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过渡带的尖扎县,林地面积 139 万亩,森林覆盖率达 29.9%,山大沟深、沟壑纵横,是全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尖扎县各族干部群众以打造“灵秀尖扎”为目标,牢固树立生态保护优先理念,进一步加强国土绿化工作,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为青海大地播种一片民族团结的绿意。
“谋”字当头 共筹团结之林
尖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从人员、地块、苗木、栽植、灌溉、管护全过程、全方位谋划和开展国土绿化工作。各乡镇及联点单位干部进村入户开展绿化宣传,仅用 30 天就落实了 4.2 万余亩的造林地块,为造林绿化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制定造林绿化责任追究制度,对组织管理不到位、管护责任不落实,造成项目验收不合格的,在全县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对保质保量完成任务的参建单位和责任人及时表彰奖励。各乡镇、各部门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工作格局。
“新”字推进 共筑造林护林之堤
相继编制《青海省尖扎县黄河沿岸生态治理规划》《青海省尖扎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坚持全盘规划,多部门联动。县委、县政府坚持按既定目标推进绿化工作,整合水利、交通、林业等项目资金近 1.87 亿元,垫资近 9000万元,为造林绿化任务全面完成提供了资金保障。交通方面对造林绿化道路工程简易设计,投资 855.2 万元建成绿化项目道路 85.52 公里,为造林绿化建设大军的出、入、行提供了有力保障。水利方面建设引水口 8 处、提灌站 2 处、蓄水池 49 口,为造林绿化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同时,将各部门协调配合作为重中之重,在各片区成立造林绿化指挥部,形成了各部门协调配合的联动机制,为造林绿化顺利推进提供了强大合力。
“合”字聚力 动员全民参与
大力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引导干部群众主动参与到植树造林中来。全县县直机关、省州驻县各单位干部职工、武警官兵、寺院僧侣、青年志愿者和青年学生共 1.8 万余人积极投身到造林绿化工作中,开展了有规模、有声势的义务植树活动。期间,各级干部充分发扬“甘于奉献、敢为人先”的尕布龙精神,各乡镇、村社群众自发组织来到植树点,在劳动中促进民族团结、在劳动中建立互助友爱,充分展现出了全县各民族之间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良好氛围。
“严”字管理 增量增质齐头并进
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优化树种结构的原则,优化配置苗木,大力推广油松、青海云杉、青杨、河北杨、山杏等良种壮苗和乡土树种,在坎布拉景区专门打造了 2500 亩杏花村景观造林,突出“造林与造景并举,绿化与美化同行”,形成树种多样、错落有致、色彩各异的特色景观带。
“管”字为要 用心浇灌民族团结之林
“三分造,七分管”,尖扎县坚持生态建设种管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制定出台《尖扎县造林绿化管护办法》,把造林绿化管护工作纳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考核内容体系,建立责任明确的管护机制,造林区管护分片分块承包给各乡镇、各林场、各护林点、各护林员。充分发挥生态管护员作用,实现了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
“实”字惠民 造林绿化增效益
把造林绿化整地、栽植、灌溉、管护等工作交给贫困村和贫困农牧民,间接带动群众增收,目前已累计投工投劳 8 万余人次,群众收益达 2500 余万元。优先安排 1100余名贫困户作为生态管护员,提供就业岗位,使贫困户有了稳定增收渠道。同时把脱贫攻坚产业培育和造林绿化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先后在 11 个贫困村建立了育苗专业合作社,培育适宜当地的优质苗木 400 余万株,县林业部门提前与专业合作社签订购苗协议,解决贫困村产业选择难问题,为脱贫攻坚产业培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细”字着手 全力抗旱保苗
在造林绿化工作中,保证苗木的成活。针对入夏以后可能出现降水量少、旱情严重的情况,提前制定造林绿化抗旱保苗工作预案,最大限度地降低苗木受灾风险,组织发动干部群众进行抗旱应急保苗,千方百计保证苗木成活率。
“亲”字为情 共栽团结树
尖扎与化隆县之间行政区域界线全长约 99 公里 ,2018 年,为确保两县交界地区社会长久稳定,黄南海东两地两次召开联席会议,巩固达成《共建和谐稳定边界协议》,落实 5 项关于共同协商打造民族团结进步林的协议内容。2019年4月,黄南·海东共建民族团结林活动启幕,在交界地区种植手足相亲兄弟林,造林绿化总投资680万元,计划完成造林451.5亩,栽植青杨、山杏、油松、圆柏、花灌木等75000株,打造两地唇齿相依、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风景线。
今年,尖扎县在完成下达造林目标任务 2.53万亩的基础上,自我加压到 5.23万亩,栽植各类苗木 462余万株,柠条种子2.5万公斤,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 2.03个百分点,造林绿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文 / 尖扎县生态环境局 图 / 记者 张海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