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二十大精神 黄南州2022年度全面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绩单出炉

第A5版:二十大精神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五   05

黄南州2022年度全面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成绩单出炉

秋日下航拍文旅融合,乐享文化之旅之保安藏式村落。

生态宜居的扎毛乡高原美丽乡村。

组织引领是前提,多措并举强机制。率先在全省成立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专班,印发《黄南州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八大行动”,领导小组下设8个工作专班,健全“四项机制”,拨付专项资金,建成可视化统一指挥系统平台,得到了省长吴晓军批示和肯定。

构建发展新格局,乡村产业有特色。率先在全省印发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行动方案,编制完成先行示范州五年专项规划,同步推进一市三县子规划,投入近7亿元,全面整合涉农、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并引导撬动金融及社会资本加大投入。积极转型发展青稞、油菜、饲草、果蔬“四个万亩”示范种植基地,高质量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生猪“四个万头”高效养殖基地。

天津援青产业兴,互助合作出成效。在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开设黄南州乡村振兴特色产品馆,带动全州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和特色文创产品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联合天津合力打造了绿色有机畜产品研究院、高原病研究所、绿色农牧产业转型升级关键技术示范推广、芦笋高值化加工及综合利用等一批优质“智力+产业”项目平台,成功研发出牦牛奶酪、牦牛肉香肠、精酿啤酒等10个系列新产品。

一村一品强带动,特色产品促升级。尖扎县当顺乡香干村(土烧馍)、泽库县和日镇吉龙村(泽库羊)成功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成为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的典范。

探索总结新模式,联农带农结硕果。同仁市抓住新机遇,抢先实施“3545万头”犏牛基地建设工程,以“整村推进、集体经营、股份合作、农牧互补、草畜联动、循环发展、高效养殖”模式,探索出“12345”(一地两创三促四园五带)产业发展新格局,做大做强万头犏牛产业,构建起资源共享、基地共建、生态保护、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发展格局。

生态畜牧抢先抓,引领带动出经验。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牦牛全产业链典型县建设机遇,稳步推进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为全省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贡献“黄南力量”、凝练“泽库做法”,泽库县成功入选全国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县。

三品一标上台阶,品牌带动强增收。扎实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工作,让好品种、高品质、强品牌、绿色生产成为“天赐蒙旗·全域有机”的鲜明优势,成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的典型案例。建成河南县牛羊活畜交易集散中心,为牧民提供托养、检疫、售卖一条龙服务,带动当地就业、增加牧民收入,促进绿色有机畜产品溯源体系建设,真正实现了“建一处市场、活一片产业、富八方群众、促产业振兴”的目标。

队伍建设是根本,增添人才新活力。立足全州乡村振兴工作实际,抓紧人才交流机遇,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选派州乡村振兴局1名副局长赴国家乡村振兴局挂职,天津市滨海新区、农行青海省分行各选派一名副处级干部到州乡村振兴局挂职副局长,从同仁市、尖扎县、泽库县各选派1名副县级领导干部到江苏对口帮扶地区挂职锻炼,从一市三县各选派1名业务素质优秀的干部到州乡村振兴局挂职锻炼,从各乡镇共选派18名干部到各市县乡村振兴局挂职锻炼,不断夯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基础,全面筑牢乡村振兴人才基石。

乡村治理成效显,培育风尚举措足。全面推进农牧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强化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一约四会”治理作用,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深化年”活动,指导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寺规僧约”“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常态开展农牧区群众性精神文化、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文明新风。

法治乡村添亮点,和睦邻里你我他。颁布实施全省首部基层社会治理领域地方性法规《黄南藏族自治州城乡社区治理促进条例》,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2个、“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3个。深化“枫桥经验”黄南化实践,成功打造“枫桥式”三星级司法所11个、四星级6个、五星级7个。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河南县托叶玛乡曲海村评为第九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文旅融合促发展,乡村旅游再升级。围绕打造省级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不断融入青海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通过政府引导、企业发力、群众参与等方式多点发力,打造了一批特色餐饮、康养休闲、山地避暑乡村旅游亮点,使群众背靠山水生态美景吃上了“旅游饭”,有效带动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传统村落走前列,五个率先结硕果。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力度,率先在全省编制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等,率先在全省申报成功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州项目,率先在全省开展州级传统村落名录评审和挂牌,率先在全省完成国家级传统村落测绘建档,率先在全省开展传统村落数字展示馆建设。

