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德吉村  幸福村

第A5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1 月 07 日 星期五   05

德吉村 幸福村

冬季的德吉村,远处是云雾缭绕的雪山,眼前是静静流淌的黄河。近年来,德吉村把自然生态、乡情乡愁与发展旅游经济相融合,铺就了新的富民之路。与水为邻、与山相望,这个依偎在黄河臂弯里的新村正焕发出新活力。

日子越过越好,夏吾加很开心。

德吉村村民达巴开了一家小卖店,生意很不错。

达巴的幸福账单

德吉村藏语意为幸福村。对于村民达巴一家来说,从深山搬迁到黄河岸边,是他们一家幸福生活的开始。达巴原本住在马克唐镇李加村,长期以来行路难、吃水难、求学难的问题制约着村里的发展。2016年,尖扎县在昂拉乡河东实施了易地搬迁项目,将全县7个乡镇30个村的251户牧户安置在德吉村。

“易地搬迁后,我们家家户户住上了新房。以前种地是全家唯一的收入,德吉村旅游红火后,我和妻子把院子改成了小超市和民宿,生意还不错。”

说着,达巴翻开账本,一笔笔记录着今年的“幸福账单”,从小超市到牧家乐的收入,数字背后更是达巴一家努力奋斗的见证。达巴说,旅游旺季的时候,他的牧家小院每天接待的游客能达到百人左右,年均收入超过3万元,一家人的日子越过越好。

欠却杰巡检光伏设备。

欠却杰的“阳光存折”

“光伏发电板要定期清理,板上的灰尘会影响发电效率,会影响光伏收益……”一大早,欠却杰挨家挨户检查着发电设备运行情况。有的村民不在家,欠却杰便和邻居一起爬梯子、上房顶,仔仔细细地检查着每一块电池板,想趁着晴朗的好天气,多发点电。

为了让德吉村的每一名搬迁群众都能稳定脱贫,2019年,尖扎县依托当地光照充足的有利条件,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实施户用光伏扶贫项目,建立了长效稳定的产业扶贫方式。目前,251户搬迁户预计每户每年可稳定增收5000元。

欠却杰是从坎布拉镇搬迁到德吉村的村民,在光伏扶贫政策的帮助下,欠却杰家的屋顶上安装了太阳能光伏板,不仅他家的电视、洗衣机等家电都是由光伏发电来提供用电,还能享受“阳光红利”。欠却杰说,现在每天最关心的是天气,只要有太阳,乡亲们就有源源不断的收入。电表箱不停闪烁的数字,也是每家每户增收致富的希望。

下吾端智的妻子旦正卓玛在厨房忙碌。

下吾端智的身份之变

中午,村民下吾端智的家里很热闹,大人小孩围坐在桌边吃着午餐,一碗热腾腾的奶茶,更是让下吾端智的心里倍感温暖。

从牧民到牧家乐老板,下吾端智身份的改变要从德吉村乡村旅游的发展说起。易地搬迁后,凭借得天独厚的黄河旅游资源,德吉村以“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引导群众走旅游脱贫的路子。随着省内外游客的到来,好风景也为德吉村村民带来好“钱景”。

2018年,下吾端智和妻子旦正卓玛在德吉村开起牧家乐,赚到了第一桶金,虽然第一年的收入只有1.8万元,但让下吾端智看到了旅游的前景。第二年,下吾端智的牧家乐提档升级,不仅能为游客提供住宿,提供的午餐、晚餐也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藏家美食,牧家乐的收入翻了一番。

“过去,我们虽然守着好风景,但没钱。现在,依靠乡村旅游,家家都过上了好日子。”说起德吉村的变化,下吾端智感慨道。脱贫后的德吉村家家户户都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大家都铆足了劲奔向好日子。

村民加羊索南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延伸阅读

2016年以来,尖扎县将易地搬迁作为落实精准扶贫政策的一项重要举措,统筹实施了“水、电、路、污、厕”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射箭场、绿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依托黄河风景、气候、海拔、区位等资源优势,德吉村培育了以乡村旅游为龙头,特色农业、文化、光伏等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多业共生、多轮驱动”的扶贫特色产业。如今,德吉村226户、89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已全部脱贫,搬迁群众收入从搬迁之前的年人均3258元增长至目前的12945元。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