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河南县因地制宜创新载体,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关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为民履职察实情,党史学习有目标
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一是探访民生民情,做群众的“贴心人”。精心组织开展县政府领导“下基层转作风,担使命履职责”下访活动12次,接待群众1400余人,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草山纠纷、农村养老保险、求职公益性岗位等近110余件问题,现场解答解决90余件,办结率80%以上,归纳整理重点难点问题16项,已统筹协调各部门解决6项,剩余10项正在落实中。二是征求急事难事,做群众的“暖心人”。全县各级党组织按照行业特点,下发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意见建议征求表,深入开展“暖心”走访活动,坚持落实“四必访”,慰问走访困难户、重点户1500余户,老党员、老干部145人,群众代表、“两代表一委员”120人,深入矛盾多问题多的领域130余次,广泛收集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93件,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在基层开花结果。三是连天线接地气,做群众的“知心人”。坚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以民生落实为连接政策天线和群众地气的纽带。通过省州“12345”民生热线转办、设立信箱、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案,广泛收集网上社情民意,共收到停车难、办证难、“面子厕所”等各类意见建议214条。
精准发力出实招,党史学习有动力
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跑出“纯净河南·幸福蒙旗”加速度的实际成效,为建设现代化河南提供坚强的保障。一是开出“分解清单”,让民生目标制度化。坚持把工作重点转到学史力行、服务群众上来,逐级分解省州县政府工作报告,将今年县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2021年重点工作细化为28个方面70个具体事项;着眼民生事业发展瓶颈,落实十大民生实事工程,涵盖省内异地建校办学、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尾水处理项目、牧民居住条件改善工程等30个具体内容,涉及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各方面,实现工作任务、责任人、落实时间的“三具体”,做到“一张清单督落实,一张清单定得失”。二是列出“载体清单”,让民生落实规范化。坚持把办实事、解难题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以“十个一”系列活动为载体,认真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任务清单,分解办实事任务93项,制定详细措施,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规定动作与创新动作并举;各单位创新方式方法,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三下乡”、读书日等各类实践活动,累计受众达2万人,用看得见的成果检验办实事开新局的成效。三是亮出“志愿清单”,让民生服务具体化。高质量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周活动,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响应,推进志愿服务精准化、常态化。初步统计,自4月12日启动以来,河南县19个县级层面的志愿服务支队举办志愿服务活动100余场次,参与志愿者超过1000人,服务群众1万余人,解决群众困难问题960个。同时,在各单位开展党员志愿服务公开承诺活动,目前,全县各级党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清单”实现全覆盖,全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善作善成求实效,党史学习有品质
河南县党史学习教育始终将“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重要内容,突出抓落实,着力凸显“便民”“惠民”“利民”实效。一是厚植“便民”思想。不断完善社情民意处置工作流程,畅通政务服务新常态。截至目前,县政府政务服务大厅已进驻行政审批事项178项,公共服务事项98项和高频事项100条网上可办实现“双一百”,全网可办率为98%,入驻单位21家,进驻率达到70%以上;全面推进“放管服”改革,将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企业、个体户设立登记时间分别压缩到30个工作日、2个工作日和半个工作日,优化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水平,打通群众办事“梗阻”。二是深挖“惠民”理念。2021年全县共落实新续建项目107项,同比增长11%,总投资27.56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续建项目52项,总投资13.55亿元;新建项目55项,总投资14.01亿元,同比增长177.97%。2021年计划完成投资13.74亿元。项目涵盖多个领域,将对河南民生事业发展增添强劲动力,持续释放更多惠民红利。三是巩固“利民”举措。坚守生态利民,着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落实克旗河滩生态保护治理、三江源治理等项目,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污染防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让生态文明成为河南县靓丽的名片,让生态利民红利不断释放。坚持产业利民,通过招商引资、合作社股份制改造、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不断做强有机畜牧产业,做活文旅融合产业、做优蒙藏医药产业,让群众在产业发展中享受利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