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化专刊 金色热贡:祈福庆收的六月会

第A7版:文化专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08 月 12 日 星期五   07

金色热贡:祈福庆收的六月会

△热贡六月会

△煨桑

我来黄南已有六个年头了。六年里,为了一日三餐、柴米油盐,我总拘泥于眼前的日子,不曾主动感受黄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虽有耳濡目染,但也少得可怜,六年的光景,我仿佛从未真正走进过此地。想来也是很遗憾的,毕竟我以为的异乡,已然跟我当下的生活难舍难分了。

直到近日,有人约稿,让我写一篇关于“六月会”的文章,我才有了想要去看看“六月会”的想法。毕竟,这时的黄南地界,“六月会”是占了主场的,走进大小村庄,都会被浓厚的节日氛围包裹着,显得格外喜庆。于是我在微信朋友圈发了一条想要去看看“六月会”的想法,所幸的是,发出去不久,就有好友邀我去看“六月会”。这样的开心是难掩于心的。

次日清晨,好友带着家人和我一同驱车前往年都乎村观看“六月会”。当然,她也是受邀前去的,于我真是沾了好友的光。如果单我一人去,那将必然像极了初来乍到的毛头小伙子,东碰西撞也未必能如了心愿。所以,借此机会,再次向好友及盛情款待我们的好友的同事及家人表示深深地感谢。

到达年都乎村后,我们简单地相互问候,而后就匆匆去了“六月会”的现场。乡间的小路,总不像市区的柏油路,平坦开阔,即便十字交叉,路也是很明朗,很清晰的,如果不是像我一样的路痴,走过一遍便会了然于心,乡间的小路,绵延且多路口,绕来绕去,虽条条小路都能通大路,但过程是曲折的。主人家看了一半儿,就回去给我们准备午饭了,我们几人看完再回去时,却忘了来时的路,也是费了一些周折,来回转悠了几圈,才到达她家。

我们先是到了年都乎的寺庙里,眼见着大人小孩,男人女人围满了会场,人山人海略显夸张,但也是人人扎堆成群,仿佛集市一般。当代社会里,男女之别已然不是很明显了,男人能干的,女人亦能干,除了极个别特殊行业外。于是在我看来,男女之别除了生理有别外,其他,大可一样了。只是,今天的经历,又让我恍如隔世般明白了,男女终归还是不同的,尤其在宗教信仰之中,更是显而易见。

今天家家的男人都是英勇的,如同威猛的老虎一般,充满野性、蛮性,让自己的女人倍感荣耀。今天的女人们,却是不能走进寺庙的,甚至是不能靠近的。男人们大步往来于寺庙之中,尽显尊荣。而同样身为女人的我们只能站在寺庙外,窥探里面发生的一切。我们站在高出寺庙一截儿的庄稼地里,踮着脚,你推推、我搡搡地在女人堆里争着那一席视线最佳的位置。站稳了脚,便不敢再挪步了,因为总有人插缝抢地界儿。

我们站稳了脚,铆足了性子,等待着法会的开始,谁曾想,一位老者爬上土堆,手里拿着杨树条,冲着我们大声呼喊着,他说的土话,后来经别人翻译,大概意思是“女人们快点离开,快点离开。”老者的杨树枝子,在他熟悉的女人身上来回拍打着,那表情难以言喻,说很严肃,却也能看出一些温和样来,但也万不能用“温和”二字来形容,毕竟他是真的在驱赶我们,而且不止一次。总而言之,老者一来,我的心就七上八下,无处安放,仿佛踏入禁地一般。后来,有着多次观看经验的朋友告诉我:“不用理会那老者,让他尽情地喊吧,你只当没听见。”我也就默默点了点头,继续站在原地不动。

空气中散发着煨桑时产生的白烟,那烟直冲云霄,仿佛跟报信儿似的,通向神界,告诉镇守一方的各路神仙,“您的子民已准备好极佳的贡品,敬候神的光临。”那几股白烟里夹杂着果香、肉香和麦香,里面还有或深或浅的松柏香,那味道是我极爱闻的。儿时,妈妈也爱在家里熏松柏,那味道使我心旷神怡,原本浆糊一样的脑子,闻了那味似乎清醒了不少。

