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黄南:要“三生”共赢,更要绿色永续发展

第A9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7 月 31 日 星期二   08

黄南:要“三生”共赢,更要绿色永续发展

7 月的泽曲、蒙旗草原,风景如画,成群的牛羊在如茵的草原上悠闲自得地吃着草儿,随手拍一张照片都可以做漂亮的电脑桌面。

2008 年,我省拉开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试点,黄南也闯出了一条符合本地实际的草地畜牧业发展之路,并探索出引领牧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拉格日”模式,为全州乃至全省树立了典型样板。

黄南位于我省东南部,辖4县26乡8镇,南部泽库、河南两县海拔在3500 米以上,属高寒纯牧业区,北部尖扎、同仁两县平均海拔2500米,属小块农业区。畜牧业是黄南的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按照保护草原生态、建设生态畜牧业的要求,牧区积极开展生态治理、实行生态补奖政策,农区大力发展规模养殖、“菜篮子”工程等项目建设,农牧业发展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17年末草食畜存栏180.16万头只,繁活仔畜96.95万头只、出栏草食畜126.88 万头只,实现肉类总产38982吨,奶类产量37292吨,蛋产量2000吨,羊毛产量1583 吨。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5630 元,同比增加754.18元,增长14.83%。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依托创建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的有利时机,立足州情,确立了“生态立州、有机富民”发展目标,突出自身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以发展生态有机畜牧业为主线、园区建设为平台、半舍饲高效养殖基地为抓手、合作社经营为支点、产业扶持为支撑,着力培育特色产业,转变发展思路,引导生态畜牧业发展步入良性循环,使全州农牧业产业化稳步发展,并逐步实现生态、生活、生产“三生”共赢。

围绕关键词“持续”坚持生活为要

近年来,我州牧民的收入持续增加,通过试点社建设,拓展二、三产业增收空间,21 个试点社牧民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分红收益的13个试点社,年终分红总额1231.3 万元,人均分红1297 元,比2015 年人均收入增长21.7%,比未加入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的牧民增长9%,脱贫1646 人,实现了牧业增产增效、牧民增收脱贫的目标。特别是泽库县宁秀乡拉格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2017 年创收1236 万元,人均收入达15110 元,比2010 年人均增加12598 元,人均年增加1799 元,全村174 户中76 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河南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56 岁的华梅坦言,他家属于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二档,以前生活很困难。现如今妻子被安排至公益性岗位,当环卫工人,女儿上大学,儿子上高中。自从加入合作社,每年有分红,自己在屠宰场打工,一年也有一万元的收入,以后打算开家小卖部,对今后的生活充满了信心。

河南县赛尔龙乡兰龙村生态(有机)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从2013 年至2017 年分红110 余万元,另为19 户贫困户发放救助资金4万元。

该村46 岁的多杰才让告诉记者,他家里四口人,以前就靠草场和牛,年收入不到一万元,现在已经达到两万元了。推行大牧场模式后,分了组,各劳力按组长安排干活儿,有工资还有分红,他表示,以后就跟着合作社干。

近期,我省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取消8个省级农产品主产区所属县(市区)和20 个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的GDP、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四项考核指标,并进行差异化考核,引导各地立足地区优势,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据悉,为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我省各级党委政府结合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致贫因素多、脱贫难度大的实际,每年根据国家对县的考核要求和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及重点工作进展情况,对县(市区)考核指标进行动态调整。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名单中我州河南县、泽库县在内。这对于我州近期和将来“三生”共赢更有着不可估量的积极推动作用,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绿色发展等“考题”纳入民生答卷,更是激励着领导干部放下顾虑,减少束缚,集中精力,踏实干事。

青海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保护草原生态,构建人富、草美、牛羊壮的田园牧歌,这是青海人的梦想,也是维护“中华水塔”“三江之源”生态环境完整性的重要基础,更是经济欠发达的青海给全国所做的最大贡献。黄南地处三江源生态保护试验区核心区域,生态地位突出、保护责任重大。

近年来,我州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奖补政策,已在全省率先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绩效考核奖励资金与牧民草原生态保护责任、效果挂钩,按绩效考核的方式,将绩效考核补奖资金与草原生态保护和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发展效果进行挂钩,以70%的补助金、30%的奖补资金比例发放新一轮草补资金。并强化了禁牧减畜监管措施,落实5606 名贫困户草原生态管护员公益岗位。通过落实草原生态保护奖励补助资金,实施退牧还草、黑土滩治理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控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保护了草原生态环境。平均植被覆盖度由2006 年初的不足73.5% 提高到目前的79%,増加了4.4 个百分点;草群平均高度由过去的不足1.1 厘米提高到现在的13.4 厘米,增加了20.7%;鲜草产量由过去的每公顷4167公斤,提高到现在的每公顷4404 公斤,提高了5.7%。天然草原上有毒有害植物比例明显下降,生物种群有所增加,退化草原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草原生态趋于良性方向发展。

通过进一步加大有机畜牧业示范区建设扶持力度,将积极打造有机畜牧业产业园区为引领、标准化有机牧场为基础、良好的草原生态环境为保障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建立以牧户为单元、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有机产品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的多元发展机制,坚持“一区双核、草畜联动、综合施策、产业推动”发展原则,集中优势资源,打造精品工程。同时,加大地理标志和原产地认证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我州泽库高原型牦牛、藏羊等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和24 个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培育认证更多“三品一标”特色农畜产品,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带动效应。

