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化黄南 隆务演绎三昂索

第A7版:文化黄南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 年 12 月 30 日 星期五   07

隆务演绎三昂索

昂索是藏语音译,源于吐蕃,设于萨迦,原意为侦察边境以内情况和派往边境负责守望的人员,后逐渐演变为管理军民的一般位在千百户之上、相当于万户长的土官。昂索享受世袭特权,拥有辖区内全部土地,由百姓无偿耕牧或交纳租费、供应劳役;掌握区内赋税、刑法,还置武器,设公堂、囚房等;遇有战事,直接从属民中征拔兵员。历史上原循化厅所辖西南番各寨中管理“上龙布十八寨、下龙布六寨、起台沟五寨、边都沟七寨”即隆务、尕楞、道帏、文都四个藏族地区的昂索、千户等头人均系同期来自西藏萨迦的款氏(又译昆式)家族后裔,其中隆务昂索、麻囊昂索、道帏昂索系一门三兄弟。

一、从神话和现实中走来的传奇家族

据热贡隆务昂索家族族源《普空不遍之见》等记述,当初隆务昂索、麻囊昂索、道帏昂索同出一脉,其祖先相传为十三世纪元朝帝师、西藏萨迦法王八思巴从念青唐拉丹科隆务派往安多地区传教的一位修成正果的瑜伽师。这位喻伽师来到安多地方的热贡多哇一带时,遇到几个强盗打劫。瑜伽师施展退敌咒语和施食,施食碰到石崖上,岩石顷刻崩裂,于是人们称其为拉杰直那哇(俗称阿米拉杰)。拉杰直那哇在年桑地方安家居住,娶尖扎滩红宝(意头人)的女儿成家,生子隆钦多德本;隆钦多德本娶萨吉(今四合吉)百户的女儿为妻,落户隆务繁衍生息。当地一则民间故事,传奇地演义出其子嗣的兴旺发达。传说多德本的吾尼(妻子)生了九个儿子,其中神般的三个、人般的三个、鬼般的三个。神般的三个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大叫桑木旦仁钦,自幼苦读经书,后来成为大喇嘛(大活佛);老二叫智华尖参,从小念嘛呢静坐修行,证得精深成就;老三叫罗者森格,自幼勤奋好学,成为大学问家,被明朝皇帝封为大核热布(即大智慧),当了国师。他们创建了隆务寺,成为隆务寺的寺主与活佛。后来多德本又领着人般的三个儿子到兰采山林打了一只梅花鹿,让三个儿子去抓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结果老四儿子抓了鹿角,老五儿子抓了鹿肚子,老六儿子抓了鹿腿。多德本对四子格日说:“你抓了鹿角,表明你的后代中将出现千户和万户”;对五儿子立见本说:“这表明你的后代兴旺有力”;对六子说:“这表明你能走远路,你到东边去当管人的官”。后来这三个儿子分别当了隆务昂索、道帏昂索和麻囊昂索。至于鬼般的三个儿子,一个当了沟让头人,一个当了杂让头人,一个当了羊让头人。

二、三兄弟与其历史舞台三昂索

(一)隆务昂索

上述的传说形象折射出九个兄弟的人生归宿和历史去向,揭示了三兄弟及其子孙漫长而曲折的昂索之路,其中最为显贵而荣达的便是位居根本的隆务昂索(又称上隆务昂索),他在热贡经历长达9代45任600余年的统治历程(其中9代45任仅为后期上隆务地区的执政概况)。而据传说,历史上这三个昂索并非一以贯之的永久制,而是三兄弟系统形成的三大家族相互替换的轮流制,这种轮流制大约在明末清初之时,由于某种因素而中断,使之固定成各大家族的世袭制。可能道帏昂索脱离这种轮流循环的时间更早一些。

