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化专刊

第A5版:文化专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6 年 07 月 03 日 星期日   05

被艺术选择的金色谷地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热贡艺术专题片解说词

唐卡女艺人

图为热贡唐卡大赛

在青藏高原东南缘,九曲黄河第一湾的金色谷地里,有一个占地1.89 万平方公里的重宝之地—— 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这里是不为世人所知的民族文化富矿区,以奇特的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吸引着国内外的研究者和旅游者。热贡,是这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热贡是黄南州州府同仁县的藏语称谓,意为“梦想成真流金溢彩的地方”。这里海拔适中,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草丰美,是各民族安居的首选之地。多年来,汉、藏、蒙古、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在这里长期杂居,相互交往,共存共荣,形成了独特的热贡民族文化。在这里,以唐卡、堆绣、雕塑等为代表的热贡艺术以极高的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而闻名遐迩,被誉为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唐卡是热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即卷轴画,是热贡地区最常见的一种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艺术品。藏区幅员辽阔,人口稀少,居住分散。佛教传入之后,一种便于悬挂、易于收藏、携带方便、可供人们随时供奉膜拜的卷轴画便得到推广,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唐卡。唐卡以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笔法、华贵的用料、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构图成为一种华美而厚重的艺术。唐卡的定位是佛画。唐卡大多富丽庄严,既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又不失纤细华美的艺术表现,线条和色彩的处理构成了热贡唐卡技法的两大基本内容,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和巧妙穿插,就会组成一幅幅色彩绚丽、造型独特、华美厚重的唐卡艺术品。唐卡根据选材和上色的区别,有彩唐、黑唐、红唐、金唐、珍珠唐卡以及刺绣唐卡等。一幅唐卡从开始勾画到最后完成,有很多个复杂而考究的工序,这是黄南州久负盛名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娘本,让我们跟着他的描述,去感受一下热贡唐卡的制作过程。

娘本:一幅唐卡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制作画幔、处理画布的过程,也就是备料打基础的过程。有选布、上框、铺底、打磨四个程序。我们选择好白棉布,根据画面的大小将画布用麻绳穿起来绷在特制的木架上。然后用木胶均匀地涂抹画布,等到画布干了之后再涂抹上用水和白石膏搅拌成的糊状物,画布干透后再用平石头将糊状物刮平磨亮,等到底布完全干燥以后,就可以把画框支起来作画了。这样打磨画布,一是可以使画布平整光滑,细致匀称。二是在涂色过程中可以不使画的颜料渗透到画布的反面。

制作好了画布,就开始进入关键的打底稿的步骤了。打底稿实际上也就是勾画草图,热贡唐卡构图,必须以《佛像度量经》为准则,做到严谨、匀称、细致,体现出“有比例的和谐”。艺人们首先要用打线的方法确定好理想的画面中心点的位置,然后根据画面内容的需要,用绘画铅笔或者自制的炭笔来构图,先在画面上安排好主佛的位置和大小,绘出佛或者人物的裸体骨架,再接着画出人物所穿的衣服、装饰,宝冠以及背景图案所包括的山水、行云、花草、鸟兽、房屋、河流等图案,然后再用墨线去勾勒。

第三步是上色。热贡地区的唐卡颜色清新,亮丽,以粉绿和蓝青为主色调。绘制唐卡所用的颜料绝大多数都是矿物质及植物原料,要把这些原料研磨成粉状,然后再按一定比例加上木胶和水才能使用。

上色是很有讲究的,艺人们上色时首先要给天空和大地上色,然后依次给服饰、肌肤、云烟、花木、水纹、亭榭、长廊、贡品等上色。上好第一层颜色之后,要等画面颜料干透之后再开始上第二层颜料,需要经过好几次的涂抹,逐渐达到一幅画所需要的让人满意的色彩。唐卡的彩绘颜料以金、银、朱砂、雄黄、绿松石、玛瑙、珍珠等矿物颜料和藏红花、茜草、大黄等植物颜料为主。白、黄、红、绿、蓝是绘制唐卡所需要的五种基本颜色,画师掌握好配色的技术之后,就可以用这五种基本颜色进行调制,来获取更多种的颜色。用这些矿物质和天然植物颜料绘出来的画,不但颜色经久不衰,而且色泽圆融饱满,即使放上百年,色彩也会光艳明亮如新。

用金绘画是热贡艺术的特色。这里的藏民族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在绘制唐卡或塑造佛像时尽可能地多用金,以金线绘制出各种各样的图像图案,显得高贵而富丽,又形成了画中画的效果,令人惊叹。描金一般需要上四到五次颜色,经验丰富的画师把用金的方法看做是绝技,不轻易传人。

