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绿渐山川书锦绣

第A9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4 月 01 日 星期日   08

绿渐山川书锦绣

尖扎县植树播绿纪实

绿色昂拉。张海麟摄

洋洋光浸月,浩浩影浮天,昊派吞华岳,长流贯百川,千层汹浪滚,万叠峻波颠……站在尖扎县境内黄河上游灵秀恢宏的西岸,面对陡峭的丹山,舒缓的碧水,眼前这一片片泽被后世的福荫,不禁让人慨叹造化的神奇——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短短几年间,尖扎县委、县政府以“四个转变”推动落实“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执念于这份绿色的坚守,将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每年不低于2000公顷的造林成果稳步推进黄河沿岸国土绿化工作,在黄河上游筑起一道道牢固的绿色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

誓将荒山变青山

尖扎县位于我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上游,域内黄河流经长度为96千米,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带,山大沟深、沟壑纵横,地质环境破碎,植被稀疏,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困难重重。

尖扎县委、县政府认真审视县情,始终坚持融入全省发展大局,始终认清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潜力在生态,以“定要尖扎换新颜”的决心,全民动员,精心组织,就在去年,将全县造林目标任务自我加压到7倍,以2667公顷的目标大范围、大力度、高标准推进,硬是将全县植被覆盖率提升了1.7个百分点,仅一年就完成了近五年规划的总体目标任务。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法制保障。为此,尖扎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总指挥、县政府县长为副总指挥的造林绿化指挥部,在制定《尖扎县黄河沿岸生态治理规划》《尖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具体方案,明确任务责任,先后16次召开各类专题会议,从人员、地块、苗木、栽植、灌溉、养护等环节、细节着手,全过程、全方位谋划国土绿化工作。

实施生态立县战略,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一岗双责制,将生态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过程,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增加生态建设权重,树立绿色政绩观。为此,尖扎县制定《造林绿化分片责任分解表》,将绿化区域分解成6个片区,分别成立由四大班子“一把手”任片区组长、其他县级领导任副组长的片区指挥协调组,实行“五包”责任制,全面负责各片区的协调调度、督导指挥等工作。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挂帅、牵头抓总,各乡镇、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带头行动,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16年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在一线实地安排落实造林地块,各乡镇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绿化宣传,提高群众对造林绿化工作的认识,仅用30天就落实了2800公顷的造林地块,为造林绿化的全面铺开打好了基础。

在尖扎,林业改革和兴林富民并驾齐驱。现已全面完成按全县群众意愿进行林改的集体林地的改革任务,并通过省级验收。林业专业育苗合作社由五年前的3家发展到目前的17家,开创了藏区群众个人投资参与造林育苗的先例。

绿了青山还要守住青山

为解决以往“种树不见绿,造林不见林”树木成活率低的问题,尖扎县坚持全盘规划,整合各类项目资金1.852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区的水电路等项目建设,多部门协作联动合力攻坚,为造林区树木栽植和保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闯出了一条具有尖扎特色的造林绿化新路子。

——“植树造林水路先行”。县水利和交通部门成立15个施工小组抢时季、抢工期,“5+2”“白+黑”踏勘线路、规划方案、设计简易图纸,在面积大、水源远、困难多、时间紧的情况下,仅用2 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各项建设任务。

水利部门投资9432.35万元,建成引水口8处、提灌站2处、蓄水池49口,安装400kVA变压器2台,铺设灌溉供水主干管道338.17公里,供水分支管道76 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0791亩。造林片区每隔一段距离安设一个消防栓接水口,方便引水移动灌溉,灌溉设施实现了全覆盖。

交通部门投入施工机械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资近千万元建成绿化项目道路85.52公里,为苗木运输、种植点场地平整、人员车辆出入、水利设施运行灌溉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后期管护、森林防火起到了良好的支撑与保障作用。

——“植树造林严把七关”。为保证苗木的质量和成活率,林业和农牧部门严把苗木关、起苗关、运苗关、假植关、种苗关、浇水关,管护关,各片区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巡查造林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按照“整地不合格不供苗,供苗不达标不栽植,栽植不规范不收工,浇水不彻底不罢休”要求,保证造林质量和效果。