据考证,首任隆务昂索为多德本,他在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受封为隆务昂索,开始与隆务寺相互结合,奠定政教合一体制基础。至明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借助朝廷恩宠和宗教影响,逐步将上下龙布等地纳入属下,征收僧税,强化政教合一制度。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隆务寺官却坚参授封为弘修妙悟禅师后的数十年间,其势力有了空前的发展,统摄范围甚至达到今循化、化隆及尖扎、贵南、同德一带。但在必里千户所乃至后来必里卫的约束下,政权扩张受到一定限制,并在土默特蒙古火落赤移牧捏贡川后,隆务寺的势力受到遏制和打击,控制范围大大缩小,政教宗祧一度中断。后来华旦格日依靠洪萨巴图尔的支持袭昂索之职,双方改善关系,隆务寺和蒙古部族结成福田关系,政教势力得到一定恢复。

清顺治九年(公元1652年),和硕特蒙古顾实汗孙达尔济博硕克图济农率部进入黄河南部地区,济农王和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建立供施关系,和硕特蒙古成为隆务寺的重要施主,隆务寺政教发展又昌盛起来。清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清朝平息罗卜藏丹津事件后,实行蒙藏分治,热贡藏区从和硕特蒙古的统治下解脱,划归河州同知管辖。同时认可隆务寺夏日仓——隆务昂索系统政教合一的地方统治体系,隆务寺政教合一制度有了较快较大的发展。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清政府在藏族各部清查户口,委任千、百户等官,隆务昂索受封为千户(实际上为总千户),其部属下设千户、百户,隆务昂索统辖范围逐渐扩大到隆务河流域的十二个部落,俗称“隆务十二族”。

关于隆务昂索所辖部族、户口,素有“黄土房一万户、黑帐房一万户、白蒙古包一千户”之说。解放前后,隆务昂索直接管辖隆务七庄和麦秀两个部落,共一千多户。有关史料记载或可确切反映一些时段隆务昂索所属部落、人口状况。《河州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时,河州必里卫藏族分二十九族,其中纳马的即与明朝建立茶马互市关系的有二十一族,另外八族没有和明朝建立茶马互市关系。西宁兵备副使刘敏宽和西宁卫监牧收通判龙膺纂修的《西宁卫志》记载:明万历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间(公元1595~1597年),黄河南部藏族:“隆卜族,居牧塞外,去申中(原居牧贵德峡,今湟中区东南部)南百余里。有上下二族,西邻思果密(今贵德县境内),东接占咂(今循化县境内),南至黄河。东西二百里,无城廓,多毳帐,间有庐室。户二千,口四千有奇,国师一(隆务寺官却坚参弘修妙悟国师的转世佛洛哲华旦)。”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40年)西宁办事大臣文孚统计,循化厅所管藏族中,“上龙布十八(寨)族,共计一千九百二十七户,额设昂索一名,每年纳粮一百九十二石七斗”。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以后,部分部族移牧“河北”,留居原牧地的各族在新的基础上重新组合,部落有了新的变化,形成后来热贡各部落。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十一月《循化厅地理调查表》中统计,当时热贡地区共有二十九族,将原保安四屯(“四寨子”)的土族和保安堡的汉族除外,藏族部落共有二十四族,五千零五十七户,一万八千四百五十二名口。两名昂索,六个千户。

(二)麻囊昂索

据说六子关却东智被派往今循化地区的下隆务担任昂索(有关资料上讲1348年桑木旦仁钦派六弟关却东智的儿子东智仁青去下隆务担任昂索),称为麻囊昂索(即下隆务昂索)或尕楞昂索,统辖原下隆务五族。下隆务五族又称尕楞六寨。麻囊昂索受封时间文献没有明确记载,估计与隆务昂索同期,约在明朝永乐初年。永乐十四年(公元1416年)五月,明成祖授予下隆务昂索吒石藏卜“广应深觉”象牙图记1颗。清代封麻囊昂索为千户。至解放前夕,始以尕楞千户呼之。“尕楞”一名,系藏语,意为长柱子。据《安多政教史》解释,该地以在尕楞沟下游红土岩中两根柱子样的岩峰而得名。

