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一:生态保护成效显著。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三江源生态保护、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34.9平方公里、退化草原70.4万亩,完成国土绿化49.9万亩、超出省定任务19.7万亩。制定《黄南州水资源保护条例》,修订《黄南州林木管护条例》。“河湖长制”持续巩固,“林草长制”全面推行,两轮次中央生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圆满清零,荣获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河南县被评为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文明成为黄南最丰厚的底蕴。
亮点二:项目投资持续发力。全年共实施建设项目656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2亿元,黄南机场选址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西成铁路黄南段、张汶高速同仁至赛尔龙段、国道310尖扎至贵德段、郭麻日大桥、330千伏输变电、天然气入州等一批支撑黄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快速实施。同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洮河源头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等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盘子,支撑发展的条件明显改善。
亮点三:绿色农牧独树一帜。在全省率先实现天然草场、牲畜有机认证和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全覆盖,“泽库羊”入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和全国十大优异畜禽遗传资源。新增绿色食品认证产品42个,有机产品和绿色食品“双认证”产品达到35个。河南县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泽库县入选全国牦牛全产业链典型县,黄南正朝着打造质量高、效益好、竞争力强的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阔步前行。
亮点四:文化旅游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大型藏戏《意卓拉姆》荣获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优秀剧目奖,新认证世界纪录两项,同仁市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成功申报3A级景区7个,坎布拉景区通过整顿恢复经营。高质量承办全省乡村旅游现场观摩会,扎毛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德吉村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成功举办第三届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和黄河国际铁人三项、那达慕等节庆赛事,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亮点五:新兴动能不断积蓄。“放管服”、财税体制、国有企业、供销社、自然资源资产等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积极参加“青洽会”等大型经贸活动,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2项,签约金额突破100亿元,到位资金14.7亿元。优化工业结构,精心谋划水电、光伏、风能等互为补充的清洁能源产业布局,屋顶分布式光伏示范县项目和一批牧光互补发电项目加快实施,全州清洁能源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27万千瓦,清洁能源产业成为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绿色发展的强大引擎。
亮点六: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深入推进高原美丽城镇建设,全年实施城镇基础设施项目112项,完成投资22.1亿元。同仁、尖扎城北新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和日镇美丽城镇开工建设,王家乡荣获全省美丽城镇建设优秀奖,风貌改造、老旧小区整治加快实施,城镇品质明显提升。全面启动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打造省级乡村振兴和旅游试点村23个,完成30个国家级传统村落挂牌工作,建设高原美丽乡村22个,城乡面貌正在发生质的改变。
亮点七: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年公共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82%,年初承诺的10大类28项民生实事工程全部办结。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力有效,疫苗接种年度任务超额完成,坚决守住了疫情“零输入、零感染”底线。中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自主研发藏药制剂种类达857种,产量突破80吨。教育布局调整圆满收官,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5个配套文件,教育发展短板进一步补齐。启动环卫工人暖心早餐工程,城乡低保人均标准分别提高5%和8%,各族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亮点八: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定维护全州政治、经济、社会安全。政府债务化解工作有序推进,银行不良贷款实现“量率双降”,守住了财政金融安全底线。《黄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颁布实施,《黄南州犬只管理办法》印发施行,《黄南州城乡社区治理条例》立法进程加快。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斗争步入常态化,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达96.35%。国家和省信访局交办的重复信访事项和信访积案全部化解,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7.5%。实施“民族团结进步+”融合发展行动,同仁市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编制完成“1+41”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全州社会大局稳定和谐的局面更加巩固。
2021年,黄南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海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呈现“八大亮点”。
山水新同仁 图 / 张海麟 摄
青海“小三亚”——德吉村
鸟瞰最美乡村扎毛
泽库县“拉格日”规模化养殖
黄南州天然气利用项目管道输气工程在尖扎县尖扎滩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