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真情丈量责任,传递和平和善
1986年的一天,同仁县扎毛乡卡苏乎与麦秀的群众因为草场地界纠纷,双方发生了激烈的冲突,最后导致人员伤亡的惨痛结果。日巴加布承担起了调解双方纠纷的重担。当时情绪激动的群众都已经商量购买枪支,用武力解决问题。日巴加布赶过去后,先阻止大家购买枪支,并在那里几天几夜、苦口婆心地劝导大家放下恩怨、解决问题,他内心秉持着自己一贯以来的原则:第一,要依法,要公平公正;第二,要合情合理,要遵循宗教教义中因果报应、与人为善等积极的因素。他把各种道理一遍遍揉碎了反复去讲。终于,双方态度从僵硬顽固变为平和冷静,最后,这两个地区长达30多年来未能解决的纠纷在日巴加布的坚持和努力下得到了圆满解决。
在日巴加布的生活和工作中,经历过各种各样的纠纷调解。2006年,甘肃碌曲县发生一起活佛与群众之间的纠纷。活佛的坐骑被割了尾巴,家里一千多斤酥油里被倒了汽油……老百姓口中的“金牌调解员”日巴加布被请到甘肃去解决这场纠纷。他依然用真情感化和开导两位当事人,最后让两个彼此仇恨的双方为自己曾经的冲动与武断而忏悔道歉,并冰释前嫌,放下过去。
日巴加布真情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用公平公正对待纠纷双方当事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泽库县司法局副局长也登加说,日巴加布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他对工作的责任心,真的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他用真诚担当正义,送去和好和顺
泽库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宁吾加告诉记者,“日巴加布作为调解员,积极参与调解工作,处理问题也很有主见,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法律知识经常会咨询,而且他非常热爱人民调解工作,一工作起来就废寝忘食,时常从上午十点钟工作到深夜十一、二点……”
宁吾加讲起了几年前日巴加布处理的一则案例,多禾茂乡的三个孩子,在学校课余时间玩耍时,两个孩子不慎用一枚钉子扎伤一个孩子的眼睛,引发三家人的纠纷,由于此事是在学校课余时间发生的,所以作为校方也难辞其咎,伤者孩子家长认为以后孩子的那只眼睛以后有可能就废了,因而,要求校方和另外两个孩子家长一次性赔偿48万元。这件事在泽库县还是第一例,日巴加布深知如果这件事情处理不好会引发几家人乃至家族之间冲突,对三方都会有不好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日巴加布给北京、兰州的医院打电话,从医生那里详细了解孩子的伤情和恢复期的可能,得知由于孩子才11岁,视网膜正处于发育阶段,以后恢复的可能性很大。了解了实际情况后,日巴扎布在三方之间进行协商,通过连续四天的努力,最终决定由学校承担医疗费用的50%,双方家庭各承担25%,当日就给受害方兑现了12万元的赔偿。对于这个调解结果,三方均表示无异议,并且当场握手言和,事情也圆满的划上了句号。
人民调解组织和人民调解员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日巴加布用真诚担当正义,为维护社会稳定奉献自己的力量。
他用温暖撒播爱心,唤醒和气和睦
“我原本是同仁县双朋村的,年轻的时候入赘到赛龙村,其实入赘女婿在村子里一般处于弱势地位,然而日巴加布在调解时并不会偏袒他的同乡,更不会因为对方的势力而影响自己的判断,调解双方矛盾时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所以我对他的调解结果是心服口服。”同村的华贡说道。
在华贡家中,记者见到日巴加布与华贡热情地握手打招呼,他回忆道,那是2015年9月份,自己家里要准备盖房子,拉来了几车石头,就堆放在了邻居家宅基地的墙外,邻家两个儿子呵斥华贡,要求他马上搬走,双方因为此事还大打出手,导致华贡右手严重骨折。随后华贡就将此事向派出所报了案,派出所出面进行调解,但双方就医疗费用问题未能达成一致,僵局就这样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邻里间一直持续着。就在这时候,华贡提出要邀请日巴加布进行调解,日巴加布根据华贡的伤势和双方的经济条件,最终提出要邻居赔偿4万4千元的医疗费,这个调解决定得到了双方的认可,两家终于和解。在日巴加布的耐心劝说下,邻家两个儿子按照藏族的风俗亲自到华贡家赔礼道歉。两家当事人由怒目相向、大打出手,到最后握手言和,日巴加布成功的将一场干戈化为了玉帛。俗话说,不打不相识,经过这件事情,两家关系比以前还好了,华贡的儿子也和邻家两个儿子成为了好朋友。
