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特色宣讲接地气 春风话语暖人心 蔬菜之王芦笋落户青海

第A4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3 月 29 日 星期五   04

蔬菜之王芦笋落户青海

冬去春来,杨柳吐绿,温暖的春风吹绿了一望无际的黄河水,微风中散发着阵阵花香。黄河岸边的尖扎县早已是一片繁忙的景象,大街小巷来来往往穿梭着忙碌的身影,乡间的田地里,农民们播撒着希望的种子。

近一个月以来,尖扎县通过深入基层了解广大群众所想、所求,解决群众所需、所盼,在全县范围内启动了百名干部下乡开展一讲两办三推活动。326日,尖扎县聚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流转土地上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男人开着手扶拖拉机在开沟,妇女们捡拾着地里的杂草根,有的人拿着钉耙整理着垄沟的深浅。尖扎县农牧科技局工作人员的身影也在此中,该局干部骆兆智告诉记者,今天专家要在这里教村民种植芦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康杨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适合种植芦笋吗?尖扎县农牧科技局的专家解答了记者的疑惑。尖扎县气候条件最优越的地区康杨镇,光热条件比较好,土壤 pH值适中,土地肥沃,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2013年,尖扎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引进芦笋新品种,在尖扎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温棚内进行试种,到目前已有5年之久,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的技术都已基本成熟,为生产出优质、绿色、健康的芦笋提供了保障。

这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在人群中高声喊道:老乡们,大家过来,我给大家讲一下芦笋幼苗的栽种方法。说话间村民将老汉围成了一个圈。我手里拿的就是咱们今后发家致富的蔬菜之王——芦笋苗,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怎么种植。每一株幼苗之间的距离是 15 厘米……”村民们一个比一个听得认真,老汉越讲越有劲头、越讲越细致。

说得多不如现场示范,说话间老汉手中的几株苗子稳稳地插在地了,两手往中间一扒拉,土也填好了。村民们学着老汉的手法,一株一株的下苗、覆土,没一会所有的苗子都下地了。我上前采访,才知道老汉原来是一名有着多年种植经验的芦笋种植高手,专门来尖扎县进行芦笋种植技术的培训和现场实操。

芦笋是一次栽培多年收获的宿根性植物,一次栽植可连续收获 20 年以上。芦笋苗栽种前先深翻平整土地,按1.4米的行距开南北向沟,沟深12厘米,株距为15厘米,幼苗储藏根均匀展开覆土并按实,然后浇水。谈起芦笋的种植技术赵老汉侃侃而谈。

作为一个多年生,对生长环境要求相对较低的经济作物,芦笋根系发达,须根延展性强,对雨水冲刷土壤和水土流失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谈起芦笋的特性,老汉如数家珍。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芦笋种植的第一年高投入零收益,每一株种苗一元,一亩地需要 3000 株幼苗。再加上种植前的人工开沟、种植、灌溉等费用,芦笋的前期投入比普通农作物要高,但它产生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今年我们成立的青海第三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尖扎县康杨镇,吸收了周边村镇的合作社,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

尖扎县聚民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合作社流转了康杨镇巷道村等 4 个村的土地,用来种植观赏花卉和经济植物,今年合作社以土地+农户入股,流转了800亩土地种植芦笋。

芦笋田间管理较为粗放,仅在春季采笋时需要人工采收,采笋期过后的田间管理时期,仅需极少量的人工就可完成灌溉与施肥,因此芦笋产业可以和扶贫产业有机结合,让贫困户参与到芦笋产业中来,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尖扎县农牧科技局工作人员自信十足的向记者讲述着未来的发展规划。

对对对,我们不仅要种芦笋,还要在尖扎打造沿黄谷地百公里品质芦笋经济带,形成芦笋产业发展新模式。目前我们已经申请注册了商标,具有固定的销售渠道,老乡们根本不用担心芦笋的销路。赵老汉接过话茬说道。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