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在即,时间不等人,但脱贫攻坚也绝不能急功冒进。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和扶贫标准,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在脱贫攻坚战中,大多数贫困群众尝到了勤劳脱贫的甜头,真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扶贫政策带来的实惠,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越干越有劲。但也有一些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既不勤奋劳作,也不愿学习手艺技术,完全靠着政策过活。去年有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的理想》在网络上流传甚广,文章历数贫困户享受的种种补助扶持名目,羡慕贫困户的待遇,还在结尾写道:“当贫困户是一个多么光荣而伟大的事啊。所以,我长大后一定要成为一个贫困户!”文章虽然假借小学生之名,用了戏谑夸张的笔法,但文中所描述的“扶贫养懒汉”现象,在不少地方是真实存在的。这些“懒汉”仗着有扶贫政策兜底,懒出了“底气”,反正有政策做靠山,再穷也能吃饱穿暖,再懒也酒肉不愁。
党中央要求扶贫不降低标准,是为了保证脱贫的质量,但也绝不能吊高胃口,让脱贫走向过度福利的极端,把脱贫搞成“ 养懒汉”。如果贫困群众把党的扶贫好政策错误地当成了“特殊”政策,就会让一些贫困户失去努力工作的斗志,长此以往,还有可能形成“争贫炫穷”的不良风气。特别是那些刚离开贫困线的群众,发现自己的劳动所得还远不如扶贫对象的待遇好,就想再变成贫困户,还有些扶贫对象,即使早就脱了贫,也想方设法不肯摘下“穷帽子”。长此以往,不仅会加重财政负担、增加脱贫难度,也会使脱贫效果大打折扣。
贫穷的根源看起来是经济问题,但实质上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教育等方面出了问题。物质上的贫穷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上的“贫穷”,贫困地区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和惰性思维,其实是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所以扶贫的核心就在于扶志。如何扶志?一方面,要对有惰性的贫困群众加以正确的思想引导,要求他们摒弃“等靠要”思想,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积极向上面对生活,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各种帮扶补贴只能管一时,不能保长久,创造美好生活还是要靠自身努力;另一方面,要严格履行现行扶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发力,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帮什么,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为每一个贫困户找准特定的致富路子,帮贫困群众找回劳动致富的信心。俗话说得好“扶上马再送一程”,这匹“马”合不合适很关键,只有合乎贫困户合理意愿和实际能力的精准扶贫,才最能激活贫困户的内生动力。为此,扶贫就要根据不同区域环境、不同产业分布、不同贫困状况,采取不同的扶贫策略,制定符合贫困户实际的脱贫方案;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家庭成员、社会关系等各种因素积极谋划,对症下药,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而且要考虑方法的长远性,确保脱贫不返贫。
一个正常的社会必然是以劳动获得财富为荣,以不劳而获为耻。贫困群众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再好的政策保障也不能解决问题。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才是生命。外界的帮扶是重要推力,而贫困群众的精气神,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内生动力。根治“懒癌”,就要对于那些不愿意劳动、不愿意创造,只想坐享其成的人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但最终还是需要贫困群众自己站起来,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变“依赖输血”为“自力造血”,这样才能打破贫穷的困境,用勤劳创造更加持久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