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经济民生 把荒山变成“幸福林” 州义务教育培训及普通话测试站挂牌成立 恒爱行动一针一线织出爱 农民工多年讨薪今年终办结 遗失声明

第A3版:经济民生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4 月 17 日 星期三   03

把荒山变成“幸福林”

本报讯(特邀记者公保安加)“城上村千亩果树经济林项目正式开工,大干三十天,荒山变林田,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4月2日,城上村第一书记刘贵明发出的一条“朋友圈”动态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4月3日中午,站在城上村文化广场,便能看见在不远处被村民称之为“燕麦地”的村庄后山上,5台挖掘机和十余位村民正紧锣密鼓地放线、开沟的忙碌身影。第二天,从陕西宝鸡预订的富士2号苹果树苗就要运到村里,他们有些着急了!

“大寨人能把‘石头地’耕成‘幸福田’,我们就能把荒山沟壑变成青山绿水,变成‘幸福林’”刚从半山腰的工地下来,‘灰头土脸’的刘贵明显得有些狼狈。

城上村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康杨镇西南部,海拔2100米,气候宜人。在这个季节,整个村庄掩映在杨树、杏花和梨花交织而成的斑驳春色里。也许是由于不远处静静流淌的母亲河黄河的千年滋养,这里的每一个村落周围或村道两旁都一样被茂密的树木包围着,村民们的院里门外也总能看到三五棵枝叶繁茂的果树,但当目光转移到依旧黯然的村庄后山时,一种强烈的反差使得心里不禁感到一丝疑惑。这座山被城上的村民称之为“燕麦地”,据58 岁的村民段三元猜测,也许在逝去的某个时段,村里的祖先们在这里曾种植过大片的燕麦,但他自己却对此没有丝毫记忆。

“这山上只长些稀稀疏疏的草,我们种的柠条都好好不长。”这是段三元对村庄后山的感知。为了改变这座山的模样,10 年前,村民们曾经自信满满地在这里种植过大片的柠条,只是后来不知缘由地都干枯了。

直到2018 年11 月底,历时6 年的尖扎县李家峡南干渠灌溉工程顺利完成试通水,这座山的绿化工程也随之被提上了日程,为此,第一书记刘贵明和村民们有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在去年底那个严冬里不止一次聊到后山绿化的事情。

城上村往西可游坎布拉,往东可进尖扎县城,今年初,考虑到咽喉般的地理位置、巨大的乡村旅游潜力和宜人的气候条件,尖扎县决定在包括城上村后山在内的200 公顷山坡种植果树,一来可以使得这里的荒山沟壑披上绿衣,二来可以为村民脱贫致富带来另一个经济增长点。为此,尖扎县农牧局和林业局组织专家到山上取土测样、评估,最后决定在海拔2300 米以下种苹果,2300 米以上种杏子,紧接着,经过讨论考察后在陕西省宝鸡市预订了富士2号苹果树苗。

“南干渠的建成,就已经给足了底气,过两天再把灌溉基站修出来,我们就已经成功了一半,专家已经说了,如果我们管护得好,明年就可以开花结果呢”刘贵明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下午,穿过城上村走到山根仰头望向山上,在山的右端,白色的水管被村民徐徐地接到了山顶,左端,机械的轰鸣声不绝入耳,人机合力的场面依旧热火朝天。

“现在村里的产业都搞起来了,今年把后山改造完,明年开始我们就可以敞开门迎接客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没错啊!”作为城上村“第一书记”,刘贵明认为在自己的任期内遇到后山改造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

记得去年8 月24 日晚22 点,天色突变,黄河沿岸突降暴雨,大雨持续一个多小时后,城上村新修建的景观河道一端被大水冲毁,刘贵明和村民们眼睁睁看着,却束手无策,他们深知,在大自然的咆哮面前,人类的任何补救行为都是徒劳的。“如果山上是森林而不是眼前这个景象,那次洪水也不至于这么大吧!”刘贵明说,打造青山绿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儿,他相信,子孙后代一定会为他们今天的这一举动而感恩。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