于青南地区的藏戏艺术带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宣传大美青海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80年代初,藏剧团的演职人员带着藏戏《意乐仙女》奔赴香港演出,这是他们第一次去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进行文化演艺交流。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文化的繁荣昌盛,各种交流活动日益频繁,剧团的演职人员们有了更多赴外交流的机会。

2005年藏剧团派出演职人员赴台湾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2009年赴尼泊尔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活动;2012年1月,参加由中国文化部、泰国旅游体育部、曼谷市政府、中国驻泰国大使馆共同主办的2012第八届泰国“欢乐春节”活动,赴泰国首都曼谷、大城府、芭提雅市等地进行为期11天的演出活动;2014年2月,根据国家文化部的安排和斯坦福东亚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泛亚音乐节的邀请,赴美国进行演出;2014年10月赴日本进行出国文化交流演出任务,演出了藏剧、藏戏、民歌、民族舞、表演唱等具有代表性的藏族艺术节目,一时间,热贡的风情歌舞沸腾了东京的每一条街巷,各种宣传和报道如雪片般飞来。

然而,藏剧团演职人员面临更多的却是在省内和州内的一次次寻常演出,多年来,剧团与青海电视台等单位合作,承办了诸多大型庆祝活动的文艺演出和各种晚会。剧团演员们始终活跃在广大的农村、牧场、厂矿、军营,年平均演出数量达120 场左右。

黄南州地处青南地区,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这里地广人稀,山高路远,交通极为不便。建团初期,条件更是艰苦,演职人员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送戏下乡,走遍了黄南州以及领近藏区的村村寨寨和草原帐篷。他们搭便车,坐手扶拖拉机、骑马、步行、自带行李,自备帐篷为农牧民群众演出,有时甚至宿营野外,栉风沐雪。有一年到同仁县双桩村演出,该村位居深山之中,海拔3000米,路险坡徒,演员们跋涉几十里羊肠小道,进村后顾不上休息,就为等候在场多时的群众们演出,群众十分感动。当演出结束演员们离村时,一位老阿奶拉着演员的手不放,她说:“我们这个村子过去从未来过剧团,今天你们爬山几十里,送来了这么好的戏,太感谢你们了”。像这样的故事,简直是多得不胜枚举,每个人都能说出一长串。

多年来,为了提高演出质量和社会效益,严肃演出纪律,藏剧团制定了“三个一样”的演出制度:即在农村牧区演出和城市演出一样,剧场演出和广场演出一样,观众多和观众少演出一样。不论是出省、晋京汇报演出,还是深入广大农村牧区,演职员们始终都是认认真真,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地演好每场戏。被农牧区群众誉为“乌兰牧骑”式的文艺工作队,被国内外媒体称为宣传藏民族、宣传青海、宣传黄南的排头兵,为繁荣文艺、促进开放、扩大交流、增强民族地区文化艺术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50年来,藏剧团在藏戏编排和演艺、剧团建设、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了极为丰硕的成果,留下了无数可供后人借鉴的宝贵经验。

剧团先后创作演出了歌剧《大黄山下》、《战风雪》;舞蹈《丰收之歌》、《弓》、《草原牧歌》、《思念》、《快乐龙鼓》、《彩袖飞舞》;表演唱《牧牛商店下帐房》、《如愿》;曲艺《那吉才洛》、《卓多大叔》、《父与石》、《心愿》;大型歌舞《香巴拉的祝福》、《圣雪莲》、《热贡神韵》等优秀剧节目。

大型神话藏戏《诺桑王子》获得青海省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优秀剧本奖;大型神话藏戏《意乐仙女》荣获1982年至1983年度全国优秀话剧、戏剧、歌剧剧本创作奖,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剧本创作荣誉奖、青海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青海文艺作品荣誉奖;大型神话藏戏《苏吉尼玛》获得第二届(1989年)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评奖银奖;大型历史剧《藏王的使者》——1991年获得青海省专业文艺调演中获得编剧一等奖、导演二等奖,1992年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银奖,1993年全国“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1994年曹禺戏剧文学剧本奖,1996年文化部颁发的文华新剧目奖,以及1999年入选新中国舞台影视艺术精品系列;大型现代藏戏《金色的黎明》先后荣获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孔雀杯”金奖,1993年全省文艺调演中荣获剧目一等奖、乐队伴奏二等奖及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2000年文华新剧目奖;大型现代藏戏《纳桑贡玛》荣获2002年度全国少数民族题材戏剧剧本“孔雀奖”银奖,2003年首届中国·青海民族文化旅游节全省专业文艺汇演综合一等奖、编剧二等奖、导演一等奖、作曲三等奖、舞美综合二等奖、乐队伴奏二等奖,2004年全国第六届曹禺戏剧文学奖提名奖;2007年大型现代藏戏《格桑花开的时候》获首届青海省戏剧一等奖、音乐一等奖,全省“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中国首届少数民族戏剧汇演金奖。2009年,大型民族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代表青海省进京参加建国六十周年献礼演出及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海活动周演,2012年1 月大型热贡风情歌舞集《热贡神韵》被文化部选定为2010-2011 年度全国38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资助剧目之一,实现了我省国家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史上零的突破。2012 年6月,《热贡神韵》代表青海省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荣获剧目金奖、导演奖、编剧奖等多个奖项。2013年《热贡神韵》荣获文化部“文化剧目奖”“文华剧作奖”。2014年10月《热贡神韵》荣获“青海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奖”

2010年起,藏剧团在团长仁青加的主持下,开始着手编写大型历史藏戏《松赞干布》的剧本,该剧本荣获青海省建国六十五周年文艺创作奖,2014年荣获青海省第七届文学艺术奖,同时该剧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并在全国众多剧目中通过初评。2016年五一前夕,大型新编藏戏《松赞干布》在西宁首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与此同时,藏剧团先后数次被评为国家级、省级农村文化先进集体,国家级、省级、州级民族团结先进集体,1990年被文化部授予“坚持改革开放、振兴藏戏艺术”荣誉称号,1991 年被评为国家级文化系统先进集体,1999 年被评为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8年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黄南藏戏”项目保护与实施单位,在藏戏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这些荣誉和称号,反映了这个凝聚着藏、汉、回、土、蒙古、撒拉等多个民族成员的先进集体,沿着“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长期、坚定地为各族人民提供健康、优秀的精神食粮的光荣历程。

历经五十年的风风雨雨,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从婴啼初始的自治州文工队到现在的青海省藏剧团、黄南州民族歌舞剧团,走过了一条光荣而辉煌的征程,已步入艺术上的黄金时代,成为近几年全省文艺团体中发展最快、进步最多、贡献最大的文艺团体之一。她站立在雪域高原,托着继承和发展藏戏艺术的坚定信念,正以坚实有力的步伐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为我们这个和平而昌盛的年代贡献着雪莲一般的芬芳。

编辑:李生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