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特刊 ——  记同仁市加吾乡俄毛小学教师索南加

第A5版:特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6 月 17 日 星期五   05

乡村老师的这一天

—— 记同仁市加吾乡俄毛小学教师索南加

一面红旗、一排平房、一缕炊烟,这是一所35名学生的乡村小学——俄毛小学。

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三千桃李,这是一名执教三十年的乡村教师——索南加。

从家里到学校,从隆务谷地到加吾山顶,来回30公里的山路上,留下了他往返的足迹。

山顶的一方三尺讲台,他一站就是三十年,培育出了一代又一代山里的孩子,守护着一代又一代乡村孩子的读书梦。他用执着的坚守和无尽的大爱,谱写了一曲乡村教师烛光奉献的精神赞歌。

清晨的闹钟把索南加从梦中唤醒,时针指向了六点。简单洗漱、就餐后,借着台灯的光亮,将早课的重点和难点详细记录,又不时翻看学生作业,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安静的书房里,只有窸窸窣窣的翻书声和笔记声。

七点三十分,朝阳初升,索南加踏上了上班的路。“从州上到俄毛小学将近30公里,这段上山的路有四十道弯,开车将近40多分钟。”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向山顶驶去。

看着新修的盘山公路,索南加陷入了回忆。“1992年毕业,我去的第一所学校是加吾乡满仓小学,教室是1958年修建的木头平房,桌凳是木板和砖垒起来的。学校没有自来水,下雨天我们拿盆接水用作生活用水。教室里的尘土有30公分厚,踩一脚土像开花一样四散开来,更别说什么教学用具、学生用品了。老师的工作除了上课,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是劝学。家里没有劳力、交不起学费、读书不重要的陈旧观念,这些都是辍学的原因。那时候学生和老师都很艰苦,不少老师来了就走,留不住。但是,当我看到学生读书时认真的模样和对知识渴望时,内心深受触动。我也是农村的孩子,也清楚乡村孩子读书的困境,因此更加想要留在乡村,守护乡村孩子的读书梦。”

八点的校园,朗朗的读书声从教室里传来。加吾乡俄毛村小学、加吾乡俄毛村幼儿园的牌匾立在红砖砌成的门墩左侧,推开铁栅门就是这所小学的校园。一排七字排开的8间平房是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房前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4个班级、35名学生、5名教师,一个篮球架,一块水泥操场,便是学校的全部。循声而去,三年级教室里的学生在朗读课文,一张张稚嫩的脸上,满是对新知识的渴望。

八点十分,上课铃响起。索南加走进一年级教室,开始了今天的课程。“今天我们的上课内容是《我的理想》,理想就是我们努力学习的目标,我们人生的追求和想要成为的人。”

“我想成为一名医生,可以治病救人。”

“我想成为一名科学家,制作火箭。”

“我想成为一名老师,教授知识。”

……

每一个理想都是一颗星火,在此刻汇聚成滚烫星河,承载着美好的未来。

九点四十分,课间活动是操场最热闹的时候。索南加组织学生打篮球、跳绳、踢毽子等活动,各小组之间的竞赛让活动更加紧张,欢呼声和喝彩声在校园里回荡着。

十一点,索南加和老师们着手准备学生午餐。“小学生每人每月享受100元的营养餐补贴,幼儿每人每月享受150元的生活补助,但是我们乡村有乡村的特殊性,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有些甚至住在亲戚家,农忙的时候很多学生中午饭只能吃馍馍。学校综合考虑后,将学生的生活补贴用来给学生做午饭和营养餐,让学生们中午也能按时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正午时分,午餐时间。土豆、粉条、牛肉、白菜,在学校老师们的精心烹制下,热气腾腾的烩菜出锅了。学生们依次排队打饭,开心地享用午餐。

和学生一同吃过午饭后,索南加并没有闲下来。把操场上玩的学生一一叫进教室,叮嘱学生午休,保证下午学习的精力。乡村老师除了教书,也如父母一般,照料他们的生活,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学生年龄太小,父母外出打工后他们很难适应,会出现哭闹、不想上学、不听课等状况,老师还需要去宽慰、疏导,让他们慢慢调整、适应过来。”

此时,索南加才回到办公桌前。两摞作业本、一个茶杯、一台电脑、一摞教科书,还有一张贴在墙上的课程表就是他的全部。这位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半生的老师,鬓角也有了丝丝白发,眼神也不如当年般目光灼灼,办公桌的抽屉里还放着常用的眼药水。翻开泛黄的工作日志,字里行间诉说着他过去的三十年。

“1998年,担任加吾乡曲加村曲加小学校长一职。”

“一场暴雨让校园陷入一片泥泞。‘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把能用的脸盆放在角落,找了一块塑料铺在床上就凑合着睡觉了,此刻最大的希望是雨能停。”

