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学副刊 可可西里之魂 澄明的天空

第A7版:文学副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1 月 14 日 星期一   07

澄明的天空

施建华散文随笔集︽临水踏歌︾序

认识建华有些年头了,见面不多,但彼此一直惦记。建华是个性情中人,待人真诚而细致,强大的心智装裹在娟好的面容和柔软的身体里面,说话柔声柔语。一直记得那些痴迷唐卡的日子,建华带我顶着严寒去乡下的画师家中采访,拍照,学习,不停地从这个村庄走向那个村庄,从隆务寺去到郭麻日寺,从这个画师家中去到另一个画师家中。只要我有想法,她总会千方百计地让我如愿以偿,由此我认识了不少热贡的画师,也有了学习热贡艺术的机缘,至今感激建华的诚挚和情义。

四月伊始,我打开电脑阅读建华的书稿《临水踏歌》。这是一个植物开始繁茂的季节,一个适合阅读的季节。

再次与建华于文字中相遇是美好的,书稿中童年的记忆,寂寞中的歌唱,藏地的阳光,江南的雨巷,澄明的心情,淡淡的忧伤,我在这些看似寻常的场景和叙述中微微出了神,我喜欢节制,内敛,灵动的叙述。毋庸置疑,写作让建华实现了对时间和命运的追问,也为她的灵魂找到了一个出口。

建华的童年和少年时期都是在热贡艺术之乡的隆务老街上度过的,这里是建华日常生活开始的地方,也是她拥抱文学的地方。建华写到“父母、我和孩子,一代又一代的人,生活于小城,在这里经历生命每一个悲喜的过程,然后又相继地准备离开,在小城成长的岁月,也让我们的记忆日渐疏离。我常常在想,若干年后,当我们归于尘土,那么我们在这里经历过的一切岁月也终将会归零,所幸还能有这些温暖自己的文字遗留下来。”于是,建华的文字里不可避免地浮动着她最为钟情的山川河流,艺术风物,以及爱她和她爱的人们。15 岁的夏天,建华回到故乡浙江读了两年半的书,与慈祥的祖母相依相伴,乡愁便从此埋伏在建华的心底。

喜欢建华的文字,高原的粗犷和江南的灵秀融为一体,构成了截然的气质。在我眼里,它们安静而干净,有一种电影感以及淡淡的遥远和苍茫。柔软的时光,坚硬的日子,顺着清晰的轨迹延伸开来,丝丝入扣,不绝如缕。能够写出这样文字的人,我相信她的眼睛是澄明的,她的心灵也是澄明的。

建华文字的简约和朴素也是我喜欢和信任的,像是在明媚的阳光下生长了好多年,给人足够的温暖和踏实。文学的本质其实就是灵魂的本质,没有铺张和矫情,懂得节制,懂得珍重,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从自己生活的地方出发,说自己心里想说的话,因此才会有新的发现和可能。

在《隆务寺,安放心灵之地》里建华写到:“我把那些主人走后被风吹灭的蜡烛重新点起来,看着它们在风里燃尽”。在《郭麻日,古堡里的村庄》里,建华写了:“二楼的地上满是浮土,轻轻一踩,便会出现一个个凌乱的脚印,而且那浮土竟然是软绵绵的,仿佛春天刚刚苏醒的大地,让我小心翼翼地几乎不敢踩上去。”时间给日子染上了尘埃,也染上了格外的光泽,看似不经意的文字,却饱含着心意。

远远不止这些。建华还写了沉睡在大山里的村庄和村庄里顽皮可爱的孩子,写了丁香绽放的声音,写了母爱亲情,爱情友情,写了一抹红唇,写了风中迷乱的发丝,写了永不寂灭的桑烟,写了亘古的经墙,女王,骏马,草原,江南,心情,包容,接纳,疼痛,黯淡,沉重,寂寞……犹如空气与呼吸,它们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与建华相互依存,共同造就了建华的词语。阅读这些词语,犹如进行一场安静的深呼吸,忽然就生出了一种抛开世间万事万物的心情,像她一样优雅地坐下来,为自己煮上一杯醇厚的咖啡,享受哪怕是片刻的美好与安静。

当然,建华写得最多的还是阳光。千户府的阳光,清纯之地的阳光,草原的阳光,窗台上的阳光,十一月天空的阳光。她为阳光而诱惑,为阳光而开阔,从此我相信,阳光是建华心底最温暖最澄明的纪念,是文字里最恒久的表达,无关绚烂与忧伤。我的感动由此产生,一个心底驻着阳光的人,是可信而可靠的。

理想与现实的距离,荒凉与热烈的距离,面对着纷繁的世界,从文字中把内心修炼得开阔而美好,建华遵从着自己的感觉和阅历,守着对文学的热爱和真诚,在文字中彻底敞开了自己,她也因此而少了世俗的干扰,写得恣意而平静。写作的旅程孤独而漫长,能够坚持,本身就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情。

当然,也有忧伤和战栗的时刻,只是日复一日地打磨与消解,建华早已素心淡然,于是写作者和读者,便体味到了彼此的善良和诚意。

(叶多多,昆明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我的心在高原》《边地书》《澜沧拉祜女子日常生活》《风情四方》等多部文集。作品曾获“骏马奖”、《北京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奖等。)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