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破解“拉格日模式”的致富密码 撂荒地复耕 村民更富裕

第A5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9 月 18 日 星期五   05

撂荒地复耕 村民更富裕

本报讯 “土地是农民的根,只要找对方法,到什么时候都能靠它过上好日子。”站在即将收获的油菜田边,同仁市加吾乡协知村党支部书记完德扎西和村主任卡刚加眼中充满深情,包裹着菜籽的绿色油菜茎在风中沙沙作响,每一声都激起两人会心的微笑。

两年前,山上千亩土地常年无人耕种撂荒。“我们乡距市区9公里,劳动力都外出务工或挖虫草,村里的土地多为坡地,耕种消耗大,物资成本高,产量入不敷出,致使村民们放弃耕种,大量土地因此撂荒。”加吾乡党委书记刘虎说。

虽然协知村不是贫困村,但是眼看着世代耕种的土地荒废着,村“两委”班子总觉得不忍心,“土地是资源,荒着相当于浪费,即使大家不缺钱,也该想办法利用起来。”按照这个思路,村“两委”班子开始在土地复种上想办法。

2017年,在乡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协知村整合整村推进资金、贫困户到户产业资金等共计510万元,建成加吾乡协知村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市区河东购买了一栋4层1000平方米的铺面。

消息一出,村民找上门来。卡刚加说:“当时,村民对我们的做法很不理解,说是要种地,怎么买上铺面了?这么多钱要是挣不回来怎么办?”

面对村民的质问,卡刚加耐心解释:“我们将复种的土地整理之后,准备第二年播种,用资金置下房产,一楼建成铺面,二楼建成宾馆,负一楼和负二楼分别建成台球室和榨油坊,除油坊外都可出租,咱的地理位置优越,租金有保障。”干部们胸有成竹,村民们却半信半疑,其中有6户反对最激烈。

事实胜于雄辩。房产从2017年开始产生收益,至2019年村里将各项资金进行整合,购入旋耕机、拖拉机、犁地机各四台,对整理过的流转土地进行播种。

“活了这么多年,总算看到机械种自己的地了,家里这2.33公顷地4年来终于能有收成,我以前都不敢想啊!”播种的日子里,60岁的村民才让南加几乎天天都到地里去看机械作业,虽说这些年儿女在外打工赚得不少,却没有让他感到看着地里重新长出粮食的那种高兴。

2019年,村合作社各项纯收入22万元,其中14万元给村里的47户进行了分红。“我家那年每人分了640元,我当时就跟主任说,把我家的2公顷多地都流转给合作社。”贫困户扎西尖措高兴地说。

转变观念的还有之前反对强烈的6户村民,他们给卡刚加献上哈达表达歉意,并表示愿意加入。连村里出名的“宅男”万玛加,也申请来到榨油坊务工,他说:“在油坊每天能挣100元,村里通了柏油路,山路也就只要走20分钟,不挖虫草的时间到这来打工,多挣点能早点奔小康啊。”

“今年,协知村流转村内193公顷地种植油菜籽,为继续扩大榨油坊加工规模奠定基础。10月,榨油坊将正式投入生产,将本村的食用油产品推向市场,力争收入翻一番。”副乡长卡布加充满信心地说。

采访当天,在合作社的产品销售门市,已经有顾客慕名前来购买菜籽油,售货员告诉我们,听说新油10月后上市,有的顾客还订了货,就等着“加吾协知”的有机无污染菜籽油尝鲜呢。 (来源 / 青海日报)

编辑:马文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