“学生听不懂汉语、不会写汉字,我们三名老师一直想办法解决,课本、卡片、动画片,想方设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

“今天召开了家长会,全校17名学生的家长和村支部书记都来了,共同商讨全村学生上学的事宜。最难的是改变学生、家长的思想观念。”

“三年时间,学生成绩显著提升,我校考试成绩排在了加吾学区第一名。随着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数量已达到63名,辍学的学生也回归课堂,入学率达到百分之百。”

这所与满仓小学同年修建的学校,面临着教室破旧、桌凳损坏、缺设施缺水等同样的现实困境。索南加辗转多处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在教育局和爱心人士的资助下,筹集16.8万元资金,新建了4间教室、4间宿舍、煤房、学校大门和卫生间。昔日破旧的学校焕然一新,崭新的教室、平整的操场,让学生更加喜欢校园生活,更可喜的是学生和老师克服室外教学的重重困难,取得了加吾学区考试第一名的成绩。

2002年,索南加荣获“黄南州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也是乡村教师的骄傲。”索南加自豪地说道。

下午五点三十分,放学的铃声划过忙碌的校园。迎着加吾山顶的日落,学生踏上了回家的路。

夕阳下,索南加的背影愈显沧桑。

这条漫长、蜿蜒的回家路,他一走,就是三十年。

当他回忆起艰难的求学之路时,眼角泛起了泪光。“小时候家里困难,母亲一个人把我拉扯大。鞋底早已磨破,大拇指也露在外面,我的鞋子是别人不穿的破鞋;一个绿色的单肩书包我从小学背到了高中,书包的补丁一层摞一层。院子里的梨树是我们全家的指望,虽然一个梨只能卖一分钱,但是母亲一分一分攒着供我完成了中学学业。上大学时,为了我的生活费,母亲把家里刚生的牛犊以350元的价格卖了,每个月给我寄50元的生活费,这样将近支撑了我一年的生活费。现在每个月有工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想着尽自己所能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索南加第一次看到杨秀措是在她家门口,家里人外出劳作,她由于双腿残疾无法动身,一直静静地坐在家门口等着家人回来。那时她已经有十几岁了,家人考虑到她的身体状况,并没有送她上学。“那时我就在想,怎么样能让她来到课堂上,让她学习知识,我多次去她家走访,说服她爸妈送她上学。看到她出现在学校的那一刻,我无比高兴。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她慢慢地适应了学校,学生们也很喜欢她,也许是因为她年龄稍微大一点,学习也很好。现在的她已经融入社会,在同仁市和她姐姐一起经营一家手机店,她每次遇到我都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脸上时常洋溢着自信、阳光的笑容。”

学生夏吾措是索南加的遗憾。父亲离世时夏吾措一年级,弟弟学前班。母亲夏毛为了生活每年夏天去山里挖虫草,家中只有年迈的老人、两个孩子和一头牛,索南加再三叮嘱母亲夏毛,一定要让孩子读书,因为他知道只有读书才能让他们一家从困境中走出来。“我作为她的老师,很希望她能通过读书来改变人生,走出大山。”从那年起,索南加承担了姐弟俩读书的费用,分担求学的难处。夏吾措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同仁市民族中学。半年后,老人生病、没人放牛、需要操持家务,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打碎了她的上学梦。每年夏天夏毛挖虫草时,和学校老师一同肩负起了照顾老人的责任,老师们甚至替她家放牛,只为了让姐弟俩安心上学。在送夏吾措回校时,还给她买了床单被套、学习用品。“再次回到学校后,她在学习上更加努力,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但初中毕业后,她艰难选择放弃继续上学,听到后我也很痛心、很遗憾。”

每一名学生的名字,每一名学生的家庭情况,索南加都了然于胸。俄毛村的每一户人家,每一条巷道他都一清二楚。作为一名扎根基层的乡村老师,他不负学生、不负家长,用真心和真情在农村教育的沃土上辛勤耕耘,默默奉献。

翻开他的笔记本,密密麻麻地记满了被资助的学生:夏吾李太、完德加、多杰吉、尕土才让;孤儿、单亲家庭、贫困户;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仔细分类、标注后,索南加把自己的工资分发给每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手里。十几年来,他的善举犹如冬日的暖阳,温暖着求学路上艰难前行的莘莘学子……

人生有很多选择,索南加却用三十年,选择平凡、选择深山、选择奉献,只为山上的孩子有学上,守护山上孩子的滚烫理想。如他所说,哪怕到退休的最后一天,我也会坚守在乡村学校的三尺讲台上,这是我最初选择留下的初心,也是作为一名乡村老师的使命。

草原上的课堂

课后辅导作业

藏语文课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