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经济民生 我州15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坎布拉镇贫困户当知脱贫致富 幸福公交到朝阳 足不出户享服务医养结合落实处 从一滴牦牛奶到一块手工奶皂

第A3版:经济民生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9 年 05 月 14 日 星期二   03

我州154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

本报讯跑出村集体经济“破零”加速度,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数”与“增实力”双提升。截至目前,全州261 个行政村中,154 个村实现集体经济“破零”;50.7%的行政村有持续稳定收益,其中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超过50 万元的行政村11个。

抓实支部、用活党员,238 名驻村第一书记和728 名驻村工作队员,用足用好贫困村50 万元和非贫困村40 万元的村集体经济“破零”政策资金,分村推进,找准切合各村发展途径。通过登门拜访、座谈恳谈、电话沟通、“一封家书”等形式,吸引在外务工能人返乡创业,从中选配158 名党员进入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批有文化、熟政策、见识广、懂技术的集体经济“领头雁”,助推村集体经济。其中,河南县尖克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立足水资源丰富、高原区域特点、人均占有牲畜量多等优势,成立由村两委班子直接管理的农牧民合作社,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党员/ 能人+群众”发展模式,科学选准欧拉羊特色养殖产业,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目前全村集体收入已从2017年的8000 元左右增加到目前的40.5万元。

整合集体所有的闲置厂房、荒地、果园等不动产及企业经营权,以资源开发模式,盘活集体资源,壮大村集体经济。同仁县保安镇选好“领头雁”,集智聚力,在群吾村、赛加村、东干木村等8个行政村,按照每年每亩600元的价格流转土地3870 余亩,每年村集体保底收入232 万元。赛加村争取省扶贫资金212 万元,建成黄果树基地400 亩,种植树苗14400 棵,三年盛果期后年收入预计可达420 万元,户均5.4 万元。尖扎县子哈贡村将770 余亩空闲土地以流转形式入股合作社,实现“集体经营、机械操作、规模种植”的产业式发展道路,种植青稞、油菜等农作物,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8万元。

大力推进农旅、牧旅、文旅深度融合,扶持坎布拉镇、昂拉乡、扎毛村、德吉村、麦秀镇等20多个乡村发展热贡文化、草原风光、黄河廊道等文化旅游产业,推广“一村一品”特色游和度假游,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村集体经济优势转化。其中,尖扎县德吉村依托“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品牌,立足依山傍水独特优势,打造百亩观赏性花海和蔬菜、果品农事体验园等,积极开发以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品农家乐等农业观光体验型乡村旅游,让更多贫困群众吃上了“文化旅游饭”,2018年旅游旺季全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20万元。

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多方招商引资,打造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载体和生产要素集聚平台。同仁县隆务镇隆务村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把企业市场优势与农户生产力优势相结合,引进晶黄果饮料加工厂,全村参股的266 户困难群众每户分红1028 元,5 户精准扶贫贫困户分红1500 元。同仁县扎毛乡在扎毛村和立仓村成立了2 家藏家旅游接待合作社,入社群众达到1200 人,累计收益47 万元。河南县荷日恒村投资185万元建设“梅朵赛青”民族服饰加工厂,生产的蒙式藏袍畅销国内外,年盈利20 余万元,累计收益达300 万元,带动人均年纯收入从2533元增加到7258元。

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办法手段,引导农牧民参与收益分配。泽库县通过创新探索“草地和牲畜入股组建合作社,牲畜分群饲养,草地划区轮牧,社员分工分业,牛羊统一销售,用工按劳取酬和收益按股分配”的“拉格日”模式,实现村集体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牧业变产业、社员变职员的“六变”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以拉格日村为例,截止2018 年底,该村入社率达到98.8%,牲畜和草场入股率分别为98.1%、95.8%,人均纯收入达到15110 元,与2012年相比翻了2番。

坚持“输血”“造血”并重,寻找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拓展多方向发展路径,投入资金5250 万元,实施105 个贫困村光伏电站扶贫建设项目,装机总容量达36.1 兆瓦,截止2018 年底,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每个贫困村实现了年均增收20 万余元,确保无集体经济的行政村也能实现“破零”。围绕“一村一品一主体”目标,2019年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投入资金9360万元实施156 个非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持续带动贫困群众增收,为我州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