伴着欢腾的鼓声和矫健的舞步,插钎活动开始了。年轻的小伙,赤裸着上身,为神献舞。期间,高亢的富有原始野性的呼喊声不断,那呼喊声,一度让他们的气氛达到了顶点。他们虔诚地为神献舞,法师挥手间,为勇敢的小伙儿插钎,一个个铁钎在法师们的手中,成为了神钎,那钎有的插在了脊背上,有的插在了脸颊上。法师插钎时,我仔细观察着小伙儿们的表情。在他们脸上,我似乎看不出半点儿痛苦来。反而,我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出了火一般的兴奋和激动。插上钎,他们又到了舞队中,继续欢腾地跳着,用尽浑身的力气,大大地甩着背上或是脸上的钎子。

后来,我问过他们之中年仅13岁的一个小孩:“插钎疼吗?”小孩完全没了跳舞插钎时的英勇。反而,有些羞怯地抿了抿嘴告诉我“不疼”。我能看到小孩插过钎的地方微微有些红肿,其他,再无任何特征了。我又问:“插钎时,你害怕吗?为啥要插钎?”小孩又抿了抿嘴,红着脸摇着头告诉我:“不害怕”,半晌才说“是家里人让我插钎的”,我再问,他显然已经不知道如何回答我的话了。于是,我朝着他,竖了竖大拇指便离开了,为他勇士一般的胆识点赞。

插钎足以让我震撼了,钎子插过的地方,不见一滴血,也不会使人感到痛苦,这是何等的神奇!可接下来的一幕,更让我震撼。

法会已开始半晌了,原本维持场子的老者,似乎也无暇顾及我们了,于是我与好友尝试着走进寺庙。因为,我们先前站的地方,被寺庙里的一颗小松树挡住了视线,那小松树像看管寺院的小师傅一般,将我们这些女人拒之门外,不容我们窥探寺院内一切神圣的祭祀仪式。我与好友试探着走到了寺庙门口,最终寻了一处视线极佳的角落,探出了脑袋,向里面张望着。此时,较刚才,我像是戴了一副超清放大镜一般,看得更清楚了。

勇士一样的男人们,此时盘腿坐到了地上,跟着法师一起诵经。那诵经声悠扬浑厚且显得格外庄重。法师原有四个,但因其中一个法师年龄太小,还不适宜参加,所以台上只有三个法师。他们身后各有一顶轿子,轿子里各有一尊神,法师们分别代表着其中一尊,我只知道其中一尊是二郎神。二郎神的法师,身材尤其魁梧,看着有180多斤,头发半披到肩,羊毛小卷,那小卷必然是天生的。身披七彩斗篷,挂着小铃铛,在台上来回踱步诵经,其余两个法师也似他一般,在台上来回踱步,嘴巴一直在颤抖,一只手也是,似乎不由自己控制得一直在颤抖。

代表二郎神的法师,在台上双手捧着洁白的哈达,双脚很有节奏地在台上来回转着祈福诵经,一段又一段,我看得几乎入了神。不一会儿,眼见着那法师已慢慢口吐白沫,表情不似从前那样淡然、平静了,反而有些痛苦、狰狞,直到他捧着哈达,全身开始抽搐,口中的白沫越来越多,两人跳上台,环抱着他,在男人们又一次地欢呼中,他逐渐恢复了平静,直到瘫坐在地上。

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法师,也似第一个法师一般,开始依次诵经,每一个法师被神附体后表现又似相同,但也是各有不同。其中一个法师,梳着过腰的长辫,他是三位法师之中,表现最突出的,我几次看到他拿着酒瓶,径直往嘴里灌,白酒在空中连成了线,不间断地流到了他的嘴里。负责看护他的男人,接过酒瓶,时刻护他周全,也为他体贴地擦着汗水和酒水。神似附体了,他面目十分狰狞,上排的牙齿咬住嘴唇,露出一排牙齿来。法师面色铁青,如果那时他脸上的青筋是明显的,我想一定会爆起。他的身子腾跃着向前扑,如同猛兽一般。也有两人环抱着他,不多久,他也逐渐恢复了平静,瘫坐在地。

