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理论专刊 创新实践  共护“中华水塔” 走“三生”共赢的绿色发展之路 理论学习要下深功夫

第A7版:理论专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 年 08 月 11 日 星期五   07

创新实践 共护“中华水塔”

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有“中华水塔”之称。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共同的发源地,三江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淡水资源补给地,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和澜沧江总水量的15%都来自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三江源保护作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

今年是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周年。曾经,受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影响,三江源生态一度退化恶化,湖泊大量消失,野生动物数量减少,水源涵养能力退化,威胁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从建立自然保护区到设立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从第一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到2021年成为首批正式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从单纯保护生态到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20年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进一步推动三江源保护建设取得新成效,要在“常”“长”上下功夫,进行驰而不息的创新实践。

补齐短板弱项,夯实制度基石。经过多年试点,三江源国家公园构建起省、州、县、乡、村全覆盖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在破解“九龙治水”和监管执法碎片化难题上进行了有益探索。以管理局为龙头、管委会为支撑、保护站为基地、辐射到村的新型生态保护管理体制,实现一套人马管到底,真正把三江源区域严格保护起来。同时,《三江源国家公园条例(试行)》对国家公园内17类违法行为细化落实法律责任,用法治思维筑牢生态底线。在探索实践中不断完善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有助于更好实现“把最应该保护的地方保护起来”的目标。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建好、管好国家公园,离不开所有国家公园“园民”的参与和支持。三江源探索建立“一户一岗”生态管护员制度,目前有1.7万多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户均年收入增加2万多元,让世世代代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保护者与红利共享者,推动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共赢。拓宽绿水青山转化金山银山的路径,让更多人通过参与生态保护改善生活,生态文明建设才能收获不竭的源头活水。

生态环境保护同每个人息息相关,书写“绿色答卷”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前不久举办的中国银联·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合作启动仪式上,中国银联宣布将投入资金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协助三江源生态保护基金会在5年内持续治理1000亩沙地、2000亩草地、建立1000亩动物保护区。用户也可在云闪付APP“低碳计划”小程序积累绿色能量,助力三江源生态保护。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植树树成林。从政府部门到企业,从社会组织到个人,每个主体用实际行动为生态文明建设添砖加瓦,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形成扮靓美丽中国的磅礴力量。

“千湖美景”重现,过去难得一见的雪豹、藏羚羊、白唇鹿、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频频现身,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加……如今,三江源国家公园充满灵动与生机,“中华水塔”坚固丰沛。山清水秀、万物和谐共生的美丽景象,既是对过去成绩的展示,更有对未来的期许: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需要人人参与、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来源 / 人民日报)

编辑:黄南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