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服务到了拉夫旦村民的家门口。
2月21日,黄河南岸尖扎县坎布拉镇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春的气息沁人心脾,嫩绿的冬小麦悄悄探出头,用一抹新绿迎合着人们对春的满心期盼。
春节刚过,回乡过年的农民还没外出务工,趁这个机会,尖扎县医院、藏医院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组成公共卫生服务队,再次踏上前往坎布拉镇的路途。
从马克唐镇出发,沿高速向坎布拉镇疾驶,一路与县卫生计生局副局长张文莉和县医院医务科主任马晓明聊天,谈及基层公共卫生这个话题,他们有着由衷的感触。
这几年,医疗资源不断下沉,送医下乡、组团式对口帮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累了医生,暖了百姓,令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如今,个性化公共卫生服务甚至走进了乡镇和村落的寻常百姓家。
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大踏步迈进,时至今日,18项服务内容覆盖了尖扎县所有农牧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生发着千家万户的希望,整合起来的医生团队行进在乡村田间,为面朝黄土、挥鞭草原的农牧民提供着精细化的卫生服务,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安康。
虽然怀揣着巨大压力,但马晓明的话语中仍表露出一种自豪,他告诉我们,尖扎县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孕产妇及儿童、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已达到100%,普通人群签约率也达到了60%。
抵达坎布拉镇中心卫生院后,带着眼见为实的思虑,我们走进整洁亮堂的档案室,一面面摆放齐整的档案柜里,收录着坎布拉镇12 个行政村和2 个社区13071 份常住人口的健康档案,每一份档案里都有人员健康信息、检验报告单、家庭医生签约书等基础资料,还有医生每个月随访的记录,主任医师张秀华随机抽取了其中一份健康档案,向我们作详尽介绍,深深触动着我们的情感,要知道,这份份凝聚着医务人员心血的资料,诠释出白衣天使的职业操守和杏林春暖的仁心。
跟随镇卫生院的索南多旦医生到了下李家村,为他签约服务的病人做定期检查。下李家村是一个回族村落,75 岁的白玉清老人是糖尿病患者和新增的高血压患者,常年卧病在床。
“阿客,来给你量个血压啊。”脱鞋上炕,跪在老人身边,索南多旦伏下身子,轻声唤醒老人,他取过枕头,垫在老人胳膊下,目不转睛地为他测量血压,高压140,为此,他再三嘱咐老人,饮食要少油少盐,临出门,还叮咛道,“阿客,您再肉汤别喝啊!”
老人家正房的墙壁上,挂着“尖扎县坎布拉镇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档案袋”,里面装着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册、健康教育资料、慢性病健康体检表……看看它,老人的健康状况便一目了然。
“现在年轻人大部分外出打工,村里有许多留守老人,因为他们出门不便,所以需要我们主动上门问诊,除了医院诊疗,我们的工作永远在路上。”坎布拉镇中心卫生院院长昂欠多杰说道。
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汽车攀爬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向着距离坎布拉镇十多公里的拉夫旦村艰难行进,周围的山坡依旧草色灰黑,绕弯的晕眩不时折磨着我们。
好不容易等到双脚落了地,踩着尚未化尽的春雪,我们来到了多加卫生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对于只有4名医生的多加卫生所来说,医疗基础配置已能够满足目前的就医需求,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医务人员紧缺。
多加卫生院的医师俄由,尽管职责是“疾控专干”,但她既是藏医师,又是药房的药师、打针的护士,还是公共卫生服务团队的队长,并要到各村宣讲,还担负着村医的培训工作,在多加卫生所,身兼数职就像呼吸一般平常。
这个挂在半山腰上的卫生所,在多加漫长的冬天里,拉群沟的水会一直冰冻,从每年10月份启用院里的水窖,直到来年4 月,他们吃的一直是窖水。山上没有暖气,配备的空调因为电压低带不起来,待在办公室里都要穿着羽绒服。
可多加卫生所所长多杰端知的话却让我们泪目,“现在的条件已经很好了,房子多,设备全,每年还能休上假。”从水窖里拎水的他笑着对我们说道。踩着泥泞的乡村小道,五六名女医生有说有笑,手拉着手小心翼翼走下陡峭的土坡。到了村中玛尼康的房前,利落地挂好写着“让公共卫生与健康更近,让服务与百姓更亲”的横幅,仔仔细细地为村民量血压,认认真真地讲解健康常识,暖意融融地发放儿童营养包,温暖着每一个乡亲的心灵,从村民的眼神里看得出,这些身穿白大褂的人,从来都不是山外的医生,而是自家的亲人。乡亲们坦然接受着家门口的健康服务,甚至不需要哪怕是一句“谢谢”的客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