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作是一个人的精神活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安身立命。安身立命是寻找生存之道,精神活动则反映生存过程。生存背景不同的人,他的精神情状也不相同,建立在生存基础上的思考,深刻还是肤浅,并不由生存状态本身决定,而是由他的“意识反应堆”决定。意识反应堆和核反应一样,应该是一种能量,如果是诗歌写作者,这种意识能量就包含了他的艺术直觉和对事物的敏感度、洞察力、辨别能力、感受力、鉴赏力以及表现力等等,这部分东西,就是虚的部分。
诗是什么,诗就是个体不可重复的创造性想象,通过诗歌活动穿透晦暗不明的现象,揭示超验性意义。一个人所具备的虚的东西,就是其意义再现的必然条件。狄尔泰说:“诗把心灵从现实的重负下解放出来,激发起对自身意义的认识。”这“解放”与“认识”是在搅动人的生存底层之后展示出的一种更强大的世界和新的远景。它们并不由生存或生活本身来展示,而是被发现和被创造。一个人能够开启多大世界,看见多远的前景,在于他身上虚的部分。
物质占有者并不拥有精神高度,物质贫乏也并不表示缺少诗意。显然两者并不对立,艺术就在夹缝中谋生,天造地设的艺术不在这里,在自然中。那不是你的精神创造,你见或者不见,它就在那里。当你的心灵正好和它碰撞,激发出超自然、超现实的想象,或者激发一种深刻的思考,艺术的感觉就产生了。你身上虚的部分共同参与了艺术创造。
诗也是一种意识,或者叫感觉。“诗化的意识和感觉具有一种魔化力量,甚至连石头也变得有神性。”你的意识和感觉到什么程度,诗就达到什么境界。哲学、宗教和诗相互渗透,你有几分理解就有几分成色。它们可以揭示事物的本质,也可解答人生之谜。揭示的能力,取决于意识反应堆的冲击和表现作用。
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虚的东西。比如电影。电影视觉艺术的欣赏超越了阅读本身的局限,电影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感染力,将熏染你建立诗意的感觉方式和诗意的思维方式。书画。书法的结体、章法,书画的布局留白,方寸之间呈现的气韵、境界,与诗歌相似,培养你用你的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音乐。音乐是流动的诗歌。音乐的直达人心魅力比诗歌更直接有力。它的表现力,音符后面具有的含义,构成了音乐的内容。它的音色、节奏、色彩、旋律是情感的外在表达。
还有读书,读经典,还要读杂书。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一个诗人只读诗,只能导致近亲繁殖,你的诗歌永远成不了气候。读杂书就是广泛涉猎,鸡鸭鱼肉和五谷杂粮都要吃,才能营养丰富,心明眼亮,视野开阔。现代人缺少生活,这是很无奈的事情。我们直接的生活经验有限,而打开外部世界的窗口只能靠读书。学老庄,超形质而重精神,中国魏晋以来的浪漫主义情怀讲究灵性、灵气,保持丰富纯美的内在气质。
当然还有很多修炼的方法,与艺术规律相同的,与艺术规律无关的,都与诗歌有关。一个人身上虚的部分,永无止境。我们不求完美,只求通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