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至2020年,我州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顺利实施,取得重要成效,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黄南、促进全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2021年至2025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我州实施“十四五”规划、全面建设山水黄南、高质量推进“三区建设”、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打造共同富裕的黄南样板的关键时期,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青海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持续提升全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水平,使法治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基本准则,有必要在全州公民中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特作决议如下。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统领全民普法工作
全面加强党对普法工作的领导,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宣传其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和实践伟力,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将其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重点内容,列入党校(行政学院)重点班次和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专题,自觉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学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和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推动学习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进宗教活动场所、进家庭、进网络、进市场、进景区、进军营等,实现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紧紧围绕服务“十四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大局,推动普法工作守正创新、提质增效、全面发展,使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努力写好新时代黄南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篇章。
二、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突出学习宣传贯彻中央、省委、州委关于法治建设有关决策部署,促进普法工作紧跟中央和省州委决策部署扎实稳步推进。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加强与宪法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宣传,全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持续深化活佛阿訇说宪法讲宪法活动,制度化、常态化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典礼和夏令营等集体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突出学习宣传民法典,将其纳入国家公职人员法治教育体系和国民教育体系,提高维护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能力和水平,让民法典深入人心、惠及百姓。深入学习宣传以党章为统领的党内法规,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列入党员干部日常考核,探索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清单制度和任前党内法规考试考核制度。深入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强化“十四五”期间制定和修改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加强青海省及我州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等宣传教育,充分发挥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引领作用。
三、深入宣传与推动黄南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着眼助推全省“八个高地”,全力推进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围绕高质量打造山水黄南需要,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江河湖库保护、应对气候变化、草原森林防火、水土保持、能源资源节约利用、饮用水水源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黄河青海段“五年禁捕”等相关法规、政策,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动物防疫、植物检疫、植物新品种保护、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宣传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法规制度建设,广泛宣传与绿色生产和消费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为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夯实法治根基。围绕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着力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力促进科技兴州建设。围绕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需要,大力宣传能源法、旅游法、农业法、草原法等法律法规。围绕应急状态依法行动需要,大力宣传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法、防震减灾法、传染病防治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着力引导全社会依法应对突发事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力宣传乡村振兴促进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土地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食药安全、就业社保、卫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
四、深入宣传推动黄南社会治理现代化法律法规
着眼巩固提升“一核三治”社会治理模式,促进全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围绕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围绕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黄南、法治黄南需要,持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犯罪,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围绕民族团结进步需要,大力学习宣传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宗教事务管理条例、民族团结进步条例及实施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本州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围绕网络社会综合治理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个人信息保护、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围绕诚信社会建设需要,加强征信建设、依法纳税、失信惩戒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着力打造“信用黄南”名片。围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加强婚姻家庭,财产继承,法律援助,禁毒戒毒,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合法权益保障,开展信访、反邪教、扫黑除恶,防范非法集资和电信网络诈骗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推动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围绕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需要,加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为推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提供法律支撑。
五、精准实施全民法治素养提升工程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体系、国民教育体系、社会教育体系,突出抓好国家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青少年、宗教教职人员、村(居)民群众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有关行业组织从业人员的法治教育,持续提升我州公民的法治素养。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长效机制,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把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情况纳入国家工作人员考核评价重要内容,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广大干部自觉行为和必备素质。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将法治教育持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加强宗教教职人员法治教育,进一步健全宗教教职人员法律学习制度,加大对宗教教职人员的民族宗教方面法律法规培训力度,引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加强村(居)民群众法治教育,进一步健全完善乡镇基层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社区)“两委”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全力推进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加强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新经济新业态从业人员、媒体从业人员、流动人口等有关行业组织人员的法治教育,引导全社会培育法治信仰,提升法治素养。
六、持续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推动法治文化与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农耕文化、游牧文化、历史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融合发展。把法治元素融入“七大国家公园”和“两个省级公园”建设及黄河、隆务河等保护建设,融入我州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充分利用有关风景名胜区、水利工程设施、滨河公园、休闲广场等建设一批法治文化阵地,为基层群众搭建有效学法平台。推动法治文艺繁荣发展,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纳入文化产业统筹发展,鼓励引导全州各级各类文化机构、文艺团体和社会各界创作生产一批具有黄南地域特点、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法治文化作品,鼓励各地各部门各行业各群体团体积极参与法治文化品牌建设,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努力满足社会各界和不同人群对法治宣传教育和公共法律服务的需求,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人心。推进法治文化建设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推进新时代法治文化建设与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相融合,大力传承弘扬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实现革命传统精神的时代转化普及,实现与良法善治的有效结合,实现德治与法治的最大作用。深化法治文化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相融合,结合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让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在家庭中生根。
七、不断推进普法效能有效转化为基层治理效力
深化完善“一核三治”社会治理模式,实施农村牧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农村学法守法示范户,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广泛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市县、法治乡镇和“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促进乡村(社区)依法治理。深化依法治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完善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深化依法治企,落实公司律师、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持续开展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提升企业治理法治化水平。深化依法治网,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落实网络运营、服务主体法定义务。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深化宗教活动场所依法治理,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深化旅游风景区依法治理,健全景区保护管理和旅游行业规章制度,加强涉旅从业人员法治培训和景区周边原住民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旅游业发展法治保障水平。开展专项依法治理,加强生态环境领域依法治理,加强应急状态下的依法治理,加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依法治理;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社会治安、乡村治理、金融放贷、工程建设、交通运输、市场流通、资源环境、信息网络、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等重点行业领域乱点乱象,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开展依法治理,切实增强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八、进一步提高普法针对性实效性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把公民法治素养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寺规戒律、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融入文明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开展用法治方式规范公民行为习惯养成专项行动,推动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和信用修复机制,让全体公民在实践中养成守法习惯。在立法、执法、司法过程中开展实时普法,坚持把普法融入立法过程、融入党委政府决策中、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坚持以案释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运行模式,推动普法工作社会化、项目化。加强普法队伍建设和基本平台建设,鼓励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加快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法律服务需要。健全完善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各级各类新闻单位和传播媒体切实履行公益法治宣传义务,开设普法栏目节目,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品牌。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深耕智慧普法,进一步加强普法网站集群和新媒体普法矩阵建设,推进智慧新媒体普法平台建设,推动市县以上地方新媒体普法平台与全国、全省智慧普法与依法治理云平台和普法优质资源库对接,实现互联互通,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获得感。培育普法品牌,推动普法质效提升。
九、全面加强监督检查和组织领导
严格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和法治宣传教育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完善普法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普法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统筹、协调、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职责。进一步完善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促进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履行普法责任,推动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各市县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健全评估指标体系和奖惩制度,强化督促检查,做好中期评估督导和终期检查验收,加强检查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表彰先进的激励作用和普法提示函建议书制度的警示作用,并向本级人大常委会报告工作。各市县人大常委会要充分运用各种形式,加强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促进本决议有效实施。
黄南藏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2021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