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位于黄河支流隆务河畔的黄南州是青海省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所辖4个县(市)中,同仁市及尖扎、泽库两县均为青海深度贫困县。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脱贫攻坚战全面打响后,黄南州面对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90.27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等形式,完成105个村退出、5.01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
“公司现有的10多名员工都是牧民,建档立卡户有6名,大家的基本工资是2000元,平时通过绩效考核,员工最高收入能达到3800多元。”在黄南州泽库县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有机畜牧业产业园里,扎西传统民族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三智扎西说。三智扎西是西卜沙乡团结村的牧民,去年5月入驻园区开业,到去年年底销售额达到68万元。今年3月至6月,公司订单达到48万元,淳朴的三智扎西毫不掩饰增收的喜悦,在给访客介绍摆放在展厅的产品时滔滔不绝。
泽库县有机畜牧业产业园负责人扎西加告诉记者,该园属省级精准扶贫产业园,占地50亩,投资1800万元。目前,园区有18家合作社(小微企业)入驻投产,计划增加区域贫困人口就业岗位270个,人均年工资收入达到3万元,可辐射带动全县5670户19845人。
旅游旺季,到尖扎县昂拉乡德吉村的游客总是络绎不绝。花甲之年的村民尕藏每天一大早就开张卖货,一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辈子生活在牧区的尕藏,见到八方来客十分开心。
尕藏是尖扎县措周乡俄什加村村民,因为山高路远、出行困难,2017年11月,他搬进了新家,住进了德吉村。人虽然住进了新房,可心里却不踏实:放了一辈子牛羊,没有一技之长,一家人今后的日子咋过?令尕藏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村里专门为他在美食广场分配了一个摊位。尕藏做起了百货生意,家中有了收入来源,“旺季一天能卖出去300元的货,利润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
尖扎县因灾致贫、因灾返贫、难以就地脱贫的群众占全县所有贫困群众的30%以上,涉及搬迁的村子几乎没有可供开发的资源,发展后劲匮乏,群众生活极其困难。
为消除这部分群众的贫困根源,尖扎县按照“搬迁一批、脱贫一批”的目标,提出了“山上问题山下解决”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思路。2016年,尖扎县整合资金8326.8万元,高标准、高起点规划修建安置房251套、公路5.9公里,统筹推进了搬迁点“水、电、路、讯”、污水处理厂以及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学校、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全县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无法就地脱贫的7个乡镇251户946名贫困群众搬迁安置到德吉村。
搬迁群众将安置点命名为德吉村,藏语意为“幸福之地”。如今,德吉村积极挖掘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等元素,群众收入从搬迁之前的年人均3258元增长至12945元。
(来源 / 中国经济日报)