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海麟) 4月25日,由海东市人民政府、黄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主办,化隆县政府、尖扎县政府协办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牵手共植一片林”造林植树活动在省道203线西砂石料场启幕。来自两地350余名汉、藏、回族群众及党员干部齐聚现场,共栽亲情树、共建团结林。
化隆与尖扎两县之间行政区域界线全长约99公里,两县地界纠纷延续时间长、矛盾焦点多、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是影响黄南、海东两地边界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历年来,两县多次在省勘界办组织下进行踏勘及埋桩工作,多次因群众阻扰未能埋设。部分交界地因交错居住及放牧、水资源管理问题争议,加之此后康杨电站建成发电,黄河改道形成滩涂,阿同(阿岱-同仁)高速公路建设引发的经济利益和围绕埋设界桩等事宜,少数群众受经济利益驱动,在两县界线附近地区越界采砂、植树、修建房屋、开垦土地等生产活动,进一步引发群体纠纷,甚至流血斗殴事件,成为严重影响地区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隐患。期间,两县及市州政府也曾多次在省民政厅的领导下进行协商,但问题的根本依然没有得到解决,地界纠纷成为两地历届党委政府的一大“心病”,更是省委、省政府及省上相关厅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近年来,州(市)、县两级政府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和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海东、黄南两地作为友邻,坚定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市州、县层层召开联席会议,强化互通机制,按照先易后难、分类实施的原则,积极做好群众工作,加快推进两县谈判,为协议达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两州(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两次联席召开会议,从顶层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出发,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历时20多年的尖扎、化隆两县地界纠纷最终得到圆满化解。
为确保两县交界地区社会长久稳定,巩固双方达成的《共建和谐稳定边界协议》,落实协议5项规定中关于共同协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林内容,经协商决定,两地在交界地区举行共建民族团结进步林活动,种出干部群众手足相亲的兄弟林,打造两地唇齿相依、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风景线。
种下一片绿色,长出一方和谐。海东市委副书记、市长王林虎在致辞中表示,海东、黄南一衣带水,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居。一直以来,两地政府高度重视历史上形成的化隆尖扎两县地界纠纷事宜,双方本着尊重历史、面对现实、顾全大局、互让互谅、尊重民意的原则,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也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和支持。经过多次富有成效的协商洽谈,妥善化解了困扰两地的边界纠纷,建立了共同发展、长治久安、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这对维护两地民族团结进步,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黄南州委副书记、州长乔学智在致辞中表示,以全省上下深入开展国土绿化行动为契机,黄南、海东两地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围绕两地民族团结进步这一永恒主题,共同营造民族团结林,这将对两地干部群众进一步加强交流、深化友谊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对推动两地改革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礼炮齐鸣、彩旗招展,“民族团结进步林”造林行动在一片喜庆祥和的氛围中开展,乔学智与王林虎共同为“民族团结林”揭牌。百名干部群众纷纷在民族团结横幅上签名。
记者在活动现场了解到,此次造林绿化总投资680万元,将完成造林451.5亩,栽植青杨、山杏、油松、圆柏、花灌木等75000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