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建党100周年 从“作毛村”喜看草原巨变

第A5版:建党100周年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6 月 18 日 星期五   05

从“作毛村”喜看草原巨变

文图 / 特邀记者 公保安加 姚 斌

进入6月,美丽的蒙旗草原徐徐褪去了枯黄,换上了绿装,广袤的牧野上,清澈的河水静静地流淌,星星点点的牛羊正悠闲地觅食。站在平缓的托叶玛山脚下自家房前,眼前富有诗意的景致,令满拉杰觉得非常享受,也很踏实。“这几年比以前轻松,但收入比以前更好,草原生态也比以前好了。”11年前,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宁木特镇作毛村动员村民组建合作社,一时,村里流言四起:“这不是又搞生产队吗?”“把父辈留下的牛羊和草场交给村里,这不是笑话吗……”

朴实无华的满拉杰是个有远见的牧人,在大家对此不屑一顾时,几个敢想敢干的村民已赶着牛群,从自家草场上来到了村委会,义无反顾地成为了合作社第一批“股东”,满拉杰便是其中之一,为了入股合作社,他从自家牛群里选了10头最健壮的牦牛。几经周折,合作社成功组建了,但是由于入股户数少,势单力薄,经营不善,前四年分红为“零”。面对残酷的现实,“股东”几近绝望。

“这条路怎么都要走下去,绝不能打退堂鼓!这成了当时合作社理事会共同的想法。”满拉杰说,“第一为了草场生态恢复和脱贫致富,第二为了不让人看笑话。”直面瓶颈,村“两委”班子集思广益,在取得县农牧局和镇政府的支持后,对5个社逐一进行思想动员,最后集合全村群众讨论,终于在2016年8月完成了合作社的股份制改造,村民们以劳力、牦牛、草山、现金入股,实现了三分之一的村民入社,当年合作社分红50万元。自组建合作社算起,至今已走过了10年,从起初寥寥几户“股东”,到2015年的70户“股东”,再到2020年的139户;从前期发展阶段没有分红,到2019年的204万元分红,再到2020年实现929万元的分红,对满拉杰和由此受益的“股东”们来说,真是既骄傲又心酸。

盈利后,通过社员支持,合作社先后扩建了畜棚、饲草料储藏室、厂房,购置了畜产品加工机器,还对接省、州及省外牦牛龙头企业,拓宽市场渠道,几年来,合作社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集约化、市场化。2020年,作毛村生态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出栏牦牛1342头,创下了历史纪录。今年1月26日,往日里静寂的作毛村村委会异常热闹,作毛村生态畜牧业牧民专业合作社2020年分红大会在这里举行,“丰收”的股东们笑逐颜开,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互相打趣,爽朗的笑声飘出村委会高高的院墙。那天,满拉杰代表作毛村五社参加分红大会,回去的车上,将写着红利金额的红色牌子小心翼翼放进怀里,视如珍宝。

走进满拉杰家整洁清爽的客厅,那个他从分红大会上拿回来的红色牌子已经被装了相框,正对房门挂在墙面,上面写着“2020年作毛村有机大牧场年终分红1811160元。”旁边还挂着两个牌子,一个写着“2019年作毛村有机大牧场年终分红325680元”,另外一个写着“2019年作毛村有机大牧场草场租赁费187799元”。“这么多年过去了,谁都能看得出,抱团搞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我们这个路没走错。”满拉杰自豪地说。从加入合作社以来,2020年是他分红最多的一年,那次分红大会上,他分到了144000元,比上一年增加了6倍。

坐在满拉杰家宽敞的客厅里,脚下的木地板,贴着墙纸的墙面、明亮的窗户,藏式柜子和茶几上的摆设,处处被他和家人收拾得井然有序,一尘不染。2017年,满拉杰借危房改造项目,加上自家积蓄,将房子重新修葺了一番,住得更加舒适温馨。除了入社的牛羊,满拉杰还在自家草场上养着70多头牦牛,每年自己卖一批牦牛,加上儿子华青才让在县城的汽车修理厂工作的工资,也有一笔不菲的收入,拿2020年说,算上合作社的分红,一家人一年入账20余万元。

面对产业选择空间日渐萎缩的现实状况,面对传统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劣势,河南县生态有机畜牧业发展模式,在青南牧区开辟出一片更为壮阔的新天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必须着力于生态环保,实现绿色发展,找准可行的现实路径,找准发力的切入点。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历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难找出这样一条集约型、规模型、市场型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路径——简言之,十二字、三个方面——发展绿色、培育特色、全民共享。

同样的牧场,同样的牧民,但谁又能料到,昨天“逐水草而居”的传统畜牧业,今天已然演变为“规模经营市场化”的现代有机生态畜牧业,过去的“牧羊人”变了角色,成了如今按股分红的“股民”。

自然环境的制约,积贫积弱的劣势,创新理念滞后,曾一度造成河南县畜牧业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草畜矛盾日渐突出,当传统畜牧业的游牧方式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畜牧业发展的长期低位运行,便成为“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有力佐证。

为打破困局,依据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河南县构建起设施养畜、科学养畜、草畜平衡、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的草地生态畜牧业,建立了特色草地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了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推进了牧区劳动力转移和减畜工作,形成了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恪守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采取划区轮牧、公羔公犊育肥、种草养畜等多种方式,致力于牧民保护和管理草场的自觉性,有效解决了超载过牧和维护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提高了天然草原生产能力。

显而易见,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有助于更好地整合资源,有效落实国家惠民政策,整合各类建设项目资金,凸显预期效益。从而建立起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协调统一的产业体系,形成了生态保护和畜牧业生产的良性循环。

此外,河南县依靠科技创新,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通过提质增效实现稳畜增产;加强科研推广,提高生态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建立生态畜牧业长效投入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发展中,突出“特色”和“绿色”两个关键,河南县推动传统牧业产业变革,从颁布全省首个“禁塑令”,到推行全省首个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从最初的政府行为到如今的群众自觉参与,并由此出发,继续加大草原生态治理,亮出“亚洲一流、青海最美”生态草原金名片。当前,该县正着力建设大牧场联大企业新机制,鼓励家庭牧场及由家庭牧场联合组成的合作社与大企业联合,建立责权明确的利益联结体,推动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

全民健身

晒“曲拉”

分红

“丰收”盛会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