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文学副刊         同仁保安:                看见青海历史  记得悠悠乡愁

第A7版:文学副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7 月 14 日 星期五   07

同仁保安: 看见青海历史 记得悠悠乡愁

一盏盏古铜灯,一对对绿釉陶瓶,一个个汉代陶俑……不是省级博物馆,而是小村落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这里是同仁市保安镇城内村。

古代,此处是西羌居住地。

西汉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赵充国在湟水流域威服定羌,保安一带置河关县,并在此置军屯垦,其后历代设官建治。

陵谷变迁,保安屯垦戍边、军事要塞的角色不曾变化。

明万历二年(1574年),由屯首王廷义组织四屯五寨的屯民,驻扎在铁城山上保护保安城,这里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城墙周长684丈,开有南、北两城门,建有城门楼和城墙楼,城墙四角有碉楼。

至今,铁城山城墙、明清驻军营房、烽火台等尚存的遗迹,虽为夯土,却依然坚固如初。

历史,对于保安而言,不是过去,而是出发。

看见——

在深厚的文化底蕴里,传承历史

对于保安这座古城的守护和传承,在看得见历史的人身上。

“我们村有2000多年的历史,自身文化底蕴深厚。”联村干部汪连生说。

我们同驻村干部一道前行,村落巷道间,规整的房屋、精湛的木雕、藏着故事的匾额楹联,脚下的石子路像是一幅缓缓展开的历史画卷。十几分钟后,一片宽阔的地界出现在眼前,在村子的文化广场,保安镇城内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静静伫立。

走进展厅,社火道具、书法绘画、剪纸作品、农耕用具、出土的陶器耳罐等各类老物件琳琅满目。

谁知这件件物品、间间展厅,处处都是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的前身,是游客接待中心。

2016年,这里曾以文化旅游观光接待为目的,由文旅部门投资1600万建成。

建成后却一直闲置,直到2021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各村负责人前往湟中区卡阳村村史馆、苏尔吉村党史馆等地观摩。回来后,望着这座古城,城内村、城外村的干部日夜讨论,决定将古城特有的历史留住,将这里的过往向外界诉说,而游客接待中心也迎来了她的新身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

“守住这里的历史,就是守住这里的灵魂。”保安镇党委书记赵菊萍话语沉稳,不急不徐。

记得——

在纷繁的点滴生活里,汇集乡愁

保安的历史,有着浓浓的乡愁,乡愁的“微光”,是靠乡邻点亮的。

展馆建起来了,展品怎么办?

“我看街坊邻居咋干的,有人带头,我就跟着捐了。”一双粗糙的手抓了抓头发,中等个头,脸庞消瘦,这是城内村村民王西平。

2021年11月,王西平向展馆捐赠了第一件物品,一个解放前的枕盒。“这件古物是我曾祖父置办的。”今年33岁的他常年在外务工。

跟着大家一起捐物品的,还有56岁的金维国,这位老大哥现在还记得自己捐赠的小石磨。“我想为村里的展馆添点儿老物件,看到自己的东西摆在那儿还挺自豪。”一笑起来,岁月的褶皱爬上他的眼角。

王西平的枕盒一直存放在家里,金维国的小石磨年头也不小,能让他们舍得拿出来的,便是那“带头人”。

为了让村民愿意主动捐赠物品,村两委日复一日走进村民家中进行思想动员,召开群众大会,以村民的角度一遍遍讲述如何推进村子的旅游发展,如何将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让每一个人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自己的家乡。

自此,每个主题党日,党员首先带头捐献物品,影响逐渐扩大,村里外出工作的退休干部也加入到捐赠队伍中。

“他是个收藏爱好家,一间房的收藏品全部捐给了展馆。”汪连生话语中无不感激。得知村子里的非遗展示中心在收集物品,张耀武多次与村两委联系,无偿捐赠了200余件物品,价值30余万元。彩陶罐、汉代陶车、海螺化石、凯歌牌收音机、青花碟……“我不要什么东西,只是尽点绵薄之力而已。”回忆与张先生的交流时,汪连生念念不忘对方的这句话。

藏品收集工作持续了近两年,900多件藏品承载着岁月,蕴含着乡情,背后更是保安人的凝心聚力。

眺望——

在特有的优势资源中,统筹发展

不论是王西平还是汪连生,他们身后的保安,和他们一样透露着力量和生机。

在推进乡村建设的脚步中,保安从未缺席。

这座距离同仁市15公里的小镇,有着2917户人家,共12688人。这里是同仁的“北大门”,境内张汶高速和省道318横穿而过,在建过境铁路西成铁路也即将通车。

区位优势之外,保安的人文、自然优势丰厚:民间书法、刺绣、剪纸、花儿会……保安享有“特色文化之乡”的美誉,平均海拔2939米,农业资源丰富,光照充足的保安更是“同仁粮仓”。

2022年,保安完成有机叶面肥施肥面积14666亩,其中粮食作物9434亩,油料4232亩,蔬菜1000亩。同时,保安成功试种10亩高原小米、100亩荷兰豆等特色农作物,逐步扩大种植规模,重点发展同仁金黄果种植、50万羽蛋禽养殖基地,打造特色农牧业产业链。

秉承“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建设理念,保安有条不紊地推进乡村建设。在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项目上,投入680万元新建保安社火广场,房屋外立面改造,整村环境整治,村内景观设置等,成立的保安古城文化旅游合作社,更是让村民不再出远门便能挣到钱。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保安发展商贸租赁、分布式光伏项目,并投资入股同仁市“悦牧人牛羊综合开发市场”,城内村、城外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分别达到50.6万元、36.9万元。

近年来,黄南州统筹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确立“一带两区一中心”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扎实推进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高原美丽乡村、美丽城镇等项目落地见效。

保安镇城内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见证了这里的璀璨,也守望着富饶的未来。

(来源 / 人民网)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