我被眼前的场景一次次震撼着,我也忘乎所以地定神看着,对眼前的一切简直不敢相信,却又是不得不信。一切罢了,我也跟着队伍散场了。天空是淡蓝色的,不夹杂一丝浑浊,焦灼的阳光环绕四周,不留一点余地。油菜花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结出了菜籽儿粒粒饱满。麦田里的麦穗,已是青黄参半,不多久,人们也该下地收庄稼了。我想此时的热闹是属于我们的,但也是属于他们的,但归根结底还是属于他们的。毕竟“六月会”是祈福庆收的,是为这片金灿灿的庄稼地而举行的盛大节日。

回去的路上,先前我也提过,我们迷了几次路,但在这段路上我们也聊了彼此的体会,好友的爱人讲了一句极富耐人寻味的话,我至今都在想。他说:“看着面目越是狰狞的人,其实内心越干净、纯洁且善良。相反,看着和蔼可亲,人畜无害的人,内心最令人担忧。”这话不是绝对的,但我是认同,最起码在那一刻是我赞赏的。毕竟那三位法师的情形还历历在目,那完全不由自己控制的神态,也吓哭了在一旁观看的半大小女孩。下午,我顶着烈日,在不能打伞,不能戴帽子的情形下,冒着皮肤被晒黑、被晒伤的必然风险,去跟老头、老太太们看祭祀仪式时,愈发觉得那句话值得好好去体会。

祭祀活动开始不久,法师就用手召唤着我们,这时不分男女都可前去。不过围在法师周围的必将也是男人们,女人们都在外围。法师们一一做法,开始祈求神附体。主人家先前就跟我说过:“下午的祭祀,会有神旨,神附体后,会通过法师告诉我们今年哪家会有什么喜,哪家会有什么灾,今年应该要注意什么、留意什么,等等。”法师传神旨时,乡亲们虔诚地倾听着,年轻人跟我一样,围在周围只是听着、看着。我留意了周围年龄较大的老人,他们双手合掌在胸前,嘴里还喃喃地念着经,那份虔诚来自心底。

祭祀结束后,我向主人家问了法师在说什么,她也大致给我讲了讲,她告诉我说:“其实我也没能完全听懂,只是听了个大概。”毕竟她也是个年轻人。今年的神旨主要是在讲“人们要懂得尊老爱幼,平时邻里间要讲团结、讲和气……”法师有些狰狞的面目下,却说出了如此和蔼的话语。他讲时,心灵必然是纯粹的、圣洁的、毫无杂念的,一切都是向美好出发,是值得被人们去尊敬的,毕竟,一切美好皆有心生。

时至今日,我才发觉,自己虽在黄南生活了不少时日,但因为自己的闭塞,错过了许多美好。虔诚地信仰,使当地民风淳朴、善良。我虽第一次去好友的同事家,但他们像招待自己的家人一般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可口而又丰盛的饭菜一道道上了桌,醇香的奶茶,不间断地为我们填满,在主人家的热情招待下,我们也像到了自己家一般轻松自在。当天也是缘分使然,从不相识的几拨人,坐在一起,谈笑风生,举杯畅饮。如同好友的爱人,嬉笑间说了一句:“我们着实把客场打成了主场”,这气氛足以使人轻松愉悦。

热情奔放的节日,也使他们成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民族。那天,在寺庙,好友的爱人及儿子,也是受到了极高礼遇,村民们为他们送出了象征一切美好的圣洁哈达,哪怕他们彼此不相识,或许仅有一面之缘也可,接过哈达那一刻,我相信他们都是欢喜的。

六月的热贡村庄,空气中飘来青稞美酒的香味,且伴有清清淡淡的松柏香,野花烂漫、麦穗饱满、牛羊肥美,树丫上也挂满了半大的果子,人们身着藏装或土族衣裳,在欢乐祥和的院落里载歌载舞,掀起全民狂欢。

一个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寿安康的祥和村落在这里赓续血脉,信仰也随之渗入骨髓,成为他们毕生的骄傲。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