围绕关键词“大牧场”坚持生产为基

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和方式正在转变,股份制合作发展,是当前牧业生产中最先进的一种管理方式。黄南州把牧民的利益和合作社的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从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业变产业、牧民变股东、社员变职员的“六变”模式,这是历史性的跨越。

2011年初,借全省推行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利时机,时任二社社长俄多经过艰苦工作,组织36户牧民入社成立了拉格日村二社专业合作社,经社员同意后将27.47 万元草原奖补资金投入虫草交易和畜产品销售,当年实现分红21 万元。2012 年,村委会召开村民大会,议定将扶贫整村推进项目资金130 万元中的100 万元以现金入股合作社,年中为全村824 人人均分红364 元,牧民们看到了希望,参与率得到提升。到年末,入社牧户共有15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85.2%,年底合作社再次分红21 万元……短短五年时间,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不断发展壮大,已进入了省级示范社的行列。在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示范带动下,目前,泽库县各类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达64 家,入社率达到65%。其中省级示范社7家,州级示范社9 家,县级示范社15 家。合作社入社成员达到41145 人,辐射带动非成员牧户14587 户,有力推动了全县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时至今日,依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拉格日模式”构建起设施养畜、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划分出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牦牛繁育组、本地藏羊高效养殖组、商业营销组,建立了特色草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推进了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减畜工作,形成了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俄多从二社社长到合作社理事长、村支书,通过转变思路谋发展,一心一意带领大家致富奔小康,使深度贫困村一步一步脱贫,人均纯收入达15110 元,他本人被评为2018 年度全国劳动模范。“拉格日的发展道路尽管曲折,但正如大家所见到的,现在我们的草地绿了、生产顺了、牧民富了。”回顾拉格日的发展历程,俄多不无感触地说。

高原特色品牌加快发展,雪多牦牛、欧拉羊、藏羊、河曲马品牌正在形成,黄南各县结合生态畜牧业建设,加大有机畜产品基地认证,认证草场1860 万亩、牛羊161 万头(只),河南、泽库两县实现有机认证全覆盖,成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有机牧场。

通过“南繁北育、牧繁农育”草畜联动,牧区减畜禁牧,减轻草场压力,全州草场植被覆盖度由2010 年的65%,提高到目前70%,提高了5 个百分点,可食牧草产量由当初的每亩205 公斤,提高到每亩283 公斤,有效改善了草原生态环境,提高了草地生产能力。

河南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村支书斗格加和村委主任晓多介绍,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抓手,兴办了“河南县小汽车修理城”“梅朵赛青民族服装加工厂”“欧拉羊繁育基地”等实体,注册了“羊羔山”品牌商标,生产的酥油、酸奶、蕨麻等产品已经上市销售,小汽车修理城成功吸引汽车修理商并出租工棚10 个,年租金收入20 万元。初步形成了以畜牧业为主导,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2017年底,该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903元。

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讲,一方面要减畜,一方面要增收,这个看似矛盾的问题,在河南县赛尔龙乡兰龙村村支书长爱心里自有思路。兰龙村生态(有机)牧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 年12 月,合作社按照“先发展,后规划”的原则,推动“公司+合作社+牧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不断提高牧业集体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能力。

黄南州2007 年—2017 年实施生态畜牧业建设项目省级扶持总资金8956 万元,良种畜工程建设项目省级扶持总资金190 万元,有机畜牧业项目省级扶持总资金2250 万元。近年来全州已建成规模养殖场200 余家,其中,通过省级认定规模养殖场135 家,得到中央及省级扶持53 家,省级扶持总资金1545 万元。与此同时,州、县财政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州级财政扶持2000 万元实施州、县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工作。

围绕关键词“发展”坚持生态为本

2008 年,我省提出生态立省战略,做出了发展生态畜牧业的重大决策。2017 年,国家农业农村部同意我省设立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在省农牧厅的大力支持下,泽库县成为全省推进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试点县,全州21 个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被列为全省试点社。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决策部署,指明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方向,提振了通过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实现牧民增收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我们要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实施两大战略,打造‘三区’建设,着力加快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股份制改造,推广运用‘六变’模式,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新动能,提升生态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草畜联动、多元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水平,着力提升草原生态保护与治理,实现草畜平衡和牧民增收,争取利用三年时间,推广‘拉格日’模式,走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黄南州农牧局副局长扎西才让这样说。

建设生态文明就是要将环境保护从以往的“末端治理”转变为“源头变革”,着力建立长效体制机制,形成统一、合理的整体性战略,通过有力抓手,从文明的高度落实各项政策。

近年来,我州生态畜牧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州共组建生态畜牧业合作社138 个,入社牧户2.24 万户,占总牧户的77.5%。牲畜、草场的集约率分别达到57.8%,52.1%。其中,21 个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试点社,牧民入社率、草场和牲畜整合率分别达到89.1% 、78.8%、81%。实现了由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经营,统一开展技术服务,打破了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方式。草原生态得到了保护,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实施重大草原工程,全州人工草地达到12 万亩,为实现“减畜不减效、减畜不减收”发挥了作用,实现了生产方式的转变。

我州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较好成绩,推进了“三个转变”,即,生产目标已从主要追求农畜产品数量向优化品种质量转变,增长方式已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资源开发已从掠夺型逐步向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