麻囊昂索所辖的尕楞部落,清代发展缓慢,人户变化不大。清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杨应琚编纂的《西宁府新志》中载:“下龙布六寨,(位于)城西南三十、四十、五十里不等,有庐舍,总管昂索一,名夕力登。内下龙布寨、卑堂寨、哈楞寨、许路寨、坡蓝寨、曲桑寨等,共四百四十六户,共种水、旱地一千七百二十三段,纳粮五十石八斗。”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龚景瀚编纂的《循化志》载:“下龙布昂索剌汉陀卖所管,札失且令、卑堂、哈楞、虚路、坡蓝、曲桑等共五百一十二户,纳粮五十一石二斗。”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西宁办事大臣文孚统计,“循化厅所管藏族部落下龙布‘熟番’六族,五百零八户,额设昂索一员”。

民国时代麻囊昂索辖原尕楞、比塘、曲卜桑、隆务、宗吾占军5个部落,俗称尕楞措哇俄。卡苏(现属循化岗察)和卡加(现属同仁麻巴)等四族曾隶属于麻囊昂索,后来麻囊昂索势力衰弱,加之行政区划变更等原因,卡苏、卡加等不再为麻囊昂索所管。

由于各种原因,麻囊昂索的政权发展一波三折、严重受限,特别是民国中期,遭受青海军阀马步芳的两次军事打击而一蹶不振、急剧衰落,使传承系统直接中断,几近灭亡,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麻囊昂索系统近600年的世袭统治中,据说有68位昂索走马灯式地上任,但大多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不为世间铭记,只有东智扎西、切智拉麻、夕力登、剌汉陀卖、桑丹嘉措、旺智合达吉、赞保麻、加当·洛桑三珠、阿格拉、公保、久西、夏吾等寥寥几位还可在官方的文件和民间的故事寻到一星半点踪迹。

相传麻囊昂索的传承体系与隆务昂索不同,隆务昂索是隆务昂索家族中每四年一轮实行的轮流担任制度下传承,而麻囊昂索是麻囊昂索家族内部实行的嫡长世袭制传承的。

据老人们说,早先麻囊昂索和隆务昂索相互换任,这两位昂索都曾有先辈遗留的公章,并说麻囊昂索的公章是一头卧狮,而隆务昂索的公章是一头站狮。这两枚公章在解放前后遗失。

(三)道帏昂索

据说隆钦多德本的五子切智多巴尖措被派往今循化县道帏等地担任首任昂索(据有关专家考证首任道帏昂索为当时隆务昂索三兄),称为道帏昂索,统辖道帏五族(下分十七族)和夕昌沟藏族(循化撒拉族十二工之一的夕昌工的藏族)。道帏,藏语意为“石头帐篷”,因该地宁巴寨(今道帏乡贺隆堡塘村)西南河滩有一块形如帐篷的巨石而得名。道帏五族原称起台族,分布于起台沟(今道帏沟)。后起台族名消失,五寨部落也发生演变。

据《循化志》记载,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循化厅所属西番四十九寨中“起台沟五寨即都纲寺寨、迭思慢加仓寨、宁巴寨、火龙布寨、锁力盖寨,大小十一庄,共一百八十五户,共种水、旱地九百九十段,纳粮一百八十五斗,总管昂索一,名洛不藏”。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西宁府知府邓承伟组织纂修的《西宁府续志》,在其“武备志”中记载:“起台沟五寨,城东(循化城)六十里至七十里不等,有庐舍,总管昂索一名。”

历史上道帏昂索与隆务昂索关系密切,一定程度上受隆务昂索管束。民国时期道帏沦为一个千户部落,仍由道帏昂索管理。解放初道帏藏族共分四个部落,即道帏上部3庄、道帏下部7庄、道帏中部4沟、道帏昂索神民庄,共计20余村、6000余人。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