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十六届州人大常委会强化政治站位,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州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聚焦州委工作大局,把生态文明示范州建设巩固提升作为届内首次专题询问任务。此次询问是改进人大监督方式的现实体现,也是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具体行动。
即日起,本报将陆续刊发7名报名问询和3名现场随机提问的州人大常委会委员、州人大代表询问,及州检察院、州发改委、州农牧局等9个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应询情况。敬请关注!
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马进贤
我州始终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绿水青山”的生态文明思想,2021年我州荣获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州称号,这是全州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对黄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肯定,这是一块金字招牌。我州还有国家级湿地公园、最美草原和森林、地质公园等绿色资源,黄南生态环境优势明显,把示范州金字招牌和绿色资源的绿水青山转化为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我的问题是,州政府将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工作上取得了怎样的成绩?还有哪些不足?对做好下半篇高地、目的地、输出地建设文章还有什么计划?
州发改委副主任 孟生奇
近年来,州政府在将绿水青山优势转化为金山银山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体现在积极融入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方面。一是谋长远,坚持规划先行。以融入全省战略为着眼点,编制《黄南州“十四五”清洁能源发展规划》《黄南州生态牧光储一体化新能源规划》及一市三县牧光储园区规划,《黄南州“十四五”清洁能源电力输出规划》《黄南州风力发电规划》等各类规划8项。规划中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打造“生态保护+光伏(风电)+绿色有机畜牧业发展”新模式,为实现金山银山转化奠定了基础。二是抢机遇,狠抓项目建设。牧光储光伏项目、分布式光伏项目、风力发电项目、水电项目建设、天然气入州项目、清洁供暖改造工程等多个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取得实效。2021年列入市场化并网项目的100万千瓦(同仁粤电瓜什则乡40万千瓦、中电建尖扎滩乡40万千瓦、同仁国能20万千瓦)牧光储一体化光伏项目均已具备并网发电条件,全容量并网后可年发电15.5亿千瓦时,增加工业产值约3.5亿元;李家峡水电站装机40万千瓦5号机组扩机工程建成投运,预计年均发电量可达14.4亿千瓦时;总投资3.19亿元的黄南州天然气利用工程正式通气点火,供暖季将节约燃煤6.2万吨,碳减排16.49万吨。按照“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的原则,实施各类清洁供暖项目15项,总投资2.8亿元,完成了集中供暖同仁、尖扎煤改气以及泽库、河南煤改电工程,所有乡镇冬季供暖煤改电全覆盖。三是强基础,完善电网设施。谋划黄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推动同仁330千伏输变电站工程建设,并于今年6月建成投运。泽库330千伏输变电工程正在开展征地等前期工作,预计2024年初开工建设。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昂拉变、幸福山变、察汗变计划年内建成投运。
近几年来,黄南州清洁能源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和发展,但依然存在起步晚、底子薄等问题。主要有:一是全州电力基础设施薄弱,输送能力不足。全州无750千伏高等级外送通道,建成的同仁330千伏送变电工程输送能力有限,且泽库330千伏送变电工程预计2025年才能建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清洁能源的发展。二是我州工业发展滞后,无大型用电企业,产业结构单一、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困难重重,地方电力消纳能力严重不足。三是在协同推进生态保护与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以及绿色有机畜牧业等方面措施还不完善。
下一步,我州将进一步推动清洁能源产业带动生态经济向好发展,一是做好草原优化整合工作,合理优化调整草原性质,按照“生态牧光储+高原风力发电+乡村振兴+退化草场治理”的发展模式,在生态治理的基础上,有序保障我州清洁能源用地需求。二是推进我州电网基础建设,加强与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对接,全面开工建设泽库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积极论证尖扎滩和泽库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前期工作,并探索向西宁、海东就近供电的新能源消纳思路。三是启动宁木特210万千瓦抽水蓄能前期研究及纳规工作,加快李家峡20万千瓦混合式抽蓄、尖扎(古浪堤)16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调规工作,力争通过清洁能源高地建设,更好实现黄南生态价值。
州农牧局局长 拉却加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青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结合青海优势和资源,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四地”建设,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设体现本地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为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创建全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先行示范州,是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应有之义和具体实践,是黄南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局紧扣“提质、增量、补链、扩输”实现路径,在体制机制上,构建了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州人民政府共同创建输出地先行示范州的组织体系,建立以输出地专项规划、输出地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厅局州共建输出地建设5年行动方案等的指导意见和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四梁八柱”的基础愈加稳固;在产业结构上,建成青稞、油菜、饲草、果蔬“四个万亩”示范种植基地,高质量建设牦牛、藏羊、犏牛、生猪“四个万头”规模养殖基地,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牧业产值分别达到5.55亿元、10.