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社火是明初由内地拨来屯守“三秦咽喉”、“商贾通衢”古镇的营兵带来的,一直承袭军营习武性质的传统表演形式,至今流传于同仁县保安古城。
“保安社火”是青海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悠久,既是同仁地区的历史记忆,也是这个地区的文化传承。保安社火在发展中深深扎根于同仁这块文化的沃土,表演主要以社火官、舞狮、舞龙、旱船、霸王鞭、杨林夺牌、高跷、腰鼓、竹马、眉户折子戏、歌舞等节目组成。动作表演主要以锣鼓鼓点伴奏为主,歌舞则以民间小调为主弦律,配以丝竹等乐器伴奏。
1960 年至“文革”期间,保安社火一度停演。1979年恢复演出,服装道具愈加艳丽,队伍越来越庞大,扮演的人物形象越来越多,不仅有历朝历代广为传颂的英雄,如秦琼、敬德、梁山好汉等,同时也有孙悟空、猪八戒等。在表演中,还加入了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自编眉户剧小品、传统眉户折子戏、龙舞、武术、合唱、民族舞蹈、表演唱等歌舞形式。唱词内容包括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英雄人物、民间故事,以及风土人情、家乡巨变等诸多方面。从表演形式到内容,反映了历史事件、民族英雄、民间习俗、劳动场景,主题是歌颂真善美,祈求五谷丰
登,国泰民安。文/ 图赵云才
编辑:陈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