山水黄南风景好,非遗文化魅力多。充分挖掘黄南深厚文化底蕴,发布《神韵黄南·魅力非遗》宣传片,成为青海唯一入选“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国25部优秀非遗宣传短视频展播”名录视频,宣传展示了非遗黄南、山水黄南、乡土黄南独特魅力和优秀非遗资源保护成果。

文旅结合放异彩,美丽乡村游客多。尖扎县来玉村通过“政府投资+招商引资”的方式先后新建了11栋具藏式和江南风格各异的民宿,已成为“五大”产业并存的“黄河民宿第一村”,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德乾村瞄准草原油菜花海,丰富的草地和高低起伏的山地资源,实施“尖扎云边漫步帐篷家民宿”项目,被游客誉为“云边漫步”帐篷家,成为网红打卡地。德吉村入选第一批青海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创建单位。

生态宜居产业旺,依山傍水难忘返。同仁市打造具有民族特色的露营基地,推出扎毛乡“芊桑别院”农田休闲观光园产品项目,引资项目“云端热贡”野奢营地,为乡村旅游注入更多鲜活的可能性,加吾乡坚持推动自然资源与休闲度假产业融合发展,以打造城市近郊乡村旅游休闲功能区为目标,打造“在那东山顶上”旅游项目,实现生态旅游“有颜值有卖点”。

抢占宣传新高地,助推振兴添氛围。建立中央驻青及省垣媒体、州内媒体和地区单位协调协作、联席会议、宣传通报机制。举办“青海这十年”黄南专场新闻发布会,与省内主流媒体策划开展“我在德吉陪您过大年”“山水黄南新样板”“我们的十年·黄南篇”等系列主题宣传。截至目前,中央驻青媒体报道黄南新闻1600余条。“唐卡之乡看扶贫”等系列宣传报道在《人民日报》刊发,尖扎县乡村振兴优秀案例《家门口吃上文化“大餐”,精神生活更丰富》被《人民日报》节选,《黄南:“守绿生金”三江源》在《半月谈》刊发。

产业就业固成果,群众增收渠道多。坚持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带动群众就近就业实现增收的主要渠道,通过技能培训、公共就业服务等途径推动“热贡艺术”“瓜什则酸奶”两个省级劳务品牌和省级劳务品牌优胜奖“同仁黄果”提质增效,大力培树新的优秀劳务品牌,巩固强化“2+1+N”劳务品牌发展模式,被人社部作为典型向全国推广。

生态建设有特色,乡村振兴底色浓。坚持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区域整体生态功能不断提升,持续巩固县乡两级水源地专项整治成果,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大力推进流域污染防治等工作。水功能区达标率100%、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生态宜居的扎毛乡高原美丽乡村。 张海麟 摄100%、一市三县生活污水处理厂达标排放率100%。

防治结合环境优,生态示范成典型。黄河流域尖扎至同仁段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作为我省唯一项目上榜,在全国竞争性答辩中,黄南州在29个省市中脱颖而出,排名全国第一。推行全域“禁塑”,实现县城40公里外乡镇村社垃圾无害化焚烧处理,实现农作物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天然草场牲畜有机认证、牦牛藏羊原产地质量追溯、农牧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四个全域覆盖。泽库县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

四好公路强导向,公共服务再提升。深入贯彻落实省州《关于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2月底,州人民政府与青海交控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地方干线道路养护合作战略协议,开启了全省交通领域政企合作的先例,为全州地养省道和县道专业化、市场化养护探索了新路径。打造全州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全国示范亮点,完成《黄南州农村公路标准化养护手册》编制工作,该手册为全省首个地方性市州级农村公路养护规范。

(文 / 黄南州乡村振兴局

图 / 记者 张海麟 摄)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