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一个刻度,五年,一段征程。“十三五”以来,黄南州遵循“党管人才”原则,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扎实推进“人才强州”战略不动摇,强化牵头抓总职能,全力推动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态势良好,人才引进培育取得新成效,人才发展环境优化取得新提升,人才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州人才工作蓬勃发展。
聚焦中心,服务大局
完善党管人才领导机制
黄南州委、州政府始终把人才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议程,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结构优先调整。州委书记、州长始终带头研究谋划、带头推动落实、带头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带头做到“一把手”抓“第一资源”,全面落实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责任。每年制定人才工作要点,细化分工,全方位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优秀人才暂行办法》,坚持党委联系专家人才制度,充分调动群众团体、专家协会等社会力量为专家人才提供服务,州县两级120名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240名优秀人才,及时开展帮扶慰问、健康体检,主动与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人才加强情感交流,切实将各类优秀人才感召汇聚在党组织周围。制定印发《黄南州柔性引才引智实施办法(试行)》,健全人才工作体系,明确引才职责,加快推进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聚焦重点需求,建立稳定机制。制定出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措施及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建立党政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社会人才、乡土人才和优秀人才5大类人才信息资源库,选拔培养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三带”名人10名、培育全州“三带”能手50名、“三带”新人100名。从乡土人才中发展党员100名,在优秀党员中培养致富能手50名,在致富能手中培养基层干部50名,在基层干部中培养经济能人10名。积极选树人才工作先进典型,每两年表彰一批人才工作先进集体,营造重才爱才浓厚氛围。
刚柔并举,引育并重
汇聚人才强州磅礴力量
黄南州历来重视人才引进。坚持全职引才和柔性引才相结合,不断增加人才聚集程度。先后招聘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42名,通过援青平台直接引才、项目帮扶引才、结对帮扶引才、人才项目引才、组团式引才等五种方式聚才引智,柔性引进人才规模累计达到700人。先后出台政策25项、借助人才项目洽谈会平台引进人才项目33个,引进高层次人才71人,人才工作专项经费投入在300万元基数基础上年均增速突破10%。州委、州政府始终将精准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培育本土人才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持续加大对热贡艺人和本土文化的宣传和培养,按照“定准产业”“找准主体”“对准市场”三个关键,每年培养热贡艺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有机畜牧业人才等特色人才500余人。充分整合就业、农牧、扶贫、文化等项目资源,培养了150名技能过硬、懂经营管理、辐射能力强的能工巧匠。扎实推进人才项目申报工作,先后组织申报30个精品项目、18个昆仑英才项目,2人入选省领军培养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省拔尖人才培养计划,5人入选西部之光访问学者项目计划。先后打造了3个省级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基地、6家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企业、16户热贡文化人才培育示范户、7名热贡文化领军人才,在龙树画苑挂牌成立我州第一个省级人才之家。组建了228人、20个优秀人才团队的“优秀人才库”,进一步加大了本土“乡秀才”“土状元”乡土人才的培养、使用。截至目前,全州各类人才总量达到2.89万人,占全州城乡劳动力总量(11.4万人)的25.4%。
示范引领,项目推动
发挥人才队伍支撑作用
黄南州充分发挥各类人才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战场“领头雁”作用,结合人才+项目实施工程,印发《黄南州“人才+产业+脱贫”行动实施方案》,遴选农牧区合作社带头人、产业园区领头人、电商加盟致富人、扶贫企业领军人等,支持培育特色扶贫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总量增至648家,创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社41家、州级示范社131家、家庭牧场110家。大力推广“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旅游合作社+贫困户”等旅游扶贫新模式,实施乡村旅游扶贫项目,带动1712户、6040名贫困人口持续增收。开展电商业务培训,大力培养乡土电商人才,着力推进“互联网+电商”模式,建成州县电商服务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乡村站点。