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开天辟地废除农奴制 星辉交映黄南换新颜

第A5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7 月 09 日 星期五   05

开天辟地废除农奴制 星辉交映黄南换新颜

—— 中国共产党在黄南的辉煌历程

牙(什尕)同(仁)高速公路海黄大桥2017年9月14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牙同高速公路全线贯通。 张海麟 摄

黄南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1949年以前,黄南地区基本属于农奴制残余的封建社会;1949年9月青海解放,1953年12月成立黄南藏族自治区;1955年5月黄南藏族自治区改称黄南藏族自治州;1962年黄南州代管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改由省直辖。至此,黄南州确定了直辖同仁县(市)、尖扎县、泽库县、代管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行政管理格局,宣告了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制度的彻底结束,进入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团结互助的新纪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黄南各项事业不断进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在党的领导下, 黄南迎来了民族自治政权建立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新纪元

“救万民摆脱危难,翻身农奴把歌唱”。1949年以前,由于受地理、历史等因素影响,黄南农业靠天吃饭,需要租种耕地农户占总农户的27%左右,相当数量的农户由于生产资料限制,单位产量不高,每遇自然灾害,年内口粮难以为继,需要借粮借款,加之苛捐杂税,物价暴涨,大多数农户生活不能自给;畜牧业靠天养畜,粗放经营,牲畜净增率低,广大牧民世代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工业只有120家手工作坊,且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欠佳,长期不能满足当地需要;交通仅有一条循化至同仁的简易公路,全长90公里,路窄坡陡弯急,只可勉强通行畜力车辆,长途运输全靠畜力驮载;邮政仅有同仁地区两个邮政代办所和康杨地区一个邮柜;官营商业“德兴海”军、政、商三位一体,排挤私营商业,实行垄断经营,私营商业难以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地区匪情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危害,剿匪平乱、巩固新生政权成为黄南地区的首要政治任务。在解放昂拉地区时,时任西北局第一书记的习仲勋十七次争取项谦投诚。千户为封建世袭官职,直属省政府辖制,项谦于1933年继承千户职位,是昂拉部落第七代千户长。习仲勋同志以极大的革命耐心,成功争取项谦投诚,彻底粉碎了国民党残匪妄图在少数民族地区长期潜伏进行反革命破坏活动的阴谋,得到了民族宗教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强烈拥护,也是中国共产党团结争取民族上层人士正确方针的成功范例。项谦的归降,不仅平息了昂拉地区叛乱,而且促进了涉藏州县和平解放进程,对于党建立人民政权,顺利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意义重大,甚至对甘肃、四川、西藏建设社会主义具有极其重大的影响。黄南藏族自治州成立后,各级党组织遵照“慎重稳进”的工作方针,领导各族人民自上而下建立人民政权,成立党的组织,有步骤地在城镇、农村牧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和发展新型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成了由封建制度向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跨越。

回顾黄南在民族自治政权的建立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对旧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最深刻、最广泛的社会变革,彻底摧毁了农奴制度,废除了封建宗教特权,结束了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解放了广大群众的思想,改变了封建专制的社会状况,形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了各民族大团结,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党的领导下,黄南剿匪肃特取得重大胜利,社会日趋稳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得到贯彻落实,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基本形成,国民经济走上快速发展道路,相继成立了各县民族贸易公司、供销合作社,形成了以国营、合作商业为主体,个体私营商业为补充的商业经营网络,全州商品市场日趋活跃,区域面貌得到改观,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为落后地区有计划地建设社会主义打下了良好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 黄南取得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新变化

“党的恩情比海深,齐唱社会主义好”。按照“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方针,党中央提出了整顿农业生产合作社,做好农业社生产管理工作的要求,经过人民公社调整,进一步确立了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的集体所有制,普遍恢复了“三包一奖”和定额管理、评工记分的制度,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全州的农牧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发展。1957年5月,黄南州委发出工作纲要,强调在继续加强民族团结、做好统战工作与群众工作的基础上,想尽一切办法,做好农牧(副)增产,加强干部和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整顿和巩固现有的农牧业社(组),有条件的积极组织互助组并稳步发展农业社,逐步对农牧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1958年,黄南地区开始对畜牧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些反动分子打着保护“民族宗教”的旗号,胁迫少数牧民群众,反对社会主义改造,妄图维持罪恶的封建统治,黄南州掀起大规模的平叛工作,加快了黄南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进程,使全州形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958年6月起,全州共召开诉苦大会1000多次,斗争了600多个恶霸、地、富、牧主和反动的民族、宗教上层,通过诉苦斗争,使农牧民群众从封建统治下彻底得到了解放。1963年4月起开展增产节约和“五反运动”,做到“五反”、生产两不误,巩固了集体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取得了显著成效。1966年,尚在进行“四清”运动的同时,开始的“文化大革命”挫伤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后,黄南随即开展了清理“文化大革命”的“大揭发、大批判、大清查”,使广大党员干部认清了“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对经济社会造成的破坏及损失。

