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尖措给徒弟们传授唐卡技艺。 受访者 供
扎西尖措喜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殊荣,作为老朋友,我特别为他高兴,再次相约走进他的龙树画苑,走进他的画室,走进他的唐卡艺术世界。
扎西尖措慈眉善目,性格内敛,不善表达,始终一脸庄重,见人面带微笑,一副菩萨模样。论手艺水平,论人品修养,论作品质量,在热贡这片土地上,他早已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了。几十年来他心无旁骛,潜心作画,名利从未影响他对唐卡艺术的虔诚和执着。现今得到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的他,仍然保持着原有的精神状态,谦虚谨慎,为人低调,不骄不躁,依旧是潜心唐卡,默默作画。
我自初涉唐卡之时就认识了扎西尖措,在熟悉唐卡、认知热贡艺术的数十年里随之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在吾屯村,扎西尖措一家人的谦和、睦邻是远近出名的,家中弟兄三人,老大扎西是同仁市的畜牧兽医师,父亲离世后俨然充当着长兄为父的家庭责任,老二扎西尖措和老三曲智自小受父亲熏陶,喜欢上了唐卡绘制艺术,而扎西尖措对唐卡绘制尤为钟爱。耳濡目染,他们对唐卡艺术的热衷也传递给了许多弟子,相互熏陶,传承壮大,建起了自己的龙树画苑,形成了规模化的传承基地。
同仁是享誉海内外的热贡艺术发祥地,又是有着世界第二歌剧美誉—“黄南藏戏”的富矿地。同仁是1994年国务院第三批公布的3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2008年批准为继闽南、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之后的第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热贡文化以“热贡艺术”“同仁六月会”“黄南藏戏”“和日石刻”等典型丰富且多形态的文化种类亘古以来厚植于这块土壤,滋根于民间,与人共生,人“神”交际,与生产生活共存的繁衍方式,形成了丰厚的文化氛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民间艺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热贡文化欣欣向荣迎来新的春天。我倾情参与世界非遗名录申报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区工作,与热贡文化结下了不舍的情缘。保护区现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4项,艺术种类多,艺人如繁星点点广布于村落。
可以说,热贡是个不缺民间工艺大师的地方。扎西尖措生在这片丰厚的艺术土壤,生长于唐卡世家,无疑是唐卡艺术队伍中的优秀代表之一。他16岁出家深居寺庙17年,在苦修佛学的同时,为绘制唐卡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离开寺院后数年涉足名寺大山传播热贡唐卡艺术,和其他几位有名的大师一样为扩大热贡艺术的影响力作出了积极贡献。谈起唐卡和自己的成长经历,扎西尖措显得很兴奋,如数家珍讲述起自己的故事,道出了唐卡绘画的体会和硬道理。
绘制唐卡既要热情,还要天赋。1967年出生的他,自小特别喜欢画画。父亲是小学老师,白天上班,晚上就在煤油灯下作画,受父亲影响,扎西尖措耳濡目染,儿时喜欢临摹毛主席画像,父亲说他很有天赋。16岁时父亲去世,扎西尖措常常回忆起父亲在世时常指导兄弟俩画画,也教育他们要学好本领和知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1949年前,涉藏地区现代教育严重缺乏,村里的寺院便成了男孩子求学的地方,家中男孩六七岁出家入寺学习成为村里共守的规矩,学藏文、背经书、熟悉佛学故事和度量经,而绘制唐卡是将佛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的必修课。