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尖扎县河谷大地沟壑纵横交错,海拔从1960米急剧攀升到4600余米,地貌形似“鸭掌”。2019年之前,来玉村是大山深处诸多“悬”在山腰、“嵌”在山坳的村落之一,通过易地搬迁,尤其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两委”班子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依靠来玉村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广开思路、筹谋发展,开启了来玉村新生活的美好篇章。
尖扎县乡村振兴局局长杨吉加介绍,按照县委县政府全域旅游的规划,我们主要围绕发展旅游产业,以此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通过招商引资,高标准打造了来玉村等四个示范点。
自2019年整村搬迁以来,来玉村就以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引来诸多旅游开发企业的橄榄枝。走进来玉村,99栋藏式院落沿着河岸的缓坡错落有致,宽阔的沥青路通往家家户户院门口。在村道西侧,4栋独栋式民宿和商务中心小楼主体建设已完工。广场上,一面偌大的牌子上印着格外醒目的字眼——“黄河民宿第一村”。
作为易地搬迁安置点,关键是后续发展,实现“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搬迁以来,来玉村后续产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大力扶持,仅仅3年间,村里民宿、旅游、光伏、采摘、服装加工“五大产业”发展初具规模。
栉比相邻的院落、极具特色的民宿与河岸宽阔的沙滩,在黄河的臂弯里浑然一体,犹如一幅水墨画映入眼帘。覆盖在家家户户屋顶的蓝色光伏板通过一根根电线,将产生的电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电网。并网仅六个月,来玉村光伏产业实现“阳光红利”17万元,平均每户分红1700余元,屋顶的一块块光伏电板,名副其实成为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与“网红打卡地”尖扎县德吉村一样,每年5月至10月,是尖扎县沿黄各个乡村旅游点最为热闹的时候。作为全县乡村旅游的代表,德吉村以其秀美的风光、亭台楼阁、沙滩、码头和美食引得游人纷至沓来,短视频平台、微信朋友圈处处晒德吉、唱德吉、赞德吉。
据悉,在来玉村高端民宿和商业中心综合体拔地而起的同时,尖扎县投入资金,铺就了一条800米长的沿黄景观大道,连接了来玉和德吉两村。杨吉加说,作为网红打卡地的德吉村每年吸引很多游客,但是由于高端民宿和餐饮的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此,尖扎县利用来玉村优势,打造高端民宿产业,开辟了从德吉到来玉一条完整的旅游链条。这是尖扎县打造全境旅游实践中最具特色的发展模式。
几年来,尖扎县以坎布拉景区为龙头,谋划了以由北至南百里黄河景观廊道为一线;黄河、隆务河流域为两河;南部大小环线和黄河水路环线为三环线的“一线两河三环”旅游大环线,28个景点像一颗颗明珠,串连在环线上,使得尖扎旅游的未来有了无限可能。
如今,尖扎县结合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先后争取投资25.67亿元,完成了坎布拉俄家台服务基地提档升级、县游客服务中心等92项文旅项目。同时,促进“旅游+项目”等多种业态融合,引导和鼓励群众在重点景区、景点和县城周边开办宾馆、农家乐,让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在独栋民宿和综合体建设基础上,来玉村10户搬迁农牧民通过政府牵线,获得资助,将自家院落改造成了农家民宿。走进冷措吉家的院落,实木结构的农家民宿已完成装修,她正用腻子仔细封住木头上细小的裂缝,为下一步的喷漆做准备。在院落一角,整齐地摆放着两组货架,里面摆满了各色各样的小吃和饮料。
来玉村是尖扎县“山上的问题山下解决”成功示范的一个缩影。时至今日,全县已实施萨尕尼哈社区、德吉村、寺门村、东果村、莫合加村和县城安置小区多个易地搬迁安置项目,3000多名农牧民搬离旧环境,依托天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过上了新生活。 图 / 记者 张海麟
来玉村换新颜
搬迁后的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