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9%和3.9%;在主体培育上,2023年新认定国家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12家、省级家庭牧场1家,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社7家、省级示范社63家、州级示范社115家。建设农牧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基地6个,扶持19家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的GIS定位上图,实现经营模式全产业链追踪。在宣传推介上,相继开展“云上牧场”“泽库·冬肉节”活动等,“源味河南县·牛羊天下鲜”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海南博鳌隆重发布。雪多牦牛入选第三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我州33个产品荣获2023年“农牧民丰收节农交会”金奖。在助农增收上,2023年前三季度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16元,其中经营净收入3280元,同比增长646元、增长24.5%,占“四大收入”构成的37%,是拉动农牧民增收的主要动力。经农情调查,第四季度预计全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可达到9%。
目前,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创建仍存在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效率低,招商引资难度大,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企业科研实力相对薄弱等突出问题。下一步,我局将狠抓7项重点工作,持续提升输出地先行示范州建设质效。一是固基础。加快打造2个辐射带动县示范样板,推动“四个万亩”“四个万头”示范高效种养殖基地提质增效,加快千头只牦牛(藏羊)标准化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二是增效益。推进高原种业振兴,加强“三品一标”认证,推动全程标准化生产。持续抓好“山水黄南·绿色农牧”区域公用品牌宣传营销。三是强科技。加快建设现代农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产学研用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农牧业大数据平台建设和全时全季科技支农行动。四是育主体。健全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社为中坚、龙头企业为骨干、社会化组织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增加农牧民收入。五是延链条。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产业链建设,扎实推进项目攻坚年和产业链长制,拓展产地加工,强化精深加工,提升综合加工,促进融合发展。六是抓渠道。深入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展第三方物流、智能仓储及城市配送快递、农产品冷链等专业化物流服务平台。七是拓市场。依托对口援青、东西部协作等机制,加快铺设“山水黄南·绿色农牧”优品专柜和线上线下销售,不断拓展国内销售市场。
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 胡晨波、
首先,我们制定印发了《黄南藏族自治州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实施方案》和《黄南州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任务清单》,同时也成立了以州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制定了工作职责。其次,编制完成《黄南一号风景大道总体规划》,并积极争取省级文化旅游专项引导资金1000万元,实施了“黄南一号风景大道同仁段”建设项目,创建国家A级景区21家、省级生态旅游景区2家等旅游景区,加大生态旅游景区景点的培育和建设力度。第三,我们抓住黄南游客少的短板,制定出台了《黄南州支持旅行社输送游客六项举措》,并在西宁召开“六项举措”发布会,进一步加大“引客入黄”力度。第四,我们围绕“黄南藏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活动主题,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州庆大会开幕式文艺演出”,以及“坐着地铁游黄南”“一只欧拉羊带您去旅行”等文旅系列活动。另外,同仁市成功认证“世界最大规模的龙鼓舞”“世界最大的黄果梨种植基地”“世界最大泥塑千手千眼观音”三项世界纪录;尖扎县成功认证“世界最大规模的安多则柔表演”“世界最大规模的达顿宴”,有效提升“西域胜境、神韵黄南”文旅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全州生态旅游虽然基本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总体态势,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态旅游业工作协调联动机制未健全。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涉及林草、环保、自然资源、交通、住建、财政等多个部门和行业,各部门对生态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之间关系模糊,协作推动力度不够,未形成联合发展机制。二是生态旅游专业人才匮乏。在景区景点创建、文旅品牌打造、文创产品研发等方面缺乏引领性的项目规划、设计、指导的专业团队或人才,存在旅游产品开发能力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各市县级层面创建王牌景区景点和景区运营管理、乡村旅游发展带头能人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极其短缺,致使生态旅游业发展缺乏核心竞争力。三是生态旅游发展资金投入不足。由于州市县财政拮据,虽然设立了文化旅游专项资金,但是资金总量小和盘子不大,在谋划实施文旅重点项目和旅游产品开发中资金支撑力度不够。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决策部署,深刻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发展大势,紧紧围绕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深入推动高质量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东南门户”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生态旅游景区和创建景区;扎实推进同仁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热贡历史文化名城5A级景区创建;高质量举办青海·热贡文化旅游节系列活动;切实做好旅游景区景点的运营管理及提质增效工作;全面实施“黄南一号风景大道”、特色旅游景观、旅游厕所等涉旅项目;重点打造“山水黄南,文化探秘”等特色旅游精品线路,着力加强旅游演艺等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力争全州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收入持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