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民族团结特刊 让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牢固

第A7版:民族团结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1 年 09 月 17 日 星期五   07

让民族团结生命线更加牢固

—— 尖扎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成效斐然

尖扎县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顾全大局,凝心聚力,团结带领全县各族干部群众,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与“五位一体”工作总体布局深度融合,始终以城乡发展、两个共同任务为目标,创新举措,统筹协调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依托“抓、谋、搏、建、育、推、赏、创、养”为举措,营造了中华民族一家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民族团结的生命线更加牢固。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和“十四五”全面擘画之际,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坚持党的领导,创建工作一起“抓”。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严格落实县乡、部门 “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全县上下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标准、考核验收、督查落实、信息工作制度,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全面实施“党建+民族团结创建”行动,着力构建大创建格局。

坚持共同奋斗,发展路子一起“谋”。坚持为人民谋福祉为落脚点,千方百计加快全县社会经济发展。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上年同期同口径增长8.7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同比增长23.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各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同期增长14.2%;大力发展生态农牧业和特色种养殖业,“尖扎山羊”“尖扎花椒”“尖扎荞麦”三项农产品获“国字号”地理标志称号;草莓、芦笋等5个产品获国家绿色食品A级产品认证。2020年被评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全县发展各类合作社达247家,总产值达1亿多元,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奖补资金2060万元,带动农牧民2681户7724人,各族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坚持共建共享,美好生活一起“搏”。坚持奋力推进“1+8+10”脱贫攻坚举措,严格落实“全面实现小康,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高质量建成昂拉乡德吉村、尖扎滩乡萨尕尼哈等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德吉村先后获得“国家森林乡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实施了沿黄三镇人饮、美丽乡村、市政建设、城北新区、马康公路、马措公路、坎布拉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一批惠民利民项目。狠抓涉藏优惠政策、天津对口援助、西成高铁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园区经济,培育光伏扶贫、生态农牧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打出一系列脱贫组合拳,实现全县34个贫困村2572户10189名贫困人口脱贫,全面实现脱贫攻坚和整县摘帽目标任务。同时,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城乡养老、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坚持共治共管,和谐社会一起“建”。始终坚持把抓好社会治理工作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持续打造社会治理“尖扎样板”。紧紧围绕“一核三治”社会治理模式,扎实开展“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认真落实中央第六次、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省州涉藏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发挥党建在涉藏社会治理工作中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强各民族群众自治建设,强化村规民约实效,健全完善村民议事协商形式,让各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全过程。加强法治建设和普法服务,实现全县行政村“一村一法律顾问”全覆盖,巩固完善“三调联动”调解机制,成功化解尖扎县与同仁市、贵德县、化隆县草山、地界纠纷问题,在交界地区共建民族团结林,在黄河两岸奏响了民族团结和谐发展的乐章,县人民调解中心被司法部评为“表现突出集体”。

坚持常态宣教,舆论氛围一起“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核心,以创建工作“十一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百名干部下乡、“爱国 感恩 团结 法治”巡讲等活动为契机,在全县“两网一微”平台开设“民族团结进步”专栏,及时播发各单位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动态信息,向各民族群众传播党的声音,面对面开展爱国教育、法制教育、感恩教育和形势教育,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进一步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四个意识”,深化“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积极培育先进典型,成功打造尖扎县人民医院、昂拉千户府等一批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基地),格智、王占华等被评为全国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210个,“八进”创建覆盖率达100%。

坚持共进共享,教育事业一起“推”。全面推进教育布局优化调整,在各中小学开设爱国、感恩、法制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使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的心灵深处;将原有53所中小学优化调整为30所,实施各类教育项目45项,落实国家七项教育奖补资金9544.3万元;在全州率先使用统编“语文”教材,“三科”教材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全面推开,并在天津市开办了异地民族高中实验班,在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和初中学段开设民族实验班;全面推广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三全两高一大”目标,所有中小学校实现联网联校,全县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9.7%,初中升学率达98.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5%,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3%,有效促进了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奋力推动全县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均衡发展。

坚持各美其美,五彩文化一起“赏”。坚持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作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挖掘和保护,实施昂拉千户府、古日寺、九天玄女庙等省级文保单位的维护与修缮,申报古哇寺、都仓俄康、桑主寺和杨家清真大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顿宴》《尼姑寺颂经乐》为列入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出版发行南宗尼姑诵经乐音画资料《心乐》《尖扎民间诗集》,拍摄《昂拉千户》《五彩神箭》《走近灵秀尖扎》《千户风云》《尖扎往事》等专题宣传片;科学合理开发昂拉千户府、南宗寺、智合寺等遗址遗迹,以研学游、体验游的形式为文化遗产与群众直接接触和互动提供了重要渠道,进一步增进各民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扬和认同。2020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23.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同比增长20%。先后举办五届“五彩神箭”国际民族传统射箭邀请赛暨达顿文化节、黄河国际铁人三项邀请赛、搏击格斗争霸赛等大型文化体育赛事,提升了“灵秀尖扎”品牌形象,进一步激发各民族传统文化活力,推动各民族文化互学互鉴、共同发展。

坚持管教结合,宗教和顺一起“创”。坚持服务和管理并重,教育和整治并举,严格落实寺院工作“三约谈”和党委书记寺院管理年度述职制度,建立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联寺机制、政府经济部门联帮机制和党政领导干部与宗教界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深化寺院“三种管理模式”规范运行,创新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六进活动”,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强化爱国意识,培养爱国情操。投入4320万元建设藏传佛教寺院基础设施,实现了“四通九有六覆盖”;投入1163万元开展伊斯兰教领域“三化”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阿式风格清真寺整治工作。落实寺院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僧尼帮教管控,从严审批和依法管理各类宗教活动,加强重要节点、重要时段、重大活动维稳形势分析研判、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确保维稳敏感节点全县寺院和谐稳定。深入开展“绿色寺院”创建活动,实现寺庙环境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实质性转变,全县各寺庙环境卫生持续改善,周边绿色覆盖率明显提高,寺院管理服务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坚持生态优势,绿水青山一起“养”。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的理念,积极推进水环境保护、水生态修复、空气质量监测等工作,实施封山育林、生态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提升全县生态环境;积极推进废弃矿山修复项目、砂石矿整合及矿区生态恢复工作,建设绿色矿山,推动矿产资源持续健康发展;建立健全三级河湖长制体系,大力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集中整治河道脏乱差问题,实现辖区河道干净、水域清澈;大力开展国土绿化工作,累计造林植树49.84万亩,绿化率提升至34.6%,仅义务植树就达到植树总数的26.48%。乡村、城镇面貌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族群众的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

(来源 / 尖扎宣传)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