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为切实发挥环境监测“千里眼”“顺风耳”作用,黄南州生态环境局在队伍建设、设备配备、能力提升上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全州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稳步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为全州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
锻造高素质监测尖兵,凝聚先锋之力。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组织开展学习培训,有效提升生态环境监测人才队伍业务能力。一是通过引进第三方专业监测机构,增加系统内技术人员与社会技术力量的交流融合,现有专业技术人员21人。二是开展监测业务培训班,邀请多名专家及相关业务一线技术骨干现场授课,进一步提升监测业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共开展业务培训3班次60人次。三是积极组织专业技术骨干、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赴兄弟州市学习借鉴先进监测业务经验及做法,找差距补短板、学精髓悟真经。
配备高科技监测设备,积蓄保障之力。瞄准构建科学、独立、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目标,加快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基础建设,升级实验室精密仪器、现场采样设备,加强自动化监测能力,解决实验场所480平方米,配备大气综合采样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专业仪器设备200台(套),已具备地表水、地下水、环境空气和废气、生物和噪声等五大类环境要素检测能力。投资380万元提升黄南州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监测能力,配备微型环境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站7个、颗粒物激光雷达监测1套、移动走航监测1套,为日常大气环境精细化管理、大气污染过程的应急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开展高标准监测工作,激发战斗之力。坚持科学布局,织牢织密生态环境监测网,全面准确掌握全州生态环境状况。一是全面构建生态环境“大监测”格局,全州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5个、扬尘监测点位10个、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点位1个、酸雨监测点位1个、地表水国省控断面监测点位9个、地表水水质自动监测点位1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监测点位6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环境质量监测4个市县、农村环境质量监测点位9个、国控辐射环境质量自动监测点位1个、省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点10个、污染源监测5家。二是高效精准支撑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管理,对7家污水处理厂、5家垃圾填埋场、15家重点排污单位实施监督性监测,对57家排污单位自行监测指导督促。探索建立执法监测制度,实现执法与监测协同配合的工作新常态,扫除了过去单一执法或监测存在的监管盲区。组织开展全州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出具各类污染源监测数据和信访监测数据381个。三是有力保障疫情防控应急任务,今年疫情期间,累计出动监测人员70人次,采集地表水水样62份、废水水样132份,分析数据206个,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期间饮用水源监测和各医疗卫生机构废水监测工作,为抗击疫情贡献生态环境监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