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标题导航 版面导航

黄南报读书 神话重述与历史重构中的现实归位 雕刻时光的摄影家 推开斑斓历史的门窗

第A7版:读书 PDF原版PDF原版
pdf阅读器免费下载 版面导航
声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0 年 04 月 17 日 星期五   07

雕刻时光的摄影家

—— 杉本博司的艺术随笔集及其他

一般而言,文字书写是一个“凝聚”的过程,事件、情感、主题意向向文本深处收束,以便呈现一个清晰的意义结构。而摄影艺术,是一个“离散”的过程,它(影像、照片)逃离一种固定的、清晰的意义指称,让所指模糊化、陌生化,它由过去一个“精神事件”的原点开始,向未来以碎片化的方式弥散开来,已冻结的世界的表情(或情感升温的瞬间)向另一重时空敞开自身,摄影仿佛是为了“挽留”和“取证”,苏珊·桑塔格就明言:“摄影是挽歌的艺术”。

人处时间之中,感受着时间,同时也呈现着时间,古人云:“川阅水而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时光一往无前,不曾停留须臾。言语间,那“旧我”已向身后“虚空”处消散而去,而令人憧憬又不安的“新世界”迎面而来,“我”本不常驻,但照片影像让此刻的“我”与“世界”被永远定格在某一时间刻度,我们阅读照片,就是触摸那一“故去之我”的心界。

日本摄影家杉本博司的影像艺术,却是另一番景致。

在他那里,摄影是“质询”和“测量”的艺术,他在用镜头不断“思考”和“发问”,他孜孜矻矻捕捉世界在时光之流中显现的“形状”“温度”“情态”,他试图抓住“一段时光”(而不是“某一刻”)的“性格”及“轮廓”,他试图让平面的“影像”艺术拥有时间的长度和深度,他用一张照片去表达“一个过程”,这种工作,由于艺术家清晰的主题导向、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和剔除了个人好恶的静观,从而更像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在做人文领域的科学探险。

前年冬天,做当代艺术的张正给我推荐杉本博司的艺术随笔集《直到长出青苔》,并嘱咐我“一定要看看”。我觉得我没有“一定要看看”的书,当代人的书,我已看得很少,我们的散文随笔中,那种文革以来的“文艺腔”,我已厌恶,只有少数几个“非专业”作者的书,如黄永玉、高尔泰、齐邦媛、木心、陈丹青的东西我会时常翻一翻,见真性情,具疏旷不羁之才。即便这样,开卷之际,我还是吃了一惊,后面又陆续读到了他的《艺术的起源》和《现象》,我有点肃然了。

杉本博司更像一个生活在古典时代的饱学之士,他也自称:“我是被耽误了千年光阴才诞生的”,作为艺术创作的杂记,他的随笔充满了澄澈的洞识和面对时间时一介生命的沉痛了悟,他是罕见的打通了“古典”与“现代”的通道,让科学和神学握手言欢,并对席卷了整个世界的“现代文明”具有发问和反哺能力的艺术家,他的“海景”系列、“建筑”系列、“透视画”系列、“剧场”系列主题摄影,自由跨越于东西方文明的“天桥”,以密集化、规模化的作品之林,深刻探究了历史、时间、生命的本相,以“冷静之眼”(科学)和“热情之眼”(艺术),反观着生命的处境,具有大情怀、大悲悯。作为曾经的古董商和建筑师,杉本博司具有深厚的日本古典美术、建筑、文学和历史造诣,且精通于西方人文史、自然科学史和人类学诸学科,自细江英公之后,他与森山大道、荒木经惟为战后亚洲摄影赢得了世界性声誉。这三本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陆续推出的随笔集,记录了他的创作和思考,立意高远、行文通透,这样的文字,又岂止是“开卷有益”!我似乎也懂得张正所言“一定要看看”的深意了。

自1980年始,杉本博司开始拍摄他的主题摄影“海景”系列,二十年里,他造访世界各地,试图看见古人眼里“曾经的大海”。2000年,“9.11”事件爆发,美国海关严格的X光检查使他的影像底片在出入境时被一次次“清洗”,“海景”系列被迫中止,历史和政治的印记也永远地留在了他的底板上。

去年10月下旬,我给江苏太仓弹古琴的朋友寄赠一纸书墨,这位偶逢于西泠印社旧址的朋友,荟萃了江南的声色,韵度不凡,而古琴弹奏尤佳,在邮寄信件的封皮上,我郑重写上“端木XX君启”,到邮局邮寄时,工作人员看看信封,望着我,让我把已经封好的邮件拆开,我忙解释说:“不寄往新疆,不寄往西藏。”她问是否是日本人,我又解释说:“是端木,不是佐佐木。”她还是很仔细地打开“检查”了一遍,我异常扫兴,莫名地竟有了一种被当众扒光了衣服般的羞赧。那一刻我想,要是真有一位东瀛友人,在惦记着我的一幅大楷,也是好的。毕竟,日本人对古典文脉的传承,我们是无法望其项背的。

编辑:马文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