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望见雪山草地、看过江河湖泊、见过飞鸟鱼虫,漫步在河南县,既可以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可以体会到大美青海正在演绎的生态文明建设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的精彩故事。
扎西东珠是河南县当地牧民,也是河南县众多生态环保志愿者中的一员。
3月早春的清晨,像每一个平常的日子一样,他迈步走向蒙旗草原广袤的湿地。从他的眼眸里,你能看到云天、山水、湖草、鸟兽,这是一个牧人眼中的草原,是他心心念念的沃水丰野。
然而,20年前的河南县并非到处是绿水青山。
“十几年前,每次到秋冬风大的时候,天空中到处都能看到飞起来的塑料袋,草原上也到处都是。早些年,我们村里还出现牛羊无端死亡的现象,当我们切开它的胃的时候,发现里面塞满了‘白色垃圾’。”扎西东珠回忆道。
2004年,河南县委县政府率先在全省实施“禁塑”工作,比国家出台“限塑令”政策还早4年。随后又相继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明文规定禁止销售、提供、使用塑料袋,向“白色污染”宣战,倡导低碳、节俭、绿色、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
“对牧民来说,草场就是命根子。”扎西东珠告诉记者:“当年听说政府要出台‘禁塑令’政策,我举双手赞成。”
从此,“保护环境”成了河南县各级党委政府的共识。“环境卫生整治”成了村规民约。
“除了每月全县开展的环境卫生整治日,我们还在每月13日和26日自发在草原上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清理转运生活垃圾、水源地垃圾等。现在已经看不到塑料垃圾袋,生态管护员也能减轻一些工作负担。环保宣传比较多,大人和孩子的环保意识都提高了。”河南县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恩科说。
近年来,河南县以打造“全域无垃圾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开展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实际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分类推进农牧区生活污水治理。争取生态环保类资金4800万元,实施了河南县生活垃圾分拣分选及资源化处置利用项目,组建乡镇、村保洁员队伍及生态环保志愿队,定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形成了环卫、生态公益岗、干部群众共同治理的环境整治新模式。通过系列举措,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3.4%,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6.4%;辖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7%以上,流域断面水质达到或优于Ⅱ类标准,土壤环境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不得不说,自“禁塑令”推行以来,坚持“抵制白色污染、保护美丽草原”已内化为河南县各族儿女内心深处的行动自觉。
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河南县在“全域无垃圾示范县”基础上,以“创建全区域无垃圾示范县”为目标,高质量打造“纯净河南·幸福蒙旗”,守护着“这片绿”,向党和人民呈上一幅“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丽画卷。
(来源/ 青海新闻网)
俯瞰河南县城 张海麟 摄
夏日的蒙旗草原 张海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