回顾黄南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废除了地主、牧主的地租、债务和无偿劳役等一切封建统治和剥削制度,加速了少数民族劳动人民的彻底解放,清除了基层政权中的封建剥削阶级分子,由群众运动中涌现出来的积极分子代替他们,从根本上改造了基层政权,树立了贫苦群众在各级政权和人民公社中的参与优势和话语权。虽然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但黄南经济社会依然取得了一些新成就。农牧业随着农机具的应用、农牧业技术的推广、化肥的普遍使用、土地平整的广泛开展,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电影放映活跃城乡,交通运输蓬勃发展,为黄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党的领导下, 黄南谱写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篇章

“携人民共谋发展,改革开放沐春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黄南州委着手进行拨乱反正,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摘掉了全州右派分子和地、富、反、坏分子帽子,恢复了统战、政协组织。“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受到“左”倾错误影响,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受到了严重破坏,经过拨乱反正,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落实,对213名民族宗教界爱国人士落实了政策,恢复和开放了宗教活动场所。1984年开始,黄南州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经济建设上,在农村牧区推行联产承包和大包干等形式的生产责任制,打破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体制,改变了农村、牧区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激发了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为农村牧区经济发展开辟了一个新境界。1996年,黄南紧抓国家经济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确立了“开发两河一线,带动南北两区”“加速发展北部,稳定发展南部”的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加大对以铝业、水能开发为主的特色工业企业扩能改造的指导支持力度,形成了以水电、铝业、农畜产品加工、藏蒙药开发为重点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国民经济步入高速增长期。进入21世纪,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黄南被列入三江源生态保护区,黄南州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经济建设),依托两个区域(以西宁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以九寨沟为中心的文化旅游区),培育五大产业(农牧业、水电业、铝金冶炼业、文化旅游业、藏蒙药加工业),实现两个突破(农牧民收入新突破、民族教育新突破),抓好三件大事(党的建设、廉政建设、社会稳定)的总体思路,经济在稳定增长中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期。

回顾黄南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取得的成就,是党中央实施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结果,也是黄南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的结果。这一时期黄南取得了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推进,有机畜牧业、绿色产业得到重视和发展;李家峡等一批大型水利项目建成运营;“一纵五横”交通主骨架贯通南北,覆盖城乡;旅游产业成为拉动第三产业和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产业,热贡文化、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五彩神箭等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大幅提升;生态治理效果显现等突出成绩。

在党的领导下, 黄南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新征程

“领全民圆梦小康,引民族迈向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黄南州委立足州情实际,坚持以生态生产生活循环共赢发展为主线,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努力打造全省生态有机畜牧业示范区、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社会治理示范区“三区建设”,进一步筑牢“发展促稳定、稳定保发展”“城乡联动、区域共进”基础。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培育主导产业、提升质量效益上;把社会治理的着力点放在共建共治共享、优化治安环境上;把城乡区域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增强支撑后劲、改善发展条件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坚持以从严治党为根本、以脱贫攻坚为引领、以生态环保为重心、以扫黑除恶为关键,围绕“三区建设”有力抓手,坚持不懈在守护绿水青山、推动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补齐发展短板、加强社会治理、推进“党建+”行动等方面狠下功夫,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巩固提升了全州上下政通人和、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社会大局和谐安宁的良好态势。积极探索顺应时代主题、顺应群众意愿、顺应现实需要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思路,实现社会治理从粗放到精细、从应急到常态、从治标到治本的根本转变,初步形成了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核心,以自治、法治、德治为基础的社会治理“一核三治”黄南模式,开启了圆梦小康的新征程,重塑了长治久安、充满活力的新形象,进一步坚定了打造党建引领地方治理的创新样板的自觉和自信。

回顾黄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取得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黄南州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为战略基点,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战略目标,以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战略任务,以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战略主线,在“全面建设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的生动实践中,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事业保持了向上向好的态势。黄南现行标准下绝对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生态有机畜牧业蓬勃发展,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经济发展稳中有进。下一步,黄南州将认真学习好、大力宣传好、深入研讨好、坚决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厚爱转化为干事创业动力,走上新征程。

(本版由中共青海省委党史研究室组稿指导 中共黄南藏族自治州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