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新闻专刊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需你我共参与 成就一株株不屈不挠的向日葵

第A4版:新闻专刊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8 年 04 月 29 日 星期日   04

成就一株株不屈不挠的向日葵

黄南州特殊教育学校见闻录

走进黄南州特殊教育学校,有一种看到孩子迅速成长的欣喜。记得建校初期记者到学校,很多设施都相当简陋,如今,州政府三年来解决36 万元的维修资金,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州教育局解决300 万元资金, 修建食堂及康复楼已竣工,省教育厅下拨的中央特殊教育补助资金330 万元,180 万元用于教学和生活设施,150 万元的康复设施已投入使用。

他,在播种春天的爱

走进教学大楼,楼道里都安装了软包装及扶手,楼梯做了防滑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孩子们在学校里的健康与生命安全。”何校长一边介绍,一边带领记者参观每一间教室和孩子们的宿舍。

在孩子们的宿舍里,一进门就看到墙上挂着的多功能自动特教警示屏,“一旦发生危险,值班老师摁开开关, 孩子们就可以尽快离开……” 随着何校长轻轻摁开开关,警报声响起, 孩子们的床开始震动。这些专业设备背后有多少倾情关爱不言而喻。

一位校长就是一所学校的象征,更是一所学校的精神支柱。说到特殊教育,何校长希望,从特校毕业的孩子能自主自立自尊,他们不再是家庭的累赘,不再是社会的负担。目前,学校康复楼已竣工,8个功能室的器材已配备齐全。学校以“培养好教育好康复好一个残疾儿童等于解救了一个家庭”为办学宗旨, 以“ 挖掘潜能, 补偿缺陷,适应生活”为办学目标,为他们将走向社会,自食其力,自谋出路打下良好的基础。

办校初期,面临很多问题和困难, 何校长都是亲力亲为去面对、去解决。他把精力放在学校里,对家庭的照顾和关爱自然就少了,两个孩子很不满,“你把学校当成家,把那些特殊儿童当成自己的孩子,等你老了以后,那些学生会照顾你吗?”一些人不理解何校长的行为,甚至有亲朋好友冷嘲热讽。而最让他受不了的是, 去参加一些活动,有人将特校与招特警或特殊技能的学校混为一谈。

学校积极呼吁社会各界了解、关心、支持特殊教育和残疾学生,每年“全国助残日”,在热贡广场举办公益汇演,同时义卖了学生的手工作品, 充分利用“ 全国助残日”集中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活动,争取民政、红十字会、残联、企业等单位资金或物资支持,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和认可。

特殊儿童同样是祖国的花朵,让他们和健康的同龄孩子一样,被理解、尊重、关心、帮助,让这些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这背后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艰难与付出?何校长没有多说,但是,望着孩子们一张张纯真的笑脸,记者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敬佩之情。

如今,州政府、州教育局对该校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社会群体对该校也高度关注,并关心支持特殊教育事业。

她们,让温暖从这里开始

“同学们,地上有一块钱,那我们看到了应该怎么办呀?来看看这几位同学的表演, 说说谁做的对,谁做的不对?”这是全校师生大周活动,上课的是耿鲁老师。几组孩子分别表演了将一元钱交给老师、独吞、买零食等几种表现,耿鲁老师通过让孩子们表演课本剧,告诉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孩子们看得认真回答得积极……

这里的孩子,也许听不见美妙的声音, 也许说不出内心的想法,也许行为比同龄的孩子笨拙,但他们有着最纯真的笑容,最纯粹的心灵。他们在校园里快乐地成长,在课堂上愉悦地学习,以他们充沛的活力和励志的精神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日子。而给他们关爱和温暖的,是特校里的全体教职工。

这所年轻的学校成立于2014 年10 月,办学初招收黄南籍特殊学生24 人, 到2017 年在册学生75 名,其中在校学生58 名, 送教上门17名;全体教职工24 名,其中校长1名,教师9 名,生活教师6 名,后勤人员8 名。

这里的学生年龄为7 至18 岁,残疾类型包括智力障碍、听力障碍、言语障碍、脑瘫,小儿麻痹症等特殊儿童。在这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亲人,老师们看这些孩子的眼神都充满了母爱的光辉!

在这里, 有一种爱叫不离不弃,有一种精神叫送教上门。送教上门也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为路途遥远、残疾程度重而无法上学的学生送温暖、送教育、送康复,送信息等。泽库县11 名学生,同仁县6 名学生接受该校专业教师对他们的文化康复教育。

确藏卓玛老师告诉记者,特殊教育有助于减轻家庭和社会的沉重负担,能开发他们的潜能,补偿他们的缺陷,能让他们和普通儿童一样掌握知识,学到生存的技能,比如舞蹈、盲人按摩、手工制作、餐饮服务等职业技能,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而他们,让希望从这里升起

黄南州各方面发展比较滞后,而特殊儿童家庭都比较贫困,家长思想观念落后,有些家长不承认孩子是残疾,不愿把孩子送到特殊教育学校就读;有的家长对学生疾病不进行正规治疗,从而影响特殊儿童接受教育和康复的机会;还有的家长会因为孩子残疾, 就放弃孩子,完全当废人看待……让每一个特殊儿童接受合适的教育,特校教职工没少下功夫。

14 岁的扎西多重残疾,他78 岁高龄的姥爷告诉记者,孩子从出生一直到送到学校前, 经常犯癫痫病,一犯病孩子就断气。由于家里很困难,孩子妈妈去打工,当时以为孩子只有癫痫病、说话晚,也跑西宁一些医院给孩子看病,均未改善。直到孩子七八岁被送到特校,孩子的自理能力大大提升,现在的扎西会自己穿衣、洗脸,会默写30个藏文字母…… 说这些话的时候,扎西依偎在老人身边,目光纯净。

13 岁的尼玛一出生,大夫就告诉他的家人是个脑瘫儿,而真正的不幸不仅仅是他的疾病,小尼玛的妈妈因为生他时大出血过世,而他的爸爸丢下他后便一去不复返。这13 年里,爸爸再也没有来看过他一眼。如今,小尼玛和63 岁的姥爷一起生活,爷孙俩的生活清苦但又充满希望。被送到特校里,之前还得扶着走路的小尼玛很快可以自己走路,姥爷自豪地说,小尼玛在家里偶尔还能跑到附近商店里买东西。

特校,教职工,家长,他们让希望在这里渐渐升起!来自各方面的力量也在积极努力。

目前,学校康复楼已竣工,8 个功能室的器材已配备齐全,如果学校解决专任康复教师的问题,很多孩子可以得到更好的康复与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知识,智障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能力也明显好转,聋哑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明显上升;学校结合实际科学管理,训练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收效显著;聘请唐卡大师为该校具有绘画能力的学生教唐卡;学校开设手工制作与舞蹈两门专业课,以后逐步开设酒店服务、餐厅服务培训等课程……

崇高的事业,无悔的人生,他们坚信迟开的花儿更美,折翼的天使一样能够飞翔! 他们用爱和坚守,让这些孩子掌握一技之长,成为一株株不屈不挠的向日葵,面朝蓝天,心向太阳,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注:文中两位特殊儿童均为化名)

编辑:陈思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