实施扶贫产业园建设项目,吸纳1000余名贫困劳动力就业,助力黄南农村牧区实现全部脱贫摘帽。通过开展百名人才下基层“一讲二办三助力”活动,鼓励学校教师、医务人员、科技人员、文化工作者等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开展服务。组织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文化旅游人才等,深入学校、基层乡镇村社、合作社以办班培训、实地指导、义务诊疗、科技推广等形式,解决农、林、畜牧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1个,培训和技能传授400余人,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树立了高职称人才点带面,高技能人才村带片的典型和标杆。乡土人才、企业人才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广泛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和教育劝导等工作,成为全州不可或缺的一支抗疫力量。
深化改革,放权松绑
优化人才创新发展环境
黄南州坚持以人才工作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动摇,优化资源配置、畅通要素流动,全面释放战略政策叠加期的机遇和潜力,围绕发展需求积极做好人才服务升级。召开全州人才工作会议,制定出台《关于推进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服务、激励五大方面大胆创新,提出27条含金量高、针对性强、切合实际的措施,用“真金白银”打造出聚才引智“金名片”。实施“人才工程”行动,积极为基层干部人才身心充电加油。先后发放1.85万张电子读书卡和4000张健身卡。24名州级领导联系48名高层次人次,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交流慰问渠道。设立专项资金,先后组织7批321名优秀人才赴外疗养。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培训党政人才2万余人次。“十三五”期间,全州累计培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4277人次,超额完成培训教育目标任务。自筹资金300万元建成黄南州创业孵化基地,入驻创业企业15家,累计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200余人。投入资金2688.5万元新建州级创业孵化基地,建成后可为30家企业提供入孵服务。“十三五”期间,我州科技管理工作推进有序,总计争取到省级科技项目38项,获得省级专项资金6641万元,科技项目总投入16701万元,分别相当于“十二五”时期的223.53%、224.28%、147.13%。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重点研发与转化、重点实验室等研究类项目和载体从无到有,为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开创了新局面,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产教结合,智志双扶
释放援青人才帮扶动能
援青干部人才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的成绩让群众历历在目。近年来,天津干部人才积极对接天津市对口援建项目,完成了同仁市黄乃亥乡重点贫困村饮水安全工程,一次性解决720户3000人、18000头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被藏族群众期盼20年的“联心路”泽库县城至东科日村、郭泽多至夏宗果公路如期完工,1100户4500人直接受益。投资2000余万元改善中小学设施,积极开展“异地办班”“京津访学”“名师进黄南”等活动,选派骨干教师“组团式”帮扶教学,2019届州中学高考文理科上线率均为100%,刷新黄南高考历史记录。建设20个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州藏医院药浴楼、州医院内部网络和远程医疗会诊系统。举办“名医进黄南”“医疗质控进黄南”活动,使广大百姓不出青海就能享受内地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办法,带动251户贫困户就业,切实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问题。“十三五”期间,天津援青指挥部共安排人才培训项目4项,累计投入援青资金2860万元,占“十三五”计划资金的6.01%。共安排科技项目两项,累计使用援青资金1500万元,占“十三五”计划资金的3.15%。共安排科技援青项目7项,资金总投入710万元。“组团式”医教帮扶团队始终秉持“志智相扶、鱼渔相受”的理念,按照黄南所需和天津所能相结合,坚持“输血+造血”“硬件+软件”“短期+长期”“线上+线下”“交流+交融”“有限+无限”六个相结合原则,持续补齐教育医疗短板,不断提高帮扶效能,发挥了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作用。
多年来,黄南州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上持续发力,不断加大招贤引智力度,不断完善人才创新载体平台,实现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同频共振的良好格局。适应新形势,启航新征程。黄南州正汇聚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影响长远发展的战略特色领域,奋勇拼搏,中流击水,压担子给优才以阶梯,搭台子给贤能以平台,精心培育人才热土,全力栽好引才“梧桐树”,不断扩大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