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认为学风问题是第一个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笔者就抓好中心组学习和全体党员干部学习,谈一些思考和体会,与之交流共勉。
解决怎么学的问题
自我要求不高,学用结合不紧。有的认为马列主义已经过时了,对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不掌握,对世情、国情、党情发展态势不了解。或站位不高、眼界不宽,看不清事物发展规律,盲目照搬他人经验,工作无预见、无计划,难以独挡一面开展工作;或思想狭隘、看问题偏颇,看不清事物的本质,一遇到困难就束手无策、停滞不前,遇到矛盾就上交,不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没有总结经验的习惯,干了多年工作之后水平仍不见长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学才能上进,好学才有本领。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勤于学、敏于思,坚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要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努力在实践中增加才干,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着力克服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用学习成果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呢?
要端正态度,在思想上增强自觉性。当了领导干部,不等于你各方面的水平就比别人高,只是意味着对自己要有更高的学习要求。特别是县委中心组成员,一方面要当好勤学善思的表率,把理论学习作为“看家本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一般学”向“深入学”转变,做懂政策、会业务的行家里手;另一方面要当好学习的倡导者、动员者和组织者,把党员干部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把学习活动有效组织起来。在学习中,领导干部要放下身段,放低姿态,与党员干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一起研究,不懂的地方不耻下问,虚心请教,营造民主的学习气氛,从而集聚起推动工作的正能量。
要适应需求,在内容上体现系统性。领导干部既要注重拓宽知识面,又要突出学习重点,深入学习履行职责所必需的各种知识,做到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广泛涉猎、厚积薄发。要学理论。要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当前特别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力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克服和避免摇摆性、片面性、盲目性,切实提高运用科学思维观察事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学业务。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城乡结构、农业农村等都发生深刻变化,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根据工作需要,打破路径依赖的惯性,主动加强相关领域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构筑起与时俱进的知识结构,做精通业务的“ 行家里手”,做学习型、实干型、创新型领导干部。
要分类施教,在效果上讲求实效性。要保证读书的质量,就要静得下心来,沉得下身子,全身心投入的精读,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跬步以至千里。尤其是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要学懂弄通、入心入脑、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我们精读,细嚼慢咽,细细品味。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要边读边做读书笔记;有的好书读后还要写读后感,这样读书质量就自然而然显现出来了。与此同时,还要带头组织好党员干部日常学习,改变过去那种强制性、灌输式教育方法,把个人自学与集体辅导、交流研讨、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结合起来,增加趣味性和灵活性,就可以变“ 要我学”为“ 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
要联系实际,在效果上讲求实效性。毛主席曾经说过:“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只是手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总的来说,就是用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要改造主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最根本的是要运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要沉下心来学习党章党规。要坚持原则、恪守规矩,严格按照党的原则和规矩办事;要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在各种诱惑面前经得起考验;要坚守正道、弘扬正气,坚持以人格魅力、实干立身。要学习先辈先进,从点点滴滴的事迹中感悟思想精髓、道德情操、精神力量,把它凝练成我们的人生信条,不断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提高自己,从而洗涤思想、净化心灵、明确航向,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要改造客观世界,着眼于党的创新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思考,联系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看发展是否有新思路,改革是否有新举措,开发是否有新局面,以及影响和困扰本地区本部门发展的问题到底有哪些?不等不靠,提出解决的对策。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发展、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化为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以强烈的问题意识,着力解决好同仁的问题、办好同仁的事情。
作为新时期的干部,我们更应该加强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状态、一种思想境界,挤时间,坐下来,静下心,钻进去,做重学习、讲党性、重品行的模范,做全能型、复合型、综合性的干部,切实提高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能力和本领,以优良学风推进我们的事业更好发展。
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注重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是读书学习的倡导者和践行者。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曾尖锐指出:“ 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提出了党员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醒全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党面临前所未有的“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将能力不足的危险与精神懈怠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并列,足以说明存在问题的严重性。在中共中央党校建校80 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本领恐慌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梦想成真”。习近平总书记从实现“中国梦”的层面上重提“本领恐慌”,为全党敲醒警钟。几代党的领导人分别在不同时期不约而同提出党员领导干部的能力问题,彰显历代党的领导人对党自身建设重视,更是对领导干部的能力寄予莫大的期望。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习近平总书记曾用清代诗人袁牧的这句诗勉励青年人珍惜好时光,砥砺品德,刻苦学习,掌握真才实学,增强本领和动力,为实现理想、成就事业积蓄能量。中央之所以如此强调学习、重视学风,一个重要原因是“能力不足”的忧患。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同过去相比,我们今天的学习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如果我们不重视加强学习,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久而久之,就会导致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退化。因此,领导干部学习与否,不仅是个人兴趣爱好的问题,更是党性修养的基本要求、责无旁贷的政治责任。
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好学才能上进。领导干部的学习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水平和领导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很多同志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也有干劲,但缺乏新形势下做好工作的本领,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由于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还是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是虽然做了工作,有时做得还很辛苦,但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如今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其实与本领不足和不会作为有关,根子在于不坚持学习。应当看到,我县党员领导干部在理论学习上还存在着诸如重干轻学、重读轻议、重唱轻做等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重视业务工作,轻视理论学习。有的深陷事务的泥潭,习惯于当“甩手掌柜”,以种种借口逃避学习,认为理论武装是领导的事,要么一味地等待观望,依赖于领导安排。要么走马观花、囫囵吞枣,满足于“已经读过了”,作决策、干工作、抓落实凭感觉、想当然,规矩对人不对已。比如,报给县委的请示报告,一推秘书了事,工作条理不清、矛盾论证不透、处置措施不明,甚至连基本数据、基本语法都不对。见微而知著,毛泽东曾明确指出:“粗枝大叶、自以为是的主观主义作风,就是党性不纯的第一个表现”。
缺乏严谨态度,安于自满自足。有的认为自己经验丰富,足以应付平时的工作,习惯“以前怎么做,过去怎么样”,对政策法规一知半解、含糊不清,对本职工作不求甚解,有时凭感觉办事、拍脑袋决策,有时自己还未理解和消化,就云里雾里地给党员干部讲,误己误人。甚至有一些领导干部,对自己分管工作的责任边界、权力边界都不清楚,要么裹足不前等指示,要么自以为是想当然。这样做,就像毛泽东同志讲的,“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胸无点墨,空话大话套话实属必然;腹无良策,“以文件落实文件”在所难免。
思想观念落后,进取精神不足。有的局限于现有的知识水平,缺乏学而不倦的精神,干什么,就学点什么;管什么,就看点什么;对于其他的,一概漠不关心,懒得去学,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力不从心,观察形势、考虑问题缺乏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不会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用先进的经验、科学的手段破解难题,陷入了就事论事、盲目实践的困境,使工作始终在低谷中徘徊。
学习形式单调,缺乏创新意识。有的不注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太过死板,习惯生搬硬套,照本宣科。即便是发言讨论,往往也是脱离实际的空议论,起不到实际效果,完全不懂得灵活掌握理论,灵活运用理论。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学习存在盲目性,对自身情况认识不清,对大环境和工作职能认识不清,不知道哪里是短板,哪里有不足,盲目学习,导致学习徒劳无功。
学风不够端正,管理制度不严。有的虽然建立了学习制度,但执行不严格,监督不到位,制度成了“纸老虎”、“稻草人”,“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流于形式,毫无约束力;有的即便是参加了学习,也没有真正把自己摆进去,人坐在座位上,看似很认真,其实是貌合神离、心不在焉,一次学习下来,什么收获也没有,明显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作者系州委常委、同仁县委书记)
编辑:陈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