第四步是勾线,唐卡艺人勾线力求每一笔都有不同。唐卡画面上的衣服的褶皱、人物的面部轮廓、花瓣形状、山水行云等变化曲线都需要用勾线来完成。好的画师勾出来的线条在每一幅画中的表现都不一样,有的流畅秀丽、有的雄浑有力、有的生动活泼、有的细致婉转,表明艺人绘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挥洒自如的水平。一般来说,一幅精细的唐卡,在一寸大小的画面上,就有240多笔线条,这样的勾勒,只能用一根细小的毫毛那样的笔端来描画,很多图像甚至精细到需要用放大镜来仔细观赏。眼能传神,开眼是唐卡绘制过程中极重要的一道工序,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开眼包括画眼睛、嘴唇、鼻孔、手足指甲等,等于给一幅唐卡绘制出最重要的点睛之笔。按照传统习俗,热贡艺人为绘制完成的唐卡开眼都要选择吉日良辰,沐浴净身后才可进行。开好眉眼,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预示着一幅唐卡的最后竣工。唐卡绘制完成后还要进行装裱,现在的热贡地区,已经有了专门装裱唐卡的手工作坊,绝大多数艺人都会把绘制好的唐卡拿去那里请他们装裱。

装裱要在画面的四周缝裱绸缎,还要在唐卡上下两边各加一根圆木棒做成的天杆,木棒两端再套上青铜制成的套盖轴头。在唐卡下方的装饰布上,会另外缝制一块名贵锦缎,这有着特殊的象征意义,是为广大信众脱离苦海,进入福界所设置的一条特殊通道。为了遮挡灰尘,保护唐卡画面常新不旧,艺人们还要在唐卡正面加上一道与装裱后的唐卡同样大小的布幔,布幔只在观赏时揭开。最后再择吉日请来活佛举行开光仪式,就意味着一幅唐卡正式完成了。目前,同仁县隆务地区的吾屯上下庄等村落已发展成为家家有画室,人人会作画的艺术之乡。在这里的村庄和农户,随处都可以看到精美的唐卡艺术品和艺人们辛勤作画的背影。在这片被艺术选择的土地上,先后涌现出了夏吾才让、启加、斗尕、更登达吉、西合道、娘本等6 位国家级的工艺美术大师,阿吾、仁青加、多杰太、罗藏旦巴、夏吾角等13 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涌现出了热贡画院、龙树画院、仁骏公司、民族文化宫等一批民间艺术企业,使得这里成为了一片艺术的沃野。堆绣,是热贡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黄南州同仁县年都乎村是远近闻名的热贡“堆绣村”,以佛画为主要内容的堆绣,藏语称为“规唐”,意为用绸缎制作的唐卡。这里的艺人们将艳丽的五彩绸缎经过精心的裁剪、细心的熨烫和粘贴拼接,成就了一幅幅做工考究、色彩艳丽,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佛教艺术品。堆绣作品有堆绣唐卡、堆绣帷幔、堆绣柱饰以及其他装饰品。

堆绣唐卡是运用“剪堆”的技法形成的一种塑造形象的艺术,是刺绣与浮雕的巧妙结合,在藏传佛教艺术中最具特色。堆绣的内容大都取材于佛经故事,多以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为主,它注重人物的造型和神态,讲究各色绸缎的和谐搭配,粗犷中见细腻,点滴中见绝妙,色彩鲜艳,对比强烈,有较强的立体效果,犹如一幅丝质的彩色浮雕画,体现出较高的工艺美术价值。堆绣的制作十分精细,具有强烈的色彩感、立体感和层次感,从花草树木到菩萨,护法人物,无不栩栩如生,生动逼真。堆绣制作的工艺程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软浮雕充填式,即在图像内垫上棉花或羊毛,使图形凸起,使图像具有完美的浮雕效果;另一种是粘贴组合式,先将软面料剪制成形,再用粘贴的方法进行组合拼接,表现出平整规划的浮雕效果。如宝珠、祥云、海浪、山崖等造型,均采用粘贴组合的表现手法,使图案的色彩感、立体感、层次感和变化感生动地体现出来。

堆绣的品种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悬挂唐卡,其堆绣面呈四方形,一般长约70公分,宽约50 公分,镶金色锻边,有卷轴,常用来装点经堂使用,画面多为一尊主佛与下方两尊小佛像组成。另一种是巨幅唐卡,一般长约20米,宽约17米。画面上突出一尊主佛,四周绘制有更多的佛、菩萨和护法神及各种图案。还有的长宽有上百米甚至数百米的,主要在每年正月举行的祈愿法会展出时用,以供僧俗群众朝拜。

在年都乎村,全村绝大多数村民都在从事着堆绣艺术品的加工制作,桓贡,是这些年轻的堆绣艺人中出色的一位,他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桓贡:制作堆绣是个精细的活计,首先要在底布上绘出图案,然后按图案的设色选料剪裁,按整体构图一点点进行拼堆。大幅堆绣作品的起稿难度比较大,我们要根据“造像量度经”通过计算,把一副几百平方米的大画,分别画在数十张乃至成百张的纸上,再逐一经过制作拼贴。桓贡等艺人逐渐地意识到,要使堆绣艺术生命力常青,首先艺人们应该具有对艺术的严谨态度。在他们的努力下,年都乎堆绣艺术已经声名远扬,从小小的隆务河谷走向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在青甘川和西藏等地的寺庙中随处可见热贡艺术品,还有不少流传到了印度、尼泊尔、美国、日本等国家,这成为一代又一代热贡艺人为弘扬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所做的一项重要贡献。艺人们的艰辛创业成就了堆绣这种奢华而美丽的艺术,在神秘古朴的年都乎村落,艺人们正以百倍的努力堆绣着属于他们自己勤劳质朴的人生!

