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告别深山,是世居大山深处贫困群众的深切渴望,而这一愿望,现在已经成真。“十三五”以来,黄南州坚持高位谋划、高强度推进,举全州之力,集中精力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帮助居住在边远山区的贫困百姓彻底改变生产生活困境,累计投资16.41亿元实施了 2868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竣工7374套安置住房,在全省率先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并实现入住。
科学编制,下好“精准棋”,用足“绣花功”。易地扶贫搬迁是实现贫困群众跨越发展的一条根本途径,更是落实好党中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必须坚持好的一项重要工作。2015年底,国家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黄南州立足州情实际,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当头炮”工程和标志性工程,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制定《易地搬迁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配套制定《关于做好易地搬迁脱贫项目基础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后续扶持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等关键性问题,综合考虑搬迁安置点的水土资源条件、吸纳就业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因素,合理测算安置容量,科学编制“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实行领导干部包抓责任制,建立州级领导干部包抓乡镇、市县级领导干部包抓贫困村责任制,进一步细化抓党建促易地扶贫搬迁“责任状”“任务书”,为“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搬出“穷窝子”,才能拔掉“穷根子”。黄南州按照“政府引导、立足实际、群众自愿、广泛参与”的原则,确保搬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建设权和监督权,有效维护贫困群众切身利益。按照“牧户申请、民主评议、逐级公示、层层审核”的原则,严把入口关,精准确定搬迁对象,做到应搬尽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坚持严标准、重质量、抢进度、抓落实,结合城镇化、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合理设计多种户型,采取集中安置、分散安置等方式,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向县城周边、乡镇所在地、乡村旅游区聚集,进一步推动城乡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经统计,五年来行业部门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资金6.59亿元,修建饮水管道463公里,各类井体8651个,架设输电线路1857公里,建设幼儿园14所、村级卫生室44个,搬迁群众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及时解决,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实施的 7374户28685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建档立卡户6301户24216人,非建档立卡户1073户4469人。全州搬迁安置人口占全省易地扶贫搬迁任务的15.21%,占全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58.1%。尤其是泽库县,搬迁安置人口占全省搬迁安置人口的9.1%。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深刻把握易地搬迁不但要解决贫困群众住有所居、老有所养的问题,还要通过产业支撑让后续生产生活有保障。对搬迁群众来说,搬迁不仅仅是得到一套新房、换一种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拔掉穷根,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搬迁与脱贫并进,针对搬迁人口致贫原因,认真规划后续脱贫措施,因村因户因人细化落实好产业、就业、社会保障等后续发展举措,确保搬迁群众能住下、可就业、可发展。结合项目建设同步谋划后续脱贫措施,制定“一户一策”精准脱贫计划,通过特色种养、扶贫车间、乡村旅游、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措施,引导搬迁群众在安置点就地就近就业,夯实脱贫基础。2015年以来,搬迁群众通过政府实施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项目,以及同步配套建设的安置点后续产业和就业计划,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全州搬迁户中有劳动能力的11892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率达95%。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农牧区群众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走出大山、融入城镇,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转变,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家家户户张贴领袖画像,真心感谢党的好政策。从山上搬迁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卓玛高兴地说:“一家5口人,3个是残疾人,以前住土坯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领取低保和仅有的3头牛支撑,现在的生活大变样,离不开的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从贫困村民到城镇居民,从缺教少医到全面配套,在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路上,一个也不掉队,一个也不能少。五年前的河南县,边远牧区群众的住房多属危旧房,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党员干部忧心忡忡,时时要去慰问;五年前的泽库县,海拔高,气候恶劣,基础设施十分落后。五年后,走进河南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幸福家园,整洁温馨的小区环境、规范便捷的管理服务、生态宜人的草坪绿地、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极大地提高了搬迁群众的幸福指数;走进泽库县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东格尔社区,713户藏式院落整齐划一地排列在宽阔的柏油路旁,文化广场、幼儿园、环卫设施应有尽有,居民院落中水、电、网、厕均已齐备。五年前的尖扎县,农民群众靠天种地,家庭收入微薄,且交通不便,生存条件极其恶劣。而今,走进尖扎县的易地搬迁安置点德吉村,依黄河而建的藏式风情民居宽敞明亮,笔直的公路穿村而过,村民生活宁静美好。德吉村依托黄河水利风景、气候、海拔和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搬迁群众依靠“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成功走上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德吉村也从当初一个普通的黄河岸边易地扶贫搬迁点华丽转变为黄南州文化旅游的一张新名片,被游客称为青海的“小三亚”,先后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2020年又被评为“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美丽搬迁安置区”称号。
回眸“十三五”,黄南州以易地扶贫搬迁促进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战略,以群众搬得安心、住得舒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走出了一条符合黄南实际的易地扶贫搬迁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