摒弃以往绿化中小苗造林的惯常做法,苗木规格起点高,针叶树苗高在160厘米以上,阔叶树胸径在3.0 厘米以上,花灌木每丛10个分枝以上。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树种结构的原则,形成阔叶树骨架、针叶树当家、灌木覆盖的格局,采用水平沟结合穴状的整地方法,大力推广油松、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山杏等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苗木投资累积达8640万元。

突出“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行”,在坎布拉景区专门打造了167公顷杏花村景观造林带,在其他造林点对树种分片、分层种植,形成树种多样、错落有致、色彩各异的特色景观带。

仅去年一年,全县造林绿化总面积2800公顷,其中生态公益造林2133公顷,三北造林667公顷。封山育林面积667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1.7%。

——“植树造林全民动员”。宣传、广电、林业、水利等部门通过悬挂横幅标语、在主要街道制作宣传护栏,同时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和“两网一微两端”等媒体设置专栏专题,广泛宣传国土绿化的重大意义,宣传植树成林后带来的公益性岗位就业、生态公益林补偿、扶贫苗木产业、旅游业发展等实实在在的好处以及良好生活环境,让群众明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与此同时,邀请省上专家为全县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作藏汉双语环保知识专题讲座;邀请专家开展环保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知识讲座,发放宣传手册;成立宣传组深入全县13座藏传佛教寺院和16座伊斯兰教清真寺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为国土绿化工作开展营造了浓厚氛围。

各级领导干部积极参与植树造林活动,县直机关、省州驻县各单位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寺院僧侣、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学生1.8万余人积极投身到造林绿化工作中,开展了有规模、有声势的义务植树活动。

各乡镇、村社群众自发组织来到植树点,自己开车加油、自带干粮,大家不分民族、团结协作,连续劳作数日、挥汗播绿,在劳动中促进民族团结,在劳动中建立互助友爱,充分展现出了全县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三分造,七分管”。尖扎县坚持生态建设种管并重,制定了《尖扎县营造林管护办法》,将生态管护工作纳入考核内容体系,结合封山育林工作,架设网围栏13.376万米,安排生态管护员近1000余名,开展日常巡查,实现了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

加大对乱砍滥伐和非法侵占林地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经常性开展森林和草原病虫害、鼠害等的防治工作,降低自然灾害对造林绿化成果的危害,确保绿化造林载一片、绿一片、成一片。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日尖扎,一片片草地的生态功能正在恢复,一片片荒山正在被绿色覆盖,一座座城镇、村庄掩映在茂密的绿树丛中——一幅美丽旖旎的画卷在金色谷地徐徐铺开。

尖扎县昂拉乡河东易地搬迁安置点上,坐落着一栋栋藏式风格的村屋民舍。房子对面,清澈的黄河水欢快流淌着,这个刚刚建起来的小村庄,静怡地站立在风景如画的黄河岸边。

“原来我们住在海拔将近3000米的山上,山上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去趟县城得三四个钟头,孩子上学也麻烦。现在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去县城就十几分钟,孩子上学、大人打工都方便,不愁以后过不上好日子。”正在收拾院落的村民子巴加眉眼中都带着笑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子巴加一样,越来越多易地搬迁的老百姓都过上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好日子。

正因为山是青山,水是碧水,以水产养殖为龙头的产业才能够在尖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真正体现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经营理念。

如今,尖扎县7家水产养殖场被国家农业部认定为健康养殖示范场,虹鳟鱼、高白鲑等4种冷水鱼获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的产品有3种,已注册“李家峡”“黄河魂”“天下黄河尖扎秀”等涉渔商标5 个。

通过几年努力,尖扎县的水产养殖业逐步形成了网箱养殖、池塘养殖、大水面养殖三种养殖模式和公司、合作社、个人三种组织形式,广大农牧民投入和参与水产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也正是因为生动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和造林绿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把造林绿化日常管护和灌溉等工作交由贫困农牧民负责,间接带动群众增收,尖扎县目前已累计投工投劳8万余人次,群众收益2500余万元。

此外,尖扎县先后在11个贫困村建立了苗木育苗基地和专业合作社,解决了贫困村选择产业难问题,有效带动了贫困群众增收,也为今后全县国土绿化提供了稳定的供苗渠道。

据初步统计,近3年来,每年各级干部和群众在造林点持续奋战40余天,造林面积占到全县绿化植树总数的26.48%。通过义务植树,干部的作风得到明显转变,干部群众生态环保意识明显提高,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民族凝心聚力、共建美好家园的信心明显增强。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