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黄南州生态文明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 , 坚持“一优两高”战略 , 按照“保环境、促发展、惠民生”的总体思路,努力打造生态黄南、美丽黄南,各族群众环境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守好蓝天碧水净土
以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为依托 ,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实施三江源黄南草原区、荒漠区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实施黄河沿岸生态综合治理和水土保持、乡镇污水处理厂、乡村垃圾分类处理厂 ( 点 )建设等工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全力实施好三江源生态保护与建设二期、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大工程建设 ,加大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入开展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增加绿化面积。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快洮河源国家湿地公园、泽曲国家湿地公园、和日国家沙漠公园 ( 试点 ) 建设步伐。通过创新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加大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力度 ,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以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为重点,统筹做好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牧业人口布局,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处理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群众生活水平提升之间的关系 ,构建生态生产生活循环发展共赢模式。控制流域河流水量利用, 保持河水储量稳定。努力建设滨河公园,积极打造隆务河绿色景观带。实施黄河干流防洪护堤、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等为一体的综合治理 ,全力打造沿黄生态旅游景观带。
全面推进污染防治 ,努力提升环境质量
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为宗旨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力度 ,以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和提高农牧民生活质量为抓手,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尤其是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污染源治理,实现县城生活污水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加快推进“厕所革命”,努力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区。开展重金属污染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加强水环境治理 ,继续保护好洮河、泽曲河和隆务河水环境。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开展全流域县城所在地、重点乡镇、重要支流河道黑臭水体排查整治活动 ,加强入河排污口的监督管理,严控入河排污量 ,消灭黑河、臭河、垃圾河。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确保饮用水安全和质量。开展大气污染防治, 重点控制总悬浮颗粒物污染。强化日常监管,确保集中供热脱硫除尘设施稳定达标,全面开展餐饮油 烟治理工作。实施工地扬尘的精细化管理 ,严格监管黑烟车,淘汰高排放车。严防农业区土壤污染 ,加强对基本农田特别是“菜篮子”产区的环境保护,推进农田土壤基本污染区的治理和修复。制定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规划,提高测土配方技术覆盖率,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控制农药和化肥使用。加强田间管理, 构建覆膜与回收同步的工作机制 ,防止“白色”污染。
健全生态文明制度,着力推动绿色发展
处理好制度建设和行动自觉的关系 , 制定科学严密的法律和制度规范 ,为保护绿水青山提供保障。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认真执行《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 试行 )》《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依据不同主体功能区的定位 ,制定和实施差别化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严格实施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 ,加强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管控力度。根据黄南州资源条件、区位优势、自然环境、产业基础,有选择、有重点地促进生态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服务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施产业布局和调整政策。以培育发展有机畜牧业、中藏药材生物医药健康、特色文化旅游、生态水产四大产业为重点,兼顾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新能源产业发展,构建黄南绿色产业体系,力争到 2020 年全州生态经济产值达到 100 亿元以上。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研究制定重点支持民族特需用品、藏药材等产业发展措施,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供给基地、水产养殖基地和饲草料基地 ,努力把同仁、尖扎两县打造成青海省东部农业的延伸带、生态畜牧业的承接带;把泽库、河南两县打造成有机畜牧业生产示范区 ,着力推动绿色发展。充分发挥黄果梨、核桃等优势特色林产业的品牌和区域优势 ,推进特色经济林、种苗花卉、生态旅游、林药一体化等特色林业产业发展 ,壮大区域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探索建立林业碳汇交易市场,通过交易碳排放指标 ,推动森林生态经营服务功能价值化,增加群众的财产性收入。
文 / 图 黄南州生态环境局
泽库湿地公园一角碧水丹霞 ·灵秀尖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