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庆祝改革开放40年特刊
第A5版:庆祝改革开放40年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11 月 23 日 星期五   05

传统村落在黄南文化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传统村落是黄南州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传统村落是农耕文明的精髓,蕴藏着渊源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多彩的自然生态景观资源,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现出传统村落地域文化景观及生活场景,具有较高的人文价值,是独有的“活化石”。黄南州是全省传统村落的富集地,全州沿两河流域(黄河、隆务河)分布着81个传统村落,其中22个传统村落已纳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占全省28%,具有数量多、保存完整、特色显著等特点。当前,州委州政府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把黄南打造成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示范区,这为传统村落传承保护开发带来难得机遇。黄南文化旅游融合大发展必须依托和利用传统村落等特色资源,走出黄南文化旅游发展特色之路。

自然与人文交融

传统村落文化旅游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

近几年来,我州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指导、整体保护、兼顾发展”的传统村落保护原则,积极开展传统村落调查摸底、挖掘申报、实施保护工程,从隆务河上游顺河而下至黄河尖扎段两岸星罗棋布地散落着牙什当村、和日村、索乃亥村、年都乎村、郭么日村、五屯上下庄村、保安镇城内村、尖扎县尖巴昂、牙那东、贾加村等80 余座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大分散、小聚集,隆务河、黄河像两条彩带将美丽的传统村落连接起来,使传统村落依山傍水,景色优美,与两河流域自然山水融为一体,遵循沿河、靠山等选址的特点,充分反映黄南北部地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居住文化和地域背景。村庄内传统的土木建筑、街巷格局、村落肌理、整体风貌、以及古树、古寺、古塔、古堡、藏戏,唐卡堆绣、藏医藏药、手工制作等丰富的物质文化及非物质文化,构成黄南传统村落多彩画卷和深厚的文化积淀。特别是大多数村落作为典型的“先有寺后有村——围寺而居”的藏式传统村落模式,村落以山水自然为基底,以民居建筑为载体,以历史文化景观为内涵,承载着千年的传统文化景观和乡土情结,记录着同仁尖扎地区传统村落每一个时代的村落演变和发展。每个传统村落的传统空间营造与自然环境的完美结合,展现出黄南地区各民族崇尚自然、和谐相处,反映了利用自然创造发展属于自己安居乐业生活环境的理念。近几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及传统村落保护工程,特别是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共争取落实保护工程资金6600万元,已对同仁县扎毛乡牙什当村、和日村,尖扎县尖巴昂村、牙那东村等14个传统村落实施了保护工程。使大多数传统村落布局、传统民居、风水古树、民俗物件得到了有效保护,传统村落的风貌得到控制,人居环境得到改善,传统村落内呈现出阡陌纵横、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造就了和谐恬静的村落环境,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今天,在人们崇尚生态游、乡村游、民俗游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的稀缺性、唯一性日渐成为文化旅游主旋律和人们的关注点,传统村落游无疑是我州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中又一个靓丽的名片。

问题与困难并存

城乡统筹发展为传统村落保护传承带来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特别是州委州政府提出打造全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为我州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州传统村落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多,在加速城镇化进程中仍然面临诸多问题。一是社会各界及政府部门对传统村落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住建部原副部长、传统村落保护专家仇保兴先生曾提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不少地方尚未列入领导的议事日程、政府的作用还未充分发挥,当务之急是充分认识传统村落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纠正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干部破坏传统村落的错误观念与政策,更要防止少数基层干部打着‘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旗号来破坏城乡协调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正能量,履行好各自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让人记得住乡愁的职能,为子孙后代留住乡村记忆和宝贵的村落文化遗产”。由于传统村落遗产的公共资源属性决定了政府部门介入实施公共管理的必要性。因此,政府部门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中由于认识偏差和角色定位模糊而产生的政府作用缺位、越位等必须引起重视。二是村民自发参与保护传统村落主体优势引导不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群众经济收入的增加和提高,群众对民居建设的积极性和需求不断提高,群众对民居的加建、扩建以及大量使用现代建设材料使传统村落的风貌遭到破坏,建设性破坏问题突出。三是传统村落处于老龄化空巢化自然性颓废状态。许多传统村落的风貌格局、生态环境不断遭受破坏,一些民俗文化濒临消失,不少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续无人,技艺面临失传。四是我州传统村落数量多。但申报中由于缺乏专业人才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使传统村落申报质量滞后,使大量的传统村落无法纳入到国家传统保护名录中。五是社会及群众对传统村落的价值认识不足,对传统村落价值的认识仅限于土地资源,而没有从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发现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更未找到实现其价值的有效路径。

保护与开发并重

努力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传承保护发展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加强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按照保护优先、合理利用、适度开发,努力实现传统村落活态保护、活态传承、活态发展。