僧人多有学成还俗者,一边干农活一边绘制唐卡,从而形成了家家有画室、人人是画师、全民从艺的吾屯村景观。扎西尖措16岁出家到吾屯下寺拜师学画,师傅久美曲宗是西宁湟中塔尔寺僧人,是第九世班禅大师的专职画师,7岁出家,93岁圆寂。拜师时久美曲宗已经74岁高龄,但是仍然坚持作画。当时条件很艰苦,扎西尖措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干活,打扫卫生、生火做饭后开始作画,晚上师傅入睡后他点着煤油灯一直画画。师傅夸赞他很用功,有绘画的天赋,以后一定会有大出息。
学画要先学做人,为人诚信,坚守规范,虔诚作画。提起师傅,扎西尖措总是很感慨:“拜久美曲宗为师是我的好机缘,师傅教育我,学绘画首先要学做人,要用良好的个人品德严格要求自己,诚信为人,虔诚作画。”师傅不但教他画唐卡,还教他做人做事,从小至今视师傅为生身父母。“现在回想起来,自己从小坚持夜以继日苦学唐卡,没有辜负光阴,没有辜负师傅的教诲,苦练至今才成为被很多人认可的唐卡画师。无论什么时候要坚持唐卡绘画中的规范,要忠实传统。”跟着师傅学习了7年,到第7年扎西尖措23岁的时候就可以和师傅用同样的速度打底稿,师傅对他甚是满意。母亲也一直很支持两兄弟画唐卡,总是捡拾装水泥的牛皮纸回来裁剪做成本子让他们当做稿纸练习画画。“作为一名唐卡画师,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很重要,要听从老师的教导、接受父母的劝告,对他人要心存善意,要静心,肯吃苦耐劳,克服焦躁情绪,同时要从心底里真正对唐卡充满热爱,做好一生只做这一件事的准备。”直到今日,扎西尖措每天早晨七点多就开始教授学生绘画课程,晚上为学生布置作业,即使学生生病了也要求他们坚持练习不松懈,就是希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有懒惰的思想,培养吃苦、上进的品质。“只有做到忠诚规范能吃苦,自己的绘画水平才会有进步,好唐卡是用心换来的。”
独立创作给了他磨炼技艺、不断成熟的机缘。24岁时兄弟俩收到了塔尔寺西纳·洛桑旦贝坚赞活佛的来信,邀请他们去塔尔寺画壁画。在塔尔寺西纳活佛让兄弟俩画一幅堆绣的底稿,看到底稿的半成品时西纳活佛很满意,说他们就是寺中一直以来想要寻找的画师。“我这才明白这是西纳活佛对我们的考验。”随后兄弟俩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为寺院绘制35幅唐卡,任务完成后得到了10500元报酬,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钱。“在塔尔寺的第一年我们经常从活佛手中借来老唐卡进行临摹,日积月累水平有提升,得到大家的认可。当时夏吾才让大师也在塔尔寺画唐卡,有一次我们和夏吾才让、桑杰本开展唐卡比赛,经过国家级、省级评委评比后我是第一名,夏吾才让大师对我的水平也很认可,开心地同我们讲述他幼年时学画的经历,和我们很相似。”在了解到塔尔寺有58幅古唐卡在1959年丢失后,扎西尖措主动重新为塔尔寺创作58幅画作,西纳活佛对这项工作很赞赏。在塔尔寺11年期间,二人共创作614幅唐卡画作,真正磨炼了意志,提升了水平。
“在五台山佛林寺,我们看出了寺内壁画和佛寺修建中的几处错误,寺中住持拿出两万元请求我们留在寺中帮助他们修改发现的问题,这一留就是4年。”4年间兄弟二人共收徒弟36人,为寺庙创作壁画、佛像等。后辗转至五台山核心地的大显通寺,创作的58卷108张释迦牟尼题材唐卡保存至今。
从事唐卡绘画期间,二人先后在塔尔寺、五台山诸寺、拉卜楞寺、隆务寺和吾屯下寺作画。“最让我骄傲的是为十一世班禅的老师嘉羊尖措在甘肃省拉布楞寺所建宗喀巴殿中作的11幅壁画和同仁隆务大寺时轮金刚殿中画的宗喀巴大师80个故事的10幅间唐,都是我的心血之作。”
