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隆务河畔歌声悠扬 同仁县第六届文化旅游节暨第二届原生态民歌艺术节启动 新村盛会为萨尕尼哈幸福加码

第A9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下一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8 月 06 日 星期一   08

隆务河畔歌声悠扬

首届安多藏族民歌大赛暨全省拉伊大赛侧记

七八月的同仁阳光灿烂,热贡地区因为一年一度的“六月会”而热闹非凡。路过草原,可以随时看到有牧民欢聚,炊烟袅袅、载歌载舞。而最让大家过瘾的莫过于来自各地草原的“金嗓子”一决高下,给喜爱民歌和拉伊的人们带来听觉的盛宴。

7 月30 日,来自果洛、甘南、海南、海北、海西、海东、河南、泽库、尖扎、同仁等地的40 余名民歌手在州体育场一展歌喉,吸引了上千名观众前来观看。流传于安多方言区的民歌,藏语称为“芒勒”,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性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进入新世纪以来,民歌这一民间艺术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自西宁的罗女士告诉记者,她以前在牧区上班,对藏歌挺感兴趣的,今天是第一次这样近距离感受,虽然听不懂,但还是饶有兴致地听一听,拍一拍小视频。

27 岁的吉毛吉穿着艳丽的藏服,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记者与她攀谈,得知她在同仁做生意,今天放下生意拖儿带女来听歌,满脸都是快乐!

来自同仁县江什加村的万玛多杰坦言自己不会唱歌,但是特别喜欢听民歌。那些开口就能唱的人都是特别聪明的人,在干活时,在草场上想唱就唱。这次各个地方的赛手都来了,你就能感受到他们都是高水平的,让人听了很佩服。

民歌帷幕刚刚落下,拉伊序幕又接着拉开,意犹未尽前来观赛的群众如同过节似的,又聚集到隆务河畔的州体育场。歌手们嘹亮悠扬的歌声飘荡在赛场里,仿佛将大家带到了辽阔无垠的大草原上,他们在比赛现场尽情展示自己的歌喉和才华,让比赛现场充满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深情献唱

藏族拉伊是草原儿女歌颂美好生活、表达圣洁爱情、交流思想情感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拉伊对唱为广大藏族群众喜闻乐见,参与面最广。它的悠久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藏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因为群众参与性强,对青海省民间原生态民歌发掘、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5 岁的牧民才智布加来自泽库县宁秀乡,这个从小爱唱歌的藏族汉子,聊起拉伊侃侃而谈。以前放牧时和女孩子对唱,以表爱慕之情。后来得知这是民间传统艺术,就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愿望,想将此艺术传承下去,常常跟着七八十岁的老人学习传唱。他二十一二岁开始参加各类比赛,到各地甚至到北京参赛,光是一等奖就捧回来21 次,这让他更加热爱拉伊,更加喜欢以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东智布是海北队的领队,说起第一届藏族民歌大赛喜不自禁,直夸政府搭建这样好的大平台,展示民族文化,特别开心!今年,政府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更大,这届活动也越来越规范,规模也比较大,大家切磋技艺,也能学到很多。

沉浸在悠扬的歌声里

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吉毛加担任此次拉伊大赛的评委,她来自海南州共和县,从2004 年她开始担任全省各级拉伊比赛评委,认为这次比赛规模比较大,办得很成功。感觉黄南州这边民风朴实,感谢政府层面如此重视民间文化,看到这么多观众听得入迷,给大家带来愉悦,希望这种文化能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拉伊因其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以及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近年来,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同时,也成为打造民族团结示范州活动一道靓丽独特的文化名片。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