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傍水的幸福德吉村。张海麟摄
背倚青山,面朝黄河,青海尖扎县德吉村的姑娘们穿着民族特色服装,高歌起舞。
当地人介绍说,这是德吉村的民俗特色旅游项目,村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擅长务农的可以种花,德吉有百亩观赏花田;擅长庖丁的可以开民宿,平均每日300 左右的客流量,吃饭住宿需要解决;擅长歌舞的,紧邻黄河的露天舞台,就是他们施展才华的地方。
德吉,藏语寓意着“幸福”。
然而在以前,村民的生活可不是这个样子,他们生活在海拔2800 到3400 米的浅脑山区,地理条件恶劣,信息闭塞,农牧民人均收入基本处于低收入水平线。尤其是尖扎县大部分山区面临的“一山一村”现象,难以让扶贫资金产生集聚效应。
痛定思痛,既然问题在山上解决不了,那就下山吧。2016 年以来,尖扎县提出“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思路,投入6730 万元,在昂拉乡河东修建住房251 套,集中易地搬迁生存条件恶劣的浅脑山区7 个乡镇251 户946 人,并命名为“德吉村”。
为了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尖扎县采取“文化旅游+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模式,依托德吉村依山傍水独特优势,开发了水上游乐、露天沙滩、垂钓等娱乐项目,打造了百亩观赏性花海和蔬菜、果品农事体验园等。
黄河边上建起一排排民族风情浓郁的农家小院,随意走进一家,不仅能提供游客住宿,还能品尝地方特色的餐饮,像这样的农家院,德吉村总共发展了30 家。
此外,为解决游客饮食的小吃广场,摊位由县政府无偿提供,桌椅、亭子都按民族特色制作,并为38 个摊位经营户提供就业培训。
现在的德吉村,孩子们的学校距离居住区不到500 米。村里有“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和卫生室、村公所、文化广场、射箭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德吉村的旅游收入,80%将返还群众,20%用于德吉村的建设和旅游区基本设施的维护。
尖扎县委副书记才让端智介绍,在尖扎县,不止是德吉一个地方的村民通过“易地搬迁”过上了幸福生活,在2016 年到2017 年,共实施了三个易地搬迁项目,包括昂拉乡德吉村、尖扎滩乡萨尕尼哈易地搬迁项目、措周乡莫合加社整社搬迁项目和当顺乡东果村整村搬迁项目。
前期通过调查摸底,综合考虑搬迁安置点的水土资源条件、吸纳就业能力、产业发展潜力和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等,通过合理测算安置容量,科学布局安置点,统筹配套基础设施、土地复垦及后续产业,有效确保了搬迁安置工作稳妥有序地进行。
在防止搬迁贫困户返贫方面,尖扎县按照“以产带迁、以产促迁”的思路,扶持搬迁群众发展后续产业。
尖扎县针对浅脑山区地域和气候特征选点布局,精准实施扶贫产业摆布,牧区发展科学生态养殖,建设了萨尕尼哈综合农贸市场,发展生态养殖、农畜产品销售、活畜交易、粮油蔬菜供应等后续产业项目。川水地区依托水面资源,开发水上乐园、垂钓、沙滩、农家园、自驾游旅游营地等,不断培育致富新增长点,带动搬迁群众增加收入。
与山为友,与水结邻,青山环绕、黄河流经的尖扎,正在积极探索构建易地搬迁安置的长效机制,必定会在实现生态和经济社会“双赢”的路上越走越好、越走越远。
(来源/未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