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板凳、一架补鞋机器,一块油毡铺在双腿上,一个装满线头胶水的帆布包,他们替人缝缝补补近四十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撑起了一个家。
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劳动的样子始终如一,变化的是他们粗糙和有些变形的手指,以及年轻到沧桑的容颜。
57 岁的王师傅和大哥两人在夏琼北路摆摊补鞋,来青海整整36 年了。当初在四川老家学了手艺,却发现补鞋匠太多,于是几个人搭伴儿,辗转一千多公里来到黄南。虽然挣得都是小钱,但是至少让生活有了一份保障,这一干干了近四十年。每年春节回一次家,陪陪家里已经90岁高龄的母亲,这样的生活辛苦但知足。
在康乐北路,50 岁的陈师傅想起当年来黄南时的情形,就好像在昨天。当时辗转坐车40多个小时,用了4天时间到了同仁,现在回家坐火车只需要12个小时。当时康乐北路全是庄稼地,整个县城没有几栋楼房,还记得邮政局二层的小土楼那会儿还是很显著的建筑。虽然他曾想过换个工作,可是没有其它技能,也就坚守到现在。陈师傅感慨,自己再坚持几年吧!可能以后没多少人愿意干这个了。
正值劳动节之际,黄南报社购买了水杯、毛巾、护手霜、香皂等生活用品,慰问了在同仁县周边的补鞋师傅们,祝他们节日快乐!一个小小的举动让他们的笑容格外灿烂,朴实的师傅们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向所有劳动者致敬!
编辑:陈思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