一、整体保护,活态传承。坚持村落空间、历史和价值完整性的有机统一,做到村落结构肌理保护与山水格局保护并重,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重,生产生活环境保护与生产生活方式保护并重,力求见人、见物、见生活。从我州传统村落完整性来讲,由于历史原因我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大量的传统村落未受到城乡统筹发展带来的破坏冲击,村庄结构肌理,传统建筑、传统文化、生产生活环境和方式得到有效的保护,这为我州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工作尊定了基础。目前,中央和省级已建立或正在建立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作为州县一是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机制,制定县级传统村落评价标准,对传统村落开展评审认定,努力发掘有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并规范建档立案,分级分批公布保护名单。二是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警示和退出机制,对违反保护要求或因保护不力,造成传统文化遗产资源破坏的,或在开展活动中造成传统建筑、选址和格局、历史风貌破坏性影响的要依规处理。三是要加强传统建筑和民居保护,统一悬挂保护标志,按保护级别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坚决防止就地拆除、盲目改造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等破坏行为。例如,同仁县已在隆务镇吾屯下庄、年都乎村对一些典型的传统建筑进行挂牌保护,这种做法值得肯定和借鉴。四是要加强传统文化的保护,传统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注重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加强传统文化已有场所和载体保护,支持和鼓励村民按照传统习俗开展文化活动。五是要加强民俗文化、耕读文化、宗教文化、地名文化等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保护,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认定和传承人群的培训。六是从我州两河流域传统村落数量多,保存完整的特点,积极向中央及省上反映争取将我州传统村落按照两河流域传统村落群的整体保护思路进行申报并实施保护,做到统筹申报、整体保护,使保护范围更广,保护力度更大。

二、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从我州传统村落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传统村落地处脑山,交通闭塞、耕地少、乡村精英和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大多数村庄以留守老人为主,世代居住的村庄沦为“空心村”,日渐凋敝。现实已证明,单一的传统农业无法使村民安居乐业,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要从认识乡村资源开始,把传统村落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重新挖掘,立足特色资源,以乡村文化资源为核心,走出一二三产业有机融合的保护传承发展之路,做到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一是挖掘开发传统村落自然环境,利用荒山、荒坡和耕地,大量种植观赏花木、苗木、中药材、油菜等走经济和旅游融合发展之路,走保护原生态自然环境、美化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发掘传统手工艺,传统手工艺是村落的重要产业资源,我州大多数传统村落中有民族手工艺传统,如曲库乎乡传统藏鞋藏服制作、有的村还有藏酒、烧馍等,以此增加群众收入,更重要的是古老的手工艺得到传承。三是发展民宿是许多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也成为乡村发展规划的标配。我州传统村落大多处在青山绿水中,特色民居与村落景观交相辉映,丰富的民俗与村落文化耐人寻味,山水风貌与农业景观使人流连忘返,这不仅使人们看见山,望得见水,还可以零距离体验民俗文化和乡愁,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特别是传统村落中特色民居的开发更有优势,对一些传统民居内部按现代设施要求改造,打造成舒适、卫生的民宿,既可增加群众收入,也可保护传统民居。四是发掘传统村落民俗文化,黄南州传统村落中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藏乡六月会、於菟舞、藏戏、龙鼓舞、舞狮、剪纸、民歌演唱、赛马、以及藏族婚俗都是传统村落旅游的主要素材内容,按照“一村一品”和“一村一特色”模式,打造包装开发,增加旅游内涵,增加群众收入。

三、政府主导、村民自主。传统村落遗产的公共资源属性决定保护传统村落必须由政府主导,但传统村落振兴的主体是传统村落的村民,二者相辅相成,反之,既不能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和传统村落,也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坚持“保护第一,规划先行”的原则,传统村落保护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涉及文化、民俗、文物、古建筑等学科,专业性较强,通过政府主导制定保护规划,积极鼓励村民参与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的编制,并通过专家论证,使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具有科学的依据。二是州县旅游文化部门要将传统村落游作为重点旅游项目和特色项目纳入到全州旅游规划和旅游线路中,组织省内外旅行社对传统村落进行踩线,进行重点堆介、重点宣传、使传统村落游成为我州旅游的精品线路。三是加大对传统村落的申报和保护力度,在第一、二、三、四批申报的基础上,重点做好第五批传统村落的申报工作,使更多的传统村落纳入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名录中,争取落实保护项目资金。

同时,针对我州“两河”流域传统村落富集的优势,积极将两河流域传统村落以传统村落群的形式整体申报、整体保护、统筹使用保护资金,发挥整体申报保护的优势。特别是要更好地促进村民主体作用的发挥,推进传统村落的空间环境功能用途,结合社会结构、经济发展的持续改善,实现政府协调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管理职能,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保护与发展。四是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力度。依托乡村振兴战略,将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农牧区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危旧房改造、厕所革命等工程项目资金向传统村落倾斜,积极推进环境修复和生态治理,完善传统村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街巷空间结构,开展传统村落环境整治,使村内垃圾、污水得到治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加强传统建筑和传统民居保护、开展民房建筑风貌整治和公共空间节点打造,保持村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特别是利用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建花卉旅游、农家乐等各类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恢复传统村落的生机与活力。五是充分发挥“新乡贤”在传统村落保护中的作用,引导鼓励村内退休的官员、专家、教师、商人等乡贤回乡安度晚年,让新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等反哺桑梓,特别是通过维护伦理、劝课农桑、纠纷调解、扶贫济困、协调村落公共事务等保障乡村有序运行。延续传统村落文脉,激发乡村活力,把“记得住乡愁”具体化。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