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探究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雨是怎么来的?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有水汽、固体杂质。
所以要搞清楚青藏高原的雨来自哪里,必须知道青藏高原的水汽来自哪?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到底是哪里的水汽,可以突破难关来到这里呢?难道只是地表的蒸发水汽?不,那远远不够。实际上青藏高原的水汽=自身蒸发水汽(23%)+印度洋水汽+大西洋水汽+亚欧大陆水汽,这么遥远的水汽是如何到达青藏高原的呢?这就要归功于青藏高原上空的东亚季风和西风急流。同时,青藏高原通过加热上方大气为南亚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助力,并在对流层低层形成一个围绕着青藏高原的逆时针气旋式环流,进一步促进低纬度的暖湿空气涌向青藏高原。
这些水汽会如此顺利地到达青藏高原吗?当然不是!它们被季风环流带到喜马拉雅山脚下就必须要翻越8000米高的崇山峻岭。
青藏高原南麓的喜马拉雅山脉地形复杂,由地形触发的对流降水旺盛,在地表干热和降水产生的潜热释放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的主体和南坡都是可以激发大气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热源中心。
科学家们认为,在“两级‘水塔’”机制下,对流层低层的水汽首先在高原南坡热源的作用下辐合上升,辐散时再由高原主体热源接力,继续将水汽送往更高的对流层高层,并最终形成青藏高原上空的云和降水。而在“抬升-翻越”机制下,底层水汽先在高原西南坡形成对流云(抬升),再在背景气流的引导下被“吹进”青藏高原(翻越)。
厄尔尼诺也是一大因素。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周天军研究员的课题组发现,在厄尔尼诺逐渐发展的夏季,南亚夏季风减弱,同时青藏高原西南部上空出现异常的西风,使得青藏高原西南部上空大气趋干,抑制对流降水的发生。而在厄尔尼诺逐渐衰减的夏季,北印度洋至西北太平洋上空有大范围的对流层低层高压反气旋异常,抑制了印度半岛中北部的降水,但与此同时,该反气旋异常北侧的偏西风加强了向青藏高原输送的热带水汽,青藏高原东南部降水增加。在增多的外部水汽输送和减少的局地蒸发的共同作用下,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再循环率减小。
(来源 / 藏地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