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日巴加布勇于担当,凛然正气,抑恶助善,得到了群众的称赞和尊重,并且声名远播。
他用毕生书写信念,弘扬和谐和美
“38年的跋涉,他的脚步踏遍了泽库的山山水水,村村落落。走村进户排忧愁,调解棘手疑难杂症纠纷10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5%以上……在麦秀镇这片1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凭着一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诚心和坚持正义、实事求是的公心,平复了一件件矛盾纠纷,诠释了一名基层人民调解员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今年8 月10日青海省司法厅《关于开展“最美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的通知》(青司发〔2016〕9 号文)精神,拟确定的十名“最美人民调解员”中关于日巴加布的介绍语。
在全省10名“最美人民调解员中”,日巴加布年龄最大,做调解员的时间也最长。
据悉,泽库县司法局探索推进“两法+ 特邀”的调解模式,即从县法院和县司法局各选任一名优秀干部,从群众中选聘若干名优秀调解能手,成立特邀人民调解委员会,对全县及各乡镇挂牌的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先行“会诊”,并按照“一纠纷一方案”的原则研究制定调解方案,有效化解全县复杂疑难矛盾纠纷,得到群众一致认可。日巴加布就是泽库县司法局联合特邀人民调解员中的一员,他每年都积极参与由司法局组织的培训,在律师、法官等法律专业人员的以案说法中学习法律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调解能力,并参与对全县疑难、重大纠纷庭前调解工作。从2013年起,日巴加布参与了130多起疑难、重大纠纷,其中成功调解124起。
最令记者敬佩的是,在日巴加布38年的调解生涯中,绝大多数调解都是义务性质的,得不到一分钱报酬。据了解,我州从2010年以后,才有了人民调解员经费保障办法,一年只有500元的报酬。州司法局基层工作指导科科长李建龙感慨到,现在的年轻人即便每月500元,恐怕没多少人愿意做人民调解员,一年500元的经费都不够日巴加布报销来回路费等费用,但他依然坚持着。现在司法系统更多采用的办法是“以奖代补、以案定补”,一个案子也不会超过200 元,但日巴加布却仍然不急不躁、无怨无悔、甘做群众解忧人!
在日巴加布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他获得的省、州、县、镇、村级各种奖状。1990年获得黄南州公安局颁发的治安保卫工作优异成绩奖,1991年获得泽库县第二届民族团结先进个人,1993年获得泽库县司法局全县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1995年获得青海省司法行政工作先进工作者……他做人民调解员至今获得镇、村级奖状无数,这些成绩里所饱含的辛勤汗水和无私的奉献,只有他自己和家人最清楚。
如今日巴加布已年过花甲,一处宽敞的院子,几间简单房屋和一些陈旧的家具,似乎见证着这位老人不计得失、淡泊名利与金钱的生活与节操。平常,他跟老伴、女儿女婿、三个孙子一起围坐着火炉一日三餐,磕头诵经,一旦哪里有纠纷有矛盾,他立刻动身,去做那个小事不扩大、大事不激化的“和事佬”,和颜悦色地把和美送到群众身边,给社会注入更多和谐因素。
“只要我身体允许,我还会继续做调解工作,直到有一天我干不动为止。”当记者问他,“身体怎么样?以后还会接着干调解工作吗?”已经74岁的日巴加布眼神中满是坚定和执着。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如今的日巴加布已成了当地群众人人知晓的“调解明星”,群众一有难处理的纠纷,都要找日巴加布解决。这位草原上的牧民“和事佬”用心为群众化解纠纷、排忧解难,用“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用毕生的奉献书写着他人生的信念……
日巴加布与纠纷当事人华贡。
日巴加布与该县法院立案庭庭长吾加与当事人进行庭前调解。
日巴加布家的荣誉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