唐卡技艺是口传心授,须用心领悟。师者为范,扎西尖措对徒弟们的要求很是苛刻。一要严格继承传统规范,从入学之初就要练好绘画基本功,唐卡从上浆打磨、打底稿、构图、选色料、调色、上色、晕染、描金、开眼等,每一步都有悉心领悟的绝妙,是口传心授的感觉,轻重多少的克度不能准确表达其中的精妙,这也是唐卡绘制技艺传承的神奇和价值所在。二要懂得佛教故事,理解内涵,这样才能在绘画时做到独立创作故事场景。唐卡是以佛像和佛教故事为主要题材的绘画艺术,初学的年轻人对佛学知识、佛教故事和绘画方式的理解不够而增加了学习难度。汉传佛教与藏传佛教画像中人物构图比例不同,如人物的头身比、面部结构比和骨像等都不同,学习唐卡时需要从汉传山水画、人物画先练起,学习才会更容易。三要题材内容入法,要根据佛教中的故事情节,把情节根据自己的理解创作出来,能按照自己的画作叙述完整故事,不能随意创新改编。“无论唐卡绘画怎样发展创新,颜色搭配都要对照传统唐卡搭配,不能随便改变。”对传统的不懈坚守,是扎西尖措对唐卡的承诺。
稳定的市场需求是唐卡艺术得以传承的原动力。热贡艺术源于佛教,所以热贡唐卡艺术的内容离不开藏传佛教。从前热贡艺术一直服务于寺庙,后来通过宣传推广,热贡艺术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热贡艺术,了解热贡艺术。目前大众多为了供奉,佛教题材唐卡在市场上占很大比重。现在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逐渐创新画一些山水画、人物画像做旅游纪念品。而以佛像为内容的唐卡画作市场价值高的原因,一是唐卡艺术多彩艳丽、精妙绝伦、富丽堂皇、高贵典雅,其内容可以寄托诸多美好愿望。二是唐卡绘制工序复杂,选料严格,耗神费时,完成一幅80cm×120cm上乘唐卡少则数月,多则半年。三是“唐卡除了佛像故事以外的其它题材,很多外地人都能临摹,他们的价格要低很多,但不能被称作是真正的唐卡艺术。”谈起国内唐卡艺术市场的一些乱象,扎西尖措认为,唐卡的定义还是要以佛教题材为主,只有以佛教文化融合的唐卡艺术作品才是传统意义上的唐卡,而用唐卡绘画手法创作的山水画或现当代人物画等应列为文创产品,这样对传统唐卡没有直接的冲突,也能很好地发展下去。
“晚熟的果子更甜”。谈起名利,扎西尖措有自己的见解:“我觉得一辈子画唐卡,晚年成名更好,如果我过早地有了荣誉,就会被名利侵扰,不思进取,可能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唐卡技艺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传承下来的,相比老一辈人注重弘扬热贡艺术,如今年轻人更看重名利,急功近利,都想一夜成名,缺乏坚持和吃苦精神,这是要不得的。熟能生巧,瓜熟蒂落,只有长时间地打磨,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创作唐卡就是一种自修过程,是一种境界追求。所以,新入行的年轻人们面对唐卡时一定要做到心存敬畏,静下心,不草率,行端,坐稳,长久坚持,潜心作画。”
免费收徒,只为热贡唐卡艺术后继有人、永续传承。热贡艺术生产性保护的特征体现在热贡地区众多的画院,家家户户作画,各类艺术兴盛的情景。现在龙树画苑共有76名学徒,供养徒弟每年需要花费200余万元,但是每年精品唐卡只能产出20余幅。扎西尖措培养徒弟注重教育他们创作高质量的画作,这样就可以在学成后凭借精湛的技艺立业发展。从有唐卡绘画开始到现在,吾屯祖祖辈辈都遵守免费收徒的规程,从前学生拜师时有献半只羊作为拜师礼的习惯,但是扎西尖措收徒时一改旧俗取消了拜师礼,且对前来学习、请教的唐卡绘画者都是耐心指导,无偿教授。画苑中每个学生的唐卡画作都要经过耐心精细指点,直到满意后才会对外销售。一代一代学生的不断学习传承,加之人们生活富裕后对文化的需求推动了唐卡的市场价值,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唐卡、喜欢唐卡,购买唐卡作为家中的珍藏品。“自己这辈子培养了很多徒弟,出师的徒弟又能延续我的意志继续教养徒弟,并且有的徒弟在唐卡行业里也很有威望,帮助了很多人,让我很自豪。”正是这种以老带新、代代相传,才使得热贡唐卡艺术后继有人,传承延续。对于唐卡艺术的永续传承,扎西尖措大师充满自信:“我们的任务是继承传统,精益求精,保证本质,让热贡唐卡艺术恒久生辉。在古法创新中丰富热贡文化创意产品,让热贡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作者系黄南州委一级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