在热贡丰富多彩的艺术领域里,雕塑是一个较大的门类,在众多艺人中雕塑艺人的数量仅次于绘画艺人。热贡雕塑以泥塑为主,兼有木雕、石刻、砖雕及金银铜雕。

泥塑主要有彩塑和单色(金色)之分,多以立体造型为主,有大小不等的各种佛像、神像,以做供奉之用。采用的原料取自当地质地细腻的红胶泥,泥塑的工艺过程大致为选型定稿、泥料加工、龙骨搭架、轮廓塑形、局部调整及金饰或彩绘等。泥塑造型完美生动,人物神态刻画惟妙惟肖,服饰衣褶简练流畅,用凝重的手法刻画了神佛的神圣、庄重。在热贡地区,每尊泥塑作品都是绝品,是充满了制作者智慧的、极具收藏价值的艺术品,堪称热贡艺术中的一门绝技。

现年50岁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夏吾角先生。他从8岁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泥塑、唐卡绘画技艺,在艺术创作上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他的泥塑作品设计精美,造型生动,在热贡地区有很高的声誉。他的作品曾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工艺美术馆、首都博物馆、天津热贡艺术馆、青海省博物馆、青海省藏文化博物馆等收藏。

木质雕刻可分为木雕和木刻两大类,木雕大多为立体圆雕或透雕,造型有神佛像、蟠龙柱及供奉用具等,有彩绘或涂金单色。木刻一般为平面浮雕作品,大部分用于寺院建筑、佛神像及木模具、经文板刻用具等。

砖雕为寺院建筑装饰,有立体和平面之分,寺院殿脊及角檐为主体造型,使寺院建筑显得豪华而庄重。

石雕有立体透雕和平面平雕两种。热贡石雕的代表作是位于泽库县和日乡的“石经墙”,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贡保才旦的作品名扬四海,其雕刻技艺娴熟准确,刀法刚柔相济,而且达到了形神兼备的特点,有极强的立体感。

金银铜雕是在热贡地区随处可见的金银铜器,它们或是一些生活用具,或是一些宗教器物,很多器物上雕刻有各种图案,龙凤虎狮,惟妙惟肖,镶嵌有玛瑙、珊瑚、绿松石等珠宝,这些玲珑剔透、精雕细镂的工艺品,承载着热贡金银铜雕手工艺人最传统、最久远的技艺。金银铜雕可分为生活用品、首饰、服装饰品和宗教器具四大类,制作工艺十分繁琐,要先将材料依照模具敲打出大致的形状和轮廓,再精雕细刻那些细致的花纹,到最后定型以及打磨抛光,成为一件精美的生活用具或者宗教器具。

热贡地区的雕塑作品高则十几米,小则几公分,堪称青藏高原上的一朵艺术奇葩,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近年来,盛产于青海黄南地区的热贡艺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06年6月,热贡艺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8 月,以热贡艺术为核心的国家级热工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被国家文化部批准设立,成为全国第三个少数名族地区设立的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009年10月,热贡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青海省首个联合国非遗项目,标志着热贡文化的打造和建设进入了一个发展与保护并存的巅峰阶段。现在的青海黄南地区,以唐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热贡艺术正在以蓬勃之势茁壮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州目前拥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项(热贡艺术、黄南藏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热贡艺术、热贡六月会、黄南藏戏、土族於菟、和日石刻技艺、同仁刻版印刷技艺),省级非遗项目11项,共有13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2名省级非遗传承人。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成为西北五省区工艺美术大师和传承人最为集中的地区。全州文化旅游业经营主体达到5007家,从业人员达到3万人,文化产业营业收入达到5.37亿元。建成热贡画院、龙树画苑、热贡民族文化宫、仁俊热贡艺术传习中心等15 个各类非遗传习中心(点),每年培训文化从业人员达1500余人次。文化是精神之根、民族之魂、是一个地区的活力和灵魂。热贡生态保护区奇特的自然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不仅是青海文化的一枝奇葩,而且也在日益引起世界关注的目光。这里古朴神话与热贡艺术并茂,厚重历史与光彩现实相握,民族精神与宗教灵光交辉,是母亲黄河与自然造化共同抒写的